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福建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 黃小晶作政府工作報告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30日 16: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福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的主要工作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級政府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務院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意見》,堅決實施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按照省委的總體部署,全力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加快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效。初步統計,全省生産總值11950億元,增長12%;財政總收入1694億元,增長11.7%,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932億元,增長11.9%;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362億元,增長20%;外貿進出口總額797億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533億美元,下降6.4%;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1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5%;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下降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77元,實際增長10.9%;農民人均純收入6680元,實際增長10.1%;城鎮登記失業率3.9%;人口自然增長率6.2%。。單位生産總值能耗降低3.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5%、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0.2%的節能減排目標預計可以完成。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進入新階段

  黨中央、國務院對以福建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高度重視。2009年5月,國務院出臺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意見》,溫家寶總理、賈慶林主席等中央領導同志先後來閩視察,對加快海西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在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凸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站在新的起點上。

  把握機遇乘勢而上。研究制定我省貫徹國務院《意見》的實施意見,組織修編《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及時細化分解相關任務。按照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國家有關部門重點工作分工方案,加強彙報溝通銜接,迄今已有65個國家部門、央屬企業推出支持措施。全省上下主動融入全局,著力工作落實,深入實施十大舉措,加快構建十大支撐體系。海內外華人華僑、臺港澳同胞、閩籍鄉親、國際友人積極呼應、協力推進。周邊地區與我省的協作更加緊密,沿海與內地的通道更加順暢,區域一體化趨勢更加明顯,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呈現良好發展局面。

  重點領域先行先試加快推進。一是啟動福州(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加快編制總體規劃,賦予特殊政策,推進項目開發前期工作。二是促進閩臺産業深度對接,完善臺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出臺支持台資企業發展政策,吸引臺商投資建設專業園區。三是制定臺商投資區、開發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拓展提升方案,申報設立泉州、漳州臺商投資區和福州保稅港區,推進福州、廈門臺商投資區擴區。四是推動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加快組建兩岸合作的海峽産業投資基金,積極爭取對臺離岸金融試點,福州市商業銀行更名為福建海峽銀行,新台幣現鈔兌換試點擴大到全省。五是完善兩岸人員往來及旅遊發展機制,出臺獎勵措施促進兩岸遊客經我省雙向旅遊,首家台資旅行社落戶廈門,“海峽旅遊”品牌影響擴大。六是加強對臺先行先試政策綜合研究,促進對臺經貿、航運、郵政、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交流合作。七是加大港口整合力度,北部以福州港為主體,覆蓋三都澳、羅源灣、興化灣北岸;中部以湄洲灣港為主體,覆蓋湄洲灣、興化灣南岸、泉州灣;南部以廈門港為主體,覆蓋廈門灣、東山灣,促進海峽西岸港口群加快形成。八是組織研究城鄉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方案,深入探討土地、金融、就業、社會管理等方面政策舉措。九是制定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政策。

  閩臺交流合作更加緊密。首屆海峽論壇成功舉辦,成為繼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兩會”協商後的又一個兩岸交流溝通重要平臺。先後兩次組織大型交流團赴臺推介海西,加強閩臺行業、園區、企業間的對接,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台資25.3億美元,對台貿易額70億美元。新增清流、仙遊兩個國家級台灣農民創業園,福建新大陸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成為首家赴臺投資的大陸企業。率先開通對臺海上直航客滾航線、空中直航定期航班和直接通郵郵路,“小三通”航線客運量138.2萬人次,增長31.7%。建立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和科技、體育合作基地,全面開放對臺職業技能鑒定,成規模選派大學生入島學習。積極開展向台灣中南部受災民眾捐款賑災活動。省台灣文獻信息中心建成使用。“518”等涉臺經貿活動成效明顯,閩臺各領域交往更加深入。

  (二)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持續較快發展

  面對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持續推出加強“三農”、振興産業、科技創新、擴大投資、拉動消費、穩定出口等一系列舉措,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經濟運行逐季回升,增長態勢持續向好。

  “三農”工作力度加大。全面落實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等政策,全省財政支持“三農”投入438億元,增長21%。農林牧漁業總産值2001億元,增長5%,糧食總産量667萬噸,連續三年增産。農業産業化規模擴大,省級重點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增長9%,農産品出口增長12.8%。“五新”推廣步伐加快,實施94個示範項目,建設9個集成推廣示範縣。實施土地整理70.5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40.5萬畝,新建改擴建標準漁港17個,修復病險水庫120座,完成海堤除險加固152.5公里、農村路網工程4650公里,解決農村133.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通電話全面實現。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試點工作紮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快速發展,供銷社作用進一步發揮,金融服務網點覆蓋全省所有鄉鎮。動植物疫情疫病有效防控,省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基本建成,因災倒房的受災戶春節前可全部搬入新居。

