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三峽工程送走7萬立方米流量洪峰 今年防洪效益達266億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9日 12: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資料圖片:7月28日,三峽大壩正在泄洪。當日8時,流量為56000立方米/秒的洪峰抵達三峽大壩。這是繼7月20日70000立方米/秒的洪峰過境後,三峽大壩今年迎來的第二次大洪峰考驗。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新華網北京9月29日電(記者姚潤豐、沈翀、林暉)相似的大水,不同的結局。2010年如火的7月,5次集中強降雨洶湧而至,沉寂了12年的長江宛若一條放蕩不羈的蛟龍,再次顯露兇猛不羈的本性。當這場與1998年相似的大洪水突然來襲時,歷史上飽受洪水困擾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再次成為全國人民牽掛的焦點。

  歷經17載修建的三峽工程直接改變了這一切。今年7月20日至23日,三峽工程經受了建成以來首次大洪水的考驗,安然迎來、送走了每秒70000立方米流量的巨大洪峰……飽受洪水肆虐的長江兩岸人民泰然處之,工作生活如常。面對多年來人們對其防洪極限、攔泄調度、減災實效的種種詰問,三峽工程用巨大的防洪效益回答著世界的疑問。

  長江的“王牌”:作為長江幹流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三峽工程是抵禦長江水患的關鍵,是長江流域防汛抗洪的“王牌”

  人類傍水而生,文明因水而起。然而,長江流域日益發達的社會經濟狀況和容易形成洪水的矛盾,千百年來只能逆來順受。根據史料記載,自漢朝到清朝的2100年之間,長江洪水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大的氾濫。徹底根除長江洪患,成為中下游人民世世代代的夢想。

  2006年5月20日,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的澆築,三峽大壩全線達到185米設計高程;2009年,歷經近17年的建設,三峽樞紐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為長江中下游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區2300多萬畝田園、1500多萬群眾築起了一道堅強的防洪屏障。

  作為長江幹流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三峽工程的首要功能是防洪。國務院三峽辦技術與裝備司副司長周憲政介紹説,按設計標準,三峽水庫總庫容達393億立方米,其中防洪庫容為221.5億立方米,相當於4個荊江分洪區的蓄洪量。從工程本身來講,三峽工程的設計標準可防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標準是可防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即,當峰值為98800立方米/秒的千年一遇洪水來臨時,大壩本身仍能正常運行;當峰值流量為113000立方米/秒的萬年一遇洪水再加10%時,大壩主體建築物不會遭到破壞。三峽工程可將下游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遇到超過百年一遇至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也可保荊江河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