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第一代獨生子女成人單飛 父母中年即“空巢”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0日 17: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今年中秋節,我不回家過節,為了不讓爸媽看到別家團聚而難過,我給他們報了短期旅遊團,讓父母旅遊過中秋。”大二學生肖菲(化名)説。伴隨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走出家庭,外出求學、工作,他們留守在家的父母進入了新的時期——“中年空巢”期,出現失落、焦慮等情感波動,在節日期間,負面情緒則會加倍。專家提醒,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會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被 “中年空巢”家庭所取代,應該儘快地構建新的生活方式,從而應對“中年空巢”危機。

  “離巢”子女:母親的“盯人”電話讓我精神緊張

  今年中秋節,肖菲不打算回家,為了留在學校,她和母親爭執了很長時間。後來她給父母報了中秋旅遊團。“害怕老媽太傷心,讓他們在遊玩山水中過節,彌補一下我不能回家過節的遺憾。”肖菲説。

  肖菲,瀋陽人,遼寧師範大學大二學生。已經過去的一年異地求學生活,不僅讓她學會了成長,也讓她感受到了父母“中年空巢”的孤獨。

  肖飛離開的這一年,母親的情緒一直低落。“寢室同學都知道每天晚上8點,我媽的電話一定會打來,她們稱這個為‘愛的呼喚’。”肖菲有些無奈。一次因為有事,肖菲錯過了母親的電話。“第二天我爸打電話給我,説昨天晚上老媽以為我出了什麼事,一直在等我的電話。”肖菲的聲音有些哽咽。“當時,我心裏十分難過。一方面我責怪自己沒有好好回報父母的愛,另一方面我又覺得母親情感上太依賴我了。其實,我希望我不在父母身邊,他們依舊可以開心地過自己的生活。”肖菲説。

  和肖菲一樣,在大連工作不到半年的李爽也“深陷”母親的電話中。“我媽給我打電話的標準第一句是‘你怎麼這麼長時間不給我打電話啊?’其實,距離上次電話不過一天。”李爽説完笑了。“我和我媽一嘮起碼半個多鐘頭,要不是設置了親情號,我猜我的工資大部分都要貢獻給電話費了。”

  “空巢”家長:家庭空落,我後悔讓兒子去留學

  “今年中秋節,原本打算飛去美國看兒子的,但是兒子臨時有事,就取消了。反正就我和老公兩個人,過不過也就無所謂了。”張女士話語中充滿了苦澀。

  2009年9月,張女士的兒子小傑赴美國留學。之前做了3年全職太太的張女士,在兒子留學後,生活徹底空閒下來。“兒子一走,感覺家裏的熱鬧勁都沒了,他爸白天工作,就我一個人守著個大房子,感覺心裏空蕩蕩的。”張女士説。

  張女士用看電視打發時間。“我之前很少看連續劇,而現在我專門找特長的美劇、韓劇來看。”一人在家看電視的張女士根本就不做飯,零食當飯成了常事。“我老公説這樣吃下去身體會垮的,但是一想到忙活半天做出的飯菜也是自己一個人吃,我就沒了做飯的熱情。”張女士説。

  因為對家庭生活的不盡心,張女士的丈夫多次和張女士發生口角。“他説我變的不可理喻,不僅不願意收拾家務、料理家事,而且情緒還變的很壞,動不動就會朝他發脾氣。”張女士承認丈夫説的是實話,但是她覺得兒子從家庭的離開並不是簡單的由3個人到2個人的過程。“兒子帶走的還有這個家的生氣,我內心開始後悔讓兒子去留學了。有時候一想兒子起碼還要在美國留一年多,我就很絕望。”張女士説。

  馮先生告訴記者,他能理解張女士的心情。馮先生的女兒淼淼前年去日本讀書,和女兒一週一次的聯絡是馮先生的大事。“我們約好每週打一次電話或是網絡視頻,淼淼有時候忘了,我就會忍不住地著急,直到她來了電話才安心。”

  調查:大學生眼中,“中年空巢”是普遍現象

  經過對多名大連高校大學生的隨機採訪,記者發現“中年空巢”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其中以大一、大二學生的家長最為明顯。這些獨生子女離家時父母的年齡多在40-55歲之間,事業上穩定,之前的生活重心多數放在子女身上,其中很多母親更是“一切圍著孩子轉”的全職媽媽;在子女離開家的1-2年,大部分父母都會有一定的心理變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通訊聯絡方面,平均2-3天,父母和子女就會通一次電話,時長在30分鐘左右,而電話內容多為子女的近況。“每次我媽的電話都是一套,我今天吃什麼了,上什麼課了,昨天休息的好不好……弄得我寢室同學都會背,不過他們的父母也實行電話‘盯人’,所以我們全習慣了。”大一新生銘銘説。據她介紹,她們班級有二分之一的女生都會每天和父母通話或發短信。多數被採訪的大學生認為獨生子女政策和社會發展是造成父母“中年空巢”的主要原因。一個夏姓大三學生就認為自己家不存在“中年空巢”:“我弟弟今年剛上小學,距離他離家應該還有很長時間,到那個時候父母只能算是‘老年空巢’了。”

  專家:構建新型家庭結構,擺脫“中年空巢”危機

  大連徐醫生心理工作室主任、國家心理諮詢師徐相君認為“中年空巢”家庭的形成大部分源於家長的主動選擇。隨著生存壓力的不斷加大,家長希望孩子會有更好的發展,會鼓勵孩子“離巢”,當“三口之家”一下變為“二人世界”,家長心理狀態並不能容易地隨之改變,就會産生焦慮、失落等情緒。

  其中,中年母親面對子女的“離巢”更容易産生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婚姻生活存在矛盾。“這個年紀的女性多面臨退休或賦閒在家,身體則步入更年期階段,生理和心理都經歷著巨大變化,加上作為調解紐帶的孩子不在身邊,更容易遭遇婚姻危機。”徐相君説。

  另外,徐相君不建議父母每天給孩子打電話。“這樣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抵觸,同時又容易引發孩子的內疚心理,既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不利於父母走出焦慮、失落的心情。”

  根據上海政法學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陳曉敏的推算,理論上,“中年空巢”期將長達25年之久,那麼儘快進行調整、構建新的生活方式才是避免“中年空巢”危機的辦法。徐相君認為,“中年空巢”夫妻應該儘快構建新型夫妻關係,從而更快適應“中年空巢”家庭的生活狀態。同時,擴大自己的交際圈,培養更多興趣愛好,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另外,針對很多不能釋然子女離開的家長,徐相君建議他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多重身份,不僅作為子女的父母,同時還是別人的子女、朋友、同事,這樣父母把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其他身份上,就很容易走出“中年空巢”危機。

  徐相君提醒那些即將步入“中年空巢”期的父母,要在子女未離開時,就調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節奏,拋開“一切圍著孩子轉”的觀念。“為什麼發達國家這樣的事例相對比較少,主要就是因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私人空間更多,這樣孩子離開時,父母就不會體會到太大的失落。”(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