  産業發展水平提升。全年工業增加值4918億元、增長12.1%,建築業增加值894億元、增長18.6%。産業集群進一步壯大,福建煉化一體化、南紙林紙一體化、液化天然氣冷能空分等一批項目建成投産,光電、軟體、微波通信、生物醫藥、環保設備等一批新興産業基地加快形成;制定實施14個重點産業調整振興方案,深入推進工業內涵深化技改提升工程,完成工業改擴建投資936億元,增長49.7%。幫扶企業力度加大,全面落實扶持中小企業的36條政策等措施,建立完善信用擔保補償、再擔保、貸款風險補償和資金鏈應急保障機制,設立創投資金,全年省級財政扶持企業資金達25.7億元;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20家,累計達147家;取消、停止、減徵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為企業減負25億元;支持企業拓展營銷聯盟和電子商務,規模以上工業産銷率達97.42%。服務業拉動作用增強,金融支持經濟發展有力,全年本外幣貸款餘額增長30.5%;動漫、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和服務外包迅速成長,一批物流園區、節點和配送中心初步建成,諮詢、廣告、會展等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總收入持續增長,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12.5%,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4.8個百分點。

  自主創新能力繼續提高。拓寬科技投入渠道,落實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激勵政策,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省重新認定576家高新技術企業,新增4個國家級創新型企業、3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推進科技重大專項,萬噸級煤制乙二醇成套技術、陶瓷纖維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水稻轉基因育種、重大傳染病防治技術等專項列入國家計劃。8項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創新平臺加快拓展,新建4個國家産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7個行業技術開發基地。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科學研究所通過驗收。實施知識産權戰略,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0個、專利授權量11282件,新制修訂國家標準90項。科技人員服務企業“百千萬”行動深入開展,技術經紀隊伍逐步壯大。第七屆“618”成功對接5008個項目,有效促進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集聚。“數字福建”建設紮實推進,信息化應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增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7.6%,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重點項目開工和投産數量創歷史新高,全年完成投資1493億元,增長23.4%。海西跨入高速鐵路時代,溫福、福廈鐵路建成通車,幹線鐵路運營里程新增504公里,累計突破2100公里。泉三高速泉州段、永武高速上杭至武平段、福泉高速莆秀支線等項目建成,高速公路通車里程新增246公里,累計突破200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新增6220萬噸,全年吞吐量突破3億噸,廈門港步入億噸港行列。廈門翔安隧道全線貫通,福州地鐵1號線開工建設。寧德、福清核電站建設全面鋪開,一批火電、氣電、風電項目建成投産,新增電力裝機400萬千瓦,總容量突破3000萬千瓦,提前建成全省500千伏大環網。

  消費需求進一步擴大。落實減免居民自住房交易稅、下調貸款利率等優惠政策,商品房銷售面積、銷售額分別增長67.5%和107.4%。鼓勵和支持購買節能環保小排量汽車,全年汽車類零售額增長35.8%。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集貿市場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建設,推進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和家電、汽車以舊換新,城市社區商業服務網絡和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進一步健全。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強化産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設食品放心工程。

  對外經貿平穩發展。及時出臺穩定外貿增長的35條政策等措施,扶持重點企業和大宗商品出口,加大對企業信用保險支持力度。全省外貿運行好于全國,居十大外貿省市前列,降幅小于全國7.8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一般貿易出口比重分別提高7.5個和4.9個百分點。電子口岸覆蓋面擴大,通關環境繼續改善。廈門翔安B型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作,漳州成為全國光機電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利用外資質量提升,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4.9%,比重提高3個百分點。鼓勵企業“走出去”取得進展。閩港閩澳合作不斷深化,實際利用港澳資金47.6億美元,閩港閩澳貿易額36.3億美元。僑務、外事工作繼續加強。“98”等重大經貿活動成果豐碩。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序開展,生態公益林管護、商品林採伐和林權抵押貸款等配套改革取得新進展,農村公路養護分級管理體系基本建立,農信社改制試點啟動。新組建投資、能源、交通、外貿、華僑實業五大集團,國有資産監管制度不斷健全。出臺擴大民間投資的政策措施。增值稅轉型、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實施,公路養路費等6項收費和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全部取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有序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省城鄉居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設,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順利實施,啟動基本藥物制度改革,完善藥品集中招標採購制度,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組建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和海峽世紀影視公司,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步伐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