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王巨祿:建國家級現代農業試驗區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30日 1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題:黑龍江政協主席王巨祿談現代農業與糧食安全--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

  沒有現代農業,就不會有國家的糧食安全。

  現代農業應該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農業;

  現代農業應該是規模生産、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適應市場要求,具有很強競爭力的高效農業;

  現代農業應該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無害化生産,提供安全優質綠色産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農業;

  現代農業應該是科技支撐,標準化生産、社會化服務,形成組織化程度很高的市場農業。

  基於以上認識,提出如下建議: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通過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包括廣大農村在內的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民生活顯著改善。但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審視中國的發展,可以清楚地看出,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就不會有中國社會的全面小康。要加快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中央[2007]1號文件提出的“六用”要求來發展現代農業。這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別,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出路。

  發展現代農業,在世界上並沒有固定的模式。從發達國家的實踐情況看,各國資源稟賦不同,發展基礎有別,體制和機制又不一樣,因此,發展現代農業的路徑各不相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資源豐富、勞動力短缺,發展現代農業,走的是用資本和技術替代勞動,提高勞動生産率、實現規模化經營的道路;荷蘭、以色列、日本、韓國等國家人多地少、農業資源相對短缺,走的是以資本和技術替代土地、水等稀缺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集約化經營的道路。我國是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東西南北差異很大,發展很不平衡,從總體上説,人多地少、人均佔有資源不多,農業基礎脆弱,如何發展現代農業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在經過改革開放僅僅二十多年就迅速進入工業化中後期的今天,發展現代農業,既要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又能避免城鄉差別和收入差距的拉大,的確是一個關係全局而又非常複雜的重大課題。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改革開放初期,為了盡可能地降低發展成本,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決策在沿海先行建立幾個“經濟特區”。為了加速中國工業化的進程,國家批准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若干個工業園區和科技産業園區,實踐證明,這些決策都為中國的成功發展積累了很多經驗。有鋻於此,為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避免決策失誤或在現行體制下很容易“颳風”的工作習慣可能給全局帶來的不良後果。我認為,有必要建立一個國家級的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探索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城鄉統籌與共同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與生産經營模式創新。黑龍江省有成為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條件和願望。我們也堅信,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可以把黑龍江省打造成為國家穩定、長遠提供商品糧的重要戰略基地,率先在我國全面實現農業現代化。

  一、黑龍江省有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客觀基礎和有利條件

  (一)黑龍江省的資源稟賦具有發展現代農業的比較優勢和基礎條件。全省總面積45.4萬平方公里,現有耕地1.76億畝,佔全國總耕地的1/10,農村人均耕地9.4畝,勞均耕地20多畝,耕地總面積和人均佔有量均居全國首位。著名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有機質含量高,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大寒地黑土地帶之一,適宜種植水稻、大豆、玉米、小麥等糧食作物。全省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日照時數在2400-2800小時,常年有效積溫1600-2800度之間。境內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裏江、綏芬河四大水系和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三大湖泊,水資源總量為810億立方米,年過境水2710億立方米。氣候條件適宜農作物生長,有開發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産品和有機食品的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在種植水稻、大豆、玉米、小麥等市場需要的高産優質糧食品種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已經培育出了一系列適宜在高緯度地區推廣種植的高産高效的優質粳稻、高油高蛋白大豆和澱粉含量高的玉米新品種。建國以來,已累計生産糧食18368億斤。近幾年,每年都向國家提供商品糧400億斤以上。黑龍江省發展農業的潛力很大,優勢十分明顯,具備發展現代農業的有利條件和特殊資源優勢。

