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嫦娥明晚18時59分57秒發射 將採用人工點火的方式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30日 05: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嫦娥二號衛星探月之旅

記者昨天拍到的發射塔實況。彭昊 攝

  月亮城外

  直擊奔月

  本報特派記者 彭昊

  ■最新發佈

  嫦娥二號

  發射時間確定

  昨天上午,“嫦娥二號”任務情況介紹會在西昌衛星發射監控中心舉行。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會上發佈消息: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於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如果遇到天氣等原因,不能再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至此,“嫦娥二號”的準確發射時間“意料中”地被揭曉。

  記者還從介紹會上獲悉,“嫦娥二號”的發射將採用人工點火的方式,此前,還有一種備選點火的方案是通過計算機點火。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專家介紹,如果火箭只是採用常規燃料,這樣可以提前將發射的時間通過電腦固定下來,到了預定時間,火箭自然就騰空而起了。但是因為嫦娥二號採用了低溫燃料,直到發射前4分半鐘還需要繼續加注,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採用人工點火的方式將更加安全。而且我國人工點火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因此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

  另據新華社消息,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陳振林29日在氣象局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時説,從目前情況來看,從29日到10月3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天氣以陰天間多雲為主,有陣性降水。

  根據中國氣象局國家空間天氣預警中心的判斷,預計9月30日到國慶假期前期,空間天氣平穩,太陽活動水平低,對“嫦娥二號”發射沒有不利的影響。他表示,氣象部門會為發射中心做好滾動氣象保障服務。

  另據央視消息,按計劃,中央電視臺將於10月1日下午對“嫦娥二號”的發射過程進行直播。

  本報特派記者 彭 昊

  全準備好了,發射中心大家很清閒

  發射前夕本報記者探營2號發射平臺

  隨著嫦娥二號發射時間的逼近,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對外關閉,普通民眾再也無法像幾天前一樣靠近觀看,發射現場被一片安靜而神秘的氣氛籠罩。昨日,本報記者經多方努力,終於進入發射中心進行了發射前夕的再次探訪。

  警衛班長是“揚子”讀者

  雖然得知衛星發射中心戒備森嚴,昨天上午,記者還是租了一輛車出發,開始了一次發射前的最後探訪。記者在沿途崎嶇的山村公路上看到,零星分佈的幾個村子中,眾多穿有民族服飾的彝族村民有的在舉行家庭聚會,有的扛著農具、牽著耕牛下地勞作,生活並未受到多大影響。

  在距離發射中心3公里的路上,已設置起專門的檢查站。到了發射中心門口,記者一下車便舉起相機拍照,結果一名站崗士兵較了真,一把奪過相機説要找領導處理,記者只好跟著來到他們執勤班長面前。意外的是,當得知是《揚子晚報》記者後,這位班長樂了,“《揚子晚報》,在家常看!”原來這位班長來自安徽蚌埠,是本報的忠實讀者,在監督記者刪去照片後,馬上將相機還給了記者。

  觀察了一下形勢,記者判斷想進入基地採訪強攻肯定不行,於是開始從出入基地的工作人員中尋找老鄉套近乎。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換乘了兩輛軍車後,記者終於“潛入”了衛星發射中心。

  火箭將分兩次加注燃料

  乘車進入發射中心後,只見沿途寬闊的林蔭道上十分空曠,除了站崗哨兵外,很少見到路上有行人和車輛,整個發射場顯得極其安靜,路過宿舍區的時候,還有專家、領導輕鬆地在草坪上合影。隨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説,“嫦娥二號”所有的測試工作都已經完成,現在就等著加注燃料了,所以今天發射中心裏大家都很清閒。

  在乘車穿行約5分鐘後,記者有幸近距離見到了已穿上“鐵皮外套”的嫦娥二號及其運載火箭,它靜靜地矗立在深綠色的巍峨群山中,等待發射。陪同的基地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説,發射中心有兩個發射平臺,與發射“嫦娥一號”的3號平臺不同的是,此次發射“嫦娥二號”的2號平臺使用的是新的升降臺技術,這是中國航天專家的發明創新。2號發射塔高97米,可以輕鬆地用塔臂固定住52.5米高的長征三號丙火箭。2號發射平臺周圍矗立著三座高達175米的避雷塔,可以保護火箭、衛星不受雷電侵擾。