  (二)黑龍江是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産基地,有條件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糧食作為重要的戰略物資,在穩人心、安天下、抗風險、搞建設方面一直佔據特殊地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出現了耕地進一步減少,而人口持續增長,特別是全球能源短缺催生的生物能源産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糧食生産的地域分佈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南糧北調”被“北糧南運”所取代。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受産業比較效益的驅動,糧食生産的基礎地位受到嚴重削弱,對外來糧食供應的依存度越來越高;中部的部分省區是重要的糧食主産區,但由於人口密度過大和土地資源短缺的限制,提供商品糧的空間已經十分有限;西北地區雖然人少地多,但受水資源短缺和氣候的局限,一直是糧食嚴重短缺地區。另外,長期以來,由於各種原因,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欠賬甚多,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低下,糧食生産還不穩定,出現大起大落的危險依然存在。有關資料顯示,到本世紀30年代,我國還將新增1. 5億左右人口的糧食需求。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對我國糧食的生産非常不利。有專家預測,將造成5—10%左右的減産。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解決13億以上人口的吃飯問題和應對特殊情況下的必要糧食儲備,落實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方針,絕對是一個不允忽視的重大戰略問題。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通行的測試糧食安全人均達到500公斤標準的要求,我國面臨的糧食安全壓力會越來越大。現在全國糧食綜合生産能力超過600億斤的有黑龍江、山東、河南、四川、江蘇等省,但除黑龍江省可以向省外調出數量可觀的商品糧外,其他四省基本上處於生産與消費平衡狀態。上世紀60年代的暫時困難,80年代後期的糧價不穩,2003年因“非典”造成北京市大米供應緊張,2004年春上海、浙江等省市糧食供應發生短缺,黑龍江省都做出過特殊貢獻。2006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産量達756億斤,銷往省外的商品糧達450多億斤,佔全國省際間可調配商品糧總量的1/2。選擇在黑龍江省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把農墾的機械化作業、先進的耕作技術、栽培模式和植物保護、體制機制創新和企業化管理的經驗及時推廣到全省,就能在現有土地上挖潛增産糧食200億斤。如果加大對全省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完成“兩江一湖”水利建設工程,把現有的2200萬畝中低産田旱改水,還能增産優質水稻150億斤以上。到2020年,全省糧食總産可以穩定地達到1000億斤,能夠向國家提供商品糧600億斤以上,其中優質水稻300億斤、大豆100億斤、玉米200億斤以上。江澤民同志在2000年8月視察黑龍江農墾時曾經講過,現在你們提供的150多億斤商品糧,能滿足我國三個直轄市和陸、海、空三軍一年的口糧。按此推算,到2020年如果城市人口達到8億,每人每年按300斤口糧計算,600多億斤商品糧就能基本保證我國城市人口一個季度的用糧。由此可見,在黑龍江省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深化農業的體制機制改革,集中力量搞好大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實現農業機械化,增産潛力巨大,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充分發揮農墾的示範帶動作用,可以大大提高全省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加速全省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黑龍江農墾的9個分局、114個農牧場,150萬人口,30多萬職工經營著與地方很多縣鄉土地相毗鄰的近3600萬畝耕地,是全國産糧最多的國有農墾企業。在沒有實行土地家庭承包以前,和地方農村一樣,耕地産出低,收入少,農工生活和地方農民一樣困難,有的甚至還不如地方的農民。自從推行家庭承包“大農場套小農場”、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以後,國有農墾企業固有的組織和管理體系經過改革依然存在,統一功能的優越性並沒有喪失,農工承包土地的生産積極性和農場統一管理的優越性實現了有機結合,很快形成了土地集中連片、機械化作業、規模化生産、産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有現代科技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與此同時,地方廣大農村雖然也普遍推行了家庭承包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但由於原來的生産組織結構已不復存在,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新的組織體系尚未建立,農民生産經營的組織化程度低,事實上基本停留在有分無統的狀態,農民承包土地的生産積極性,難以引導到發展現代農業的軌道上來,統一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化栽培、規模化生産、社會化服務進展不快,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並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導致兩種不同的發展結果。1980年到2006年,全省(包括農墾在內)糧食總産從300億斤增加到700億斤,翻了一番多,而農墾自己生産的糧食總産就從50億斤增加到200億斤,翻了兩番。在相同的土地資源和同樣的氣候、土壤條件下,墾區種植的小麥、大豆、玉米和水稻,要比地方農戶平均畝産分別高出100、200、300和400斤,並節約成本20%以上。農墾僅用相當於全省1/5的耕地和1/10的人力資源,生産出的商品糧卻佔到全省商品糧總量的1/2,墾區農工人均收入比地方農民的人均收入高出1倍,達7000多元。農墾所以有這樣的成績,其經驗主要是:(1)對農工實行了“大農場套小農場”的家庭土地承包責任制,克服了國有農墾企業原來存在的“大鍋飯”弊端,調動了廣大農工的生産積極性。(2)加大企業對農戶的支持力度,利用國家對購買大型農業機械的補貼政策和銀行貸款發展大型農業機械,引導農工成立各種形式的農機專業服務組織,鼓勵農工在不改變農工家庭土地承包基數,又能不斷增産增收的前提下,堅持自願的原則,創新土地流轉形式,科學地利用土地資源,使生産的全過程實現了機械化作業。既提高了土地的産出率,又節約了生産成本和交易成本。農工從心裏和實踐上自願接受現代農業的理念和生産方式,切實享受到發展現代農業的好處。(3)現代農業轉變了農業的增長方式,改善了勞動環境,節約了勞動力,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和各種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形成,加快了養殖、加工、物流、倉儲等産業的崛起,糧食、油脂、制糖、乳業、肉類等十大産業體系基本形成了合理的佈局,一大批龍頭企業發展很快,為地方農業産業化發展做出了樣子,起到了示範作用。良種繁育、肥料保證、農藥使用、農機維修、技術指導、信息諮詢和農業保險等服務業主動對外開放,面向廣大農村,推動了全省地方農村社會化服務的加快發展。在同樣條件下,歷經家庭承包制近30年的地方農村,為什麼和農墾有如此大的差別?農墾能辦到的事情為什麼地方農村辦不到?農工能辦到的為什麼農戶辦不到?究其原因,主要是:(1)在當前人均收入剛剛達到3500元的地方農民,無力購買大型農業機械和向農業基礎設施投入更多的資金,只能維持當年的簡單再生産,根本沒有擴大再生産和發展現代農業的能力。(2)縣、鄉、村三級財政相當困難,直接和間接融資能力有限,不具備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必要財力,缺乏引導農民完善統分結合雙層經營責任制的凝聚力和號召力。(3)由於缺乏資金,組織化程度低,政策上的局限等原因,農民在發展現代農業中遇到的各種障礙和實際困難,往往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影響了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兩種發展模式的鮮明對比,使地方鄉村和農戶對發展現代農業産生了很高的熱情,紛紛要求運用市場機制配置農業資源,實現農墾和地方優勢互補、合作共贏,走共同發展的道路。