  步行走近發射平臺,入口處豎立“正在加注”的提示牌,只有一名戰士在塔下執勤看守,工作人員解釋説,其實加注工作要30日上午才開始,燃料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規燃料,在火箭發射前36小時內加注;另一種是低溫燃料,在火箭發射前7小時加注。

  附近小學沒有提前放假

  在採訪結束的歸途中,距離發射中心大約一公里處,記者找到了一所希望小學,據説這所希望小學就是衛星發射中心的官兵們捐資修建的。學校老師向記者證實了這個説法,並改正説是發射中心和當地澤遠鄉政府共建的,學校裏700名孩子以彝族、藏族的居多,都是附近村子裏的。學校沒有收到特別的放假通知,10月1日當天才停課。孩子們感興趣地看著記者的鏡頭,自豪地告訴記者説,他們每個人都看過火箭發射,最多的看過10幾次,記者讓孩子們形容一下火箭發射的場景,一個彝族打扮的小同學想了一會兒回答説:“反正是可美麗了。”

  主管給火箭裝螺絲的是個江蘇人

  記者昨日在西昌發射中心採訪時聽説,發射中心發射場裏有一對公認的“神仙眷侶”,這一對剛剛新婚的夫妻共同承擔重任,助嫦娥飛天,巧的是,丈夫李永就是我們江蘇宿遷人。

  説起李永,同事們莫不稱讚,他1米82的個頭,在籃球場上叱吒風雲,工作起來也是個“拼命三郎”。他曾用一個月時間繪製出完備的系統電路圖,密密麻麻十多頁紙,成為一套寶貴的學習教材,也方便了工作。在負責本單位質量管理體系建設工作,他在近一個月內超負荷工作完成了4大系統共120份約100萬字試驗文書、文件的修改、校對和審核,新撰寫文件17份,規程3份,最終一次性通過審核。

  從擔任推進劑利用系統指揮到總體裝配系統指揮,他的壓力一下加重了。該系統任務繁瑣,且件件都有風險:安裝箭體上從一公斤到豆粒大小不等的上千個螺絲,在數根擺桿上進行高空作業,與易燃易爆的低溫燃料打交道等等。但在他的帶領下,他的團隊從未出現誤操作。 憑著優異的表現,李永獲得了諸多榮譽,提前晉級一次,享受過部委級優秀專業技術人才三類崗位津貼。

  本報特派記者 彭昊 西昌報道

  太平洋上

  守望嫦娥

  3

  本報特派記者 焦哲

  遠望六號完成

  最後一次實戰合練

  29日19時許,一聲長達25秒的鈴聲劃破了南太平洋的寂靜,“一級測量部署,人員按部署就位”,號令從廣播中清晰傳出,全船立刻忙碌起來,所有船員高度興奮,各就各位,開始進行最後時刻的準備。此時正值太平洋的黑夜,1萬多海裏以外的祖國是9月29日的下午。

  每個參試人員都深深知道,這次海上測控任務是遠望六號船直接送“嫦娥二號”奔月。在“嫦娥二號”飛到南太平洋上空的時候,遠望六號船需要對“嫦娥二號”進行一系列高難度控制動作。

  這是“嫦娥二號”實戰前的最後一次合練!也是對參試設備性能和參試人員心理素質的最後模擬考驗!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10分鐘準備。”廣播裏響起調度員的清晰話音。合練參試人員早已就位,並開始調試儀器。

  各機房、人員早已全部就位,船姿船位系統設備也提前開機工作。主戰設備機房,籠罩著一種緊張而有序的氣氛,實戰中對“嫦娥二號”進行測控的指令將在這裡發出。無論是有著多次實戰經驗的主操作手,還是配合工作的其他參試人員;無論是參加過多次任務來保駕護航的老專家,還是剛剛大學畢業首次參加任務的新手,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涌現出一種激動、興奮而又緊張的表情。

  甲板上,雷達測控天線已經一齊指向“嫦娥二號”飛來的地平線,這裡將是“嫦娥二號”出現的地方。

  時間過得飛快,“一分鐘準備”的聲音響起。端坐在操作臺前的主操作手張炯銘雙手緊握天線操縱桿,雙目緊盯著面前的示波器。

  ……

  今天淩晨,遠望六號測量船在太平洋上的最後一次合練順利通過。

  儘管面帶疲憊,但此時此刻,沒有一個船員覺得這是一個放鬆的時刻,因為他們知道,近期,將迎來真正的實戰。而那,也正是他們所期待的。

  通訊員 陶正齊 邵長寶 陳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