  (四)黑龍江省在發展現代農業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物質條件和工作基礎。全省農業機械總動力2570.6萬千瓦,農用拖拉機達到107.8萬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2.3萬台,配套農具40.8萬台。黑龍江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農墾更高。現在墾區已建立了158個用現代農業機械裝備起來的作業區,傳統的耕作制度和小型農業機械都已逐步被取代,農機裝備水平已躍居世界先進行列,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93%以上,精準農業也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全省初步形成了糧食與畜牧業生産、農産品加工業和服務業協調發展的局面。截至2006年底,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已發展到1500多家,其中省級龍頭企業100家以上,國家級龍頭企業近30家。北大荒米業、北大荒肉業、九三油脂、完達山乳業等一批有品牌的大型企業集團在國內外都有很強的競爭力。黑龍江省的農業科學院、東北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等都是全國知名的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具有較高的農業科研和人才優勢,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已達到52%,墾區的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7%。農業科技開發和推廣服務體系正在全省形成。另外,黑龍江省具備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思想準備和工作基礎。在認真學習貫徹中央領導同志關於“發揚北大荒精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2000年8月江澤民)、“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努力探索中國農業現代化的路子”(2006年3月胡錦濤)和“堅持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的地位不變,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不變”(2002年3月溫家寶)重要指示的過程中,省委、省政府在2002年和2005年兩次召開專門會議,總結推廣嫩江、海倫兩縣開展“場縣合作”,農墾帶動地方發展現代農業的經驗。到現在,已經有8個市(地)、61個縣(市、區)、1400萬畝土地,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生産過程的不同環節,以多種形式實現了自願互利合作。中央[2007]1號文件下發後,省委、省政府又決定進一步擴大“場縣共建、合作雙贏”的試點範圍。目前,工作進展順利,越來越多的縣鄉在農墾的示範帶動下正在步入現代農業的發展軌道。2007年4月召開的省第十次黨代會又明確提出,要把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作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促進全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性措施。從當前的情況看,從認識到實踐,具備了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基本條件。

  二、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的總體設想和發展目標

  建設國家級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總體設想是,在農墾的周圍再選擇一些縣、鄉,把試驗區的耕地面積劃定在包括農墾3600萬畝在內的1億畝左右。充分發揮農墾在發展現代農業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繼續加大國家對商品糧生産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堅持在不改變農民承包土地基數,保證農民承包土地收益持續增加的原則下,尊重農民創新土地流轉形式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逐步把農墾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化栽培、規模化生産、社會化服務、産業化發展的現代生産方式推廣到全省農村和農戶,努力引導農戶的家庭生産承包步入現代農業的發展軌道,積極推進農業增長方式和發展機制的轉變,大幅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爭取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指標,使黑龍江省成為我國可靠的商品糧基地,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的原則是,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農民和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府積極引導的原則,各項工作都要遵循因地制宜,群眾自願,不搞一刀切;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多方支持,共同努力,不斷發展的原則,以高標準建設商品糧基地為基礎,推進農業産業化為主線,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宗旨,切實落實“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動員各方面力量共同支持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探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

  (一)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步伐,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加快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土地産出率、勞動生産率和産品的市場競爭力,用5到8年左右的時間,使試驗區內農民年人均收入在3500元的基礎上翻一番,到2020年,試驗區內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再翻一番,達到1.5萬元以上,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各項目標。

  (二)加快國家高標準商品糧基地建設,爭取為國家提供更多的優質商品糧。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加大對包括交通、倉儲、物流等在內的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到2020年左右,使黑龍江省成為國家安全、可靠、長遠的商品糧基地,每年穩定地向國家提供600多億斤商品糧,其中優質粳稻300億斤,優質大豆100億斤,小麥、玉米等其他品種200多億斤,確保關鍵時刻能調得動,運得出。

  (三)加快推廣農墾的大機械標準化作業,全面實現全省的農業機械化。大力發展各種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提高發展精準農業的服務水平。這是人均佔耕地較多地區農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最能體現現代農業優越性的重要環節。到2020年,把適應現代農業技術裝備的旱田作業區,由現在100個增加到400個,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由現在的500多個增加到3000個左右,使農墾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化栽培、規模化生産、産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的現代農業生産方式,在試驗區內得到全面推廣。

  (四)加快大型農田基本建設,增強農業生産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現代農業的糧食生産,必須著眼長遠,加大投入,加快把現有的中低産田改造成穩産、高産田。在試驗區內要優先搞好“兩江一湖”大型水利工程,完成新建提水灌區14處,新增水田682萬畝,改善現有水田427萬畝。搞好松嫩平原節水灌溉設施建設,使2500萬畝耕地減少受乾旱威脅的程度。到2020年旱澇保收的高産、高效、優質農田達到60%以上。

  (五)加快農業産業化發展步伐,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現代農業是産業化農業和市場農業。現代農業的發展必然驅使農村富餘勞動力尋找新的就業崗位和發展空間。為了減輕大城市就業的壓力,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農村的二、三産業轉移是一種必然選擇。世界公認,北緯45度左右是養殖業特別是奶牛生産的最佳地帶。試驗區擬規劃建設一批奶牛、肉牛、生豬、禽蛋生産基地,實現標準化、規模化安全養殖。到2020年奶牛存欄由現在的170萬頭增加到400萬頭,生豬年出欄達到5000萬頭,實現種植業剩餘勞動力向養殖業轉移100萬人以上,試驗區有望成為全國肉、蛋和奶製品的重要供應基地。與此同時,把目前全省農副産品加工1500個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做強做大,並利用資源優勢,著手規劃發展生物産業,努力增加生物産業在全省現代農業産業構成中的比重,形成以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不同類別的産業集群,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創造更廣闊的就業空間。

  (六)加快農業科技示範區建設,提高科技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貢獻率。現代農業是科技農業,這是區別於傳統農業的重要標誌。在試驗區範圍內按照每50萬畝耕地建立一個科技示範園區的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再規劃建設一批,達到200個左右,為提高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打下堅實的基礎。增加對農業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投入,不斷培養補充與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科技和管理骨幹。加大對適應現代農業需要的新型農民的培訓,儘快改善目前農村外出務工的勞動力體力好、有文化,留下務農的勞動力年老體弱、文化程度低的現狀。爭取到2020年,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90%以上,科技對農業發展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

  (七)加快發展農村社會公共事業,進一步提高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理念,加快建立公共衛生體制和醫療保健制度。健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立農村低保、養老、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在試驗區內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參合率達到100%,讓符合保障條件農村人口提前做到應保盡保,使農民不再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所困擾。發展農村幼托和敬老院。盡可能多地提供滿足農民需求的公共産品。提高農民需要的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體制。到2020年,使農業從業人員教育水平優先達到高中以上程度,農村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年以上,新增農村勞動力全部接受就業技能培訓。加大對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實現村村通公路硬化,完成村村通信息高速公路建設任務,保證家家戶戶用水安全。農戶清潔能源使用的普及率達到50%以上。

  (八)加快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進程,進一步提高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從政策上消除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弊端,加大農村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為農村産業多元化發展和企業集聚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創造適宜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的生産和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公共産品的生産和服務水平,爭取到2020年把試驗區內的200多個小城鎮建設提高到目前縣級城鎮的水平,少數達到中等城市的水平,努力探索在一個人口眾多、農村人口比例很高的發展中大國,通過産業集聚、富餘勞動力轉移和環境改善,促進城市化水平提高,走出一條避免大城市無限膨脹、城鄉差距繼續拉大的新的城市化發展路子。

  三、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重點工作

  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要重點做好如下幾項工作:

  (一)集中財力優先搞好農田基本建設。無論是建設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還是適應現代農業耕作制度的要求,都必須不斷加大農田基本建設的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優先獲准國家立項,儘快開工建設“兩江一湖”水利工程,重視松嫩平原旱田節水灌溉工程建設。

  (二)結合國家生態示範省建設,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産業。黑龍江省因為特殊區位優勢而被確定為國家生態示範省,要發揮好這個獨特的優勢,實施生態建設與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結合,把發展黑龍江綠色食品作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從品種選育、栽培飼養、加工和儲運等各個環節,健全標準化的質量控制體系,創造黑龍江自己的綠色食品品牌,擴大市場佔有率,使黑龍江的綠色食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中享有純正、安全的盛譽。

  (三)增加對購置大型農業機械的政府補貼,進一步擴大和提高大型機械化作業水平,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的生産模式。在目前農民收入不高的情況下,提高國家對農民購買大型農業機械補貼的標準,鼓勵農民利用優惠貸款和農機補貼的政策,購置大型農業機械,組建農機合作社或專業化農機服務公司,引導農民轉變傳統的耕作方式,通過機械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産達到增收節支,多渠道增加農民的收入。

  (四)在不動搖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前提下,規範和探索多種形式的土地有序流轉。堅持和完善家庭承包責任制不動搖,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權,積極引導農民在不改變土地承包基數,不減少農民土地收益的前提下,創新土地流轉的各種形式,幫助農民進行自由組合,實現連片種植、集中飼養、規模經營。推廣農墾發展現代農業的生産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提高農業生産的組織化程度,使統分結闔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優越性充分顯現出來。

  (五)鼓勵和支持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重視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有高新技術的支撐。加大對科研院所的投入,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壯大農業科研和管理人才隊伍,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民經濟合作組織,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的新型農民,都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助。通過進一步調整財政預算,落實好“多予、少取、放活”和“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各項政策,集中更多的資金用在對人才的培養上,用在現代農業科技的創新、普及和推廣上。

  (六)加快養殖、農産品加工、物流、倉儲和交易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是試驗區的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發展現代農業不僅要重視對農田基本建設的投資,還必須不斷加大對養殖、加工、物流、倉儲和市場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努力擴大農副産品的商品量,增加農副産品的附加值,切實增加農民的收入。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風險多、週期長、見效慢。長期以來,這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重要原因。建議國家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對現代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更多的優惠和鼓勵政策。

  (七)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加快發展和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現代農業對社會化服務要求越來越高,目前農副産品銷售和生産資料要素市場價格不公和偽、冒、假、劣産品充斥的問題比較突出,這往往與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市場化發育程度不高、監管機構責任心不強、工作力度不夠有關。加快建立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生産資料供應、農副産品銷售、農業技術推廣、新型農民培訓、市場信息諮詢和農業金融、保險等社會化服務體系,已經刻不容緩。要制定政策,鼓勵城市企業和資本進入農村大力發展社會服務業。綜合試驗區要儘快把現代農業的博覽展示、市場交易、物流倉儲、科技服務、信息諮詢、監測認證和包括工商、稅務、質檢、金融、保險等在內的綜合服務平臺儘快建立起來,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現代農業的全部內涵充分釋放出來。

  (八)切實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政府對農業補貼和促進農業保險事業的不斷發展。為了保護和鼓勵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持久不衰,美國對糧農的補貼每公頃達350美元,歐盟為300歐元,在金融、稅收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多優惠政策。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建議國家按提供商品糧的品種、質量和數量多少,或者按種糧的面積適當提高補貼標準。農業是高風險産業,既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風險,又有難以預料的市場經營風險,支持農業保險的發展,是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不可缺少的保證條件。建議放寬農業保險産業發展的入市門檻,不斷增加農業保險的險種,鼓勵陽光互助保險公司擴大業務範圍,以利於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不會因為災害和市場風險而受到挫傷。

  (九)從實際出發,加快發展金融産業,切實解決發展現代農業資金短缺問題。在目前縣、鄉、村三級財政相當困難,農民收入不高,國家又不可能全部包攬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情況下,建議放寬農村的金融市場,鼓勵成立各種形式的農村金融機構,放寬農民貸款的條件,進一步把農村金融市場搞活,幫助農民解決發展現代農業資金短缺的緊迫問題。

  只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在全國政協和到會的國家各部委領導同志的關心支持下,關於發展現代農業與解決國家糧食安全問題,一定會探索出一條正確的道路。(作者: 倪偉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