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鋼城活雷鋒”——郭明義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0日 14: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時代先鋒_雷鋒傳人郭明義

  鋼城活雷鋒

  ——記鞍鋼集團礦業公司公路管理員郭明義(上)

  看一個人是否獲得了成功,不是看他獲得了多少,而是看他貢獻了多少;成功者獲得的真正報酬,決不是物質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滿足、貢獻後的喜悅。——題記

  他在很多方面與雷鋒相似,都是從鞍鋼礦山經同一位老紅軍接兵到瀋陽軍區,當的都是汽車兵,都代表入伍新兵講話,都是一上火車就好事做一路,都是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又都是校外輔導員

  他入黨30年來,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不管工作崗位換多少,都像螺絲釘那樣一絲不茍讓黨組織放心,把奉獻視為人生最大快樂;

  他堅持20年無償獻血,累計獻血6萬多毫升,相當於自身總血量的10倍,可挽救至少75名危重患者的生命;

  他16年為希望工程、身邊工友和災區農民捐款12萬元(相當於工資的一半),先後資助了187名城鄉特困孩子上學,而自家3口人至今還住在一間38平方米的礦區老舊樓房裏;

  他自擔任礦區採場公路管理員以來,每天都提前2個小時上班,15年中,累計獻工15000多小時,相當於多幹了5年的工作量;

  他立足崗位,從小事做起,經他幫助的人和做的好事多得數不清

  他就是被讚為新時期的雷鋒傳人、道德楷模,“鋼城活雷鋒”——鞍鋼集團礦業公司齊大山鐵礦生産技術室採場公路管理員郭明義。

  每天加點碼 常年堅持做

  坐落于遼寧鞍山市的鞍山鋼鐵集團公司被喻為共和國鋼鐵工業的搖籃,是中國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有“鋼城”之譽。這裡有佔全國1|4儲量的鐵礦石支撐著鞍鋼的強勁發展,記者初次見到郭明義,就是在他的工作現場齊大山鐵礦(簡稱齊礦)。居高遠望,這一亞洲生産規模最大的露天開採鐵礦似一個巨大的鐵鍋,自重110噸載重190噸的巨型電動輪運輸車,在那蜿蜒如蛇的礦區40多公里石子路上如同蝸牛般往來奔爬著。

  陪同的鞍鋼礦業公司黨委宣傳部長聶振勇介紹,一會兒要見到的郭明義同志,每天要穿梭于全長40多公里、段高在66米到-135 米、高差在200多米的作業平臺之間檢查路面,隨時指揮修整。採場裏的氣溫夏天比外面高10度,冬天比外面低5度。本來,作為技術幹部的他完全可以呆在辦公室裏聽彙報的,但他為確保道路安全暢行,堅持到現場,他每天至少步行10公里,15年裏,他走過的路程長達6萬公里,相當於走了4次長征的里程。

  記者乘車駛入礦區,經過3#鏟作業區時,但見一人左手攥著對講機,大步流星行走間,不時高舉右手向每一輛轟鳴而過的巨型電動輪司機行軍禮致意,司機們則綻滿笑容地或鳴笛或以同樣的軍禮來回敬。記者料定這人準是郭明義,便下車迎上前去,身高不足1米7的他,一身灰色工作服,紅色安全帽下常年累月日曬風吹雨淋鑄成的黝黑臉龐上,儘管架著一幅散光加近視的眼鏡,仍擋不住那雙熱情奔放的目光;説話快、走路快、幹事快,雖然從部隊退伍28年了,但軍人果敢剛毅勇往直前的豪氣在這位52歲的漢子身上絲毫未減;他的真誠、他的熱情、他的爽快,感染每一個接近他的人。

  “我是個很平常的人,幹著很平常的事,與雷鋒比我差得遠呢,但我會通過一天做一件事的努力向他靠近。”一邊繼續行走,一邊把路上凸起的石頭撿起拋往山腳的郭師傅這樣向記者述説。

  又聽他説,這些路,是維繫礦山生産順行的“血管”,承擔著每年5000多萬噸採剝總量、1500多萬噸鐵礦石的轉運和輸出任務。一旦“血管”阻塞或斷裂,不僅給礦山生産帶來致命影響,而且將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你知道嗎,每天産值近700萬啊。

  像愛護自己眼睛一樣守護採場公路的郭明義,28年如一日,不管在哪個崗位,忠誠企業的心始終不變,奉獻社會的情始終不減。

  “每天加點碼,常年堅持做。”這是郭明義自己總結得出的一點體會。剛參加工作開大型生産汽車時,他就自己每天加點碼,早來1小時,晚走1小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跑得快一點,這樣就能比別人多幹一點,從而創造了單車年産的新紀錄。當宣傳理論幹事時,別人兩天去一次現場,他就一天去一次,增加調研採訪的次數,寫出數十篇生動鮮活的現場報道。當公路管理員時,他又給自己加了碼,每天提前兩個小時上班,這樣可以提前了解到現場的情況,更快地解決生産中的問題。

  他説,無論是每天提前兩小時到崗,還是拿出300元錢資助一名特困兒童;還是一次獻出400毫升的血,都不是什麼難事,任何人只要努力就能做到。如果説難,就是難在不斷地堅持,難在一輩子都這樣做。

正在工地上指揮的郭明義。本報記者 王景山 攝

  勤學真本領 苦練硬功夫

  工作不僅要多做,更要做好,而前提是要有高超的崗位技能。為此,郭明義不滿足於企業正常安排的培訓,仍是採取了多給自己加碼的辦法,加重學習的負荷。開大型汽車時,他不僅全面掌握汽車駕駛的理論知識和實際能力,而且拜修理工為師,深入學習汽車維修保養技術,以達到減少故障,多拉快跑的目的。

  “勤學真本領,苦練硬功夫”。這是郭明義給自己總結出的又一點體會。

  為了提高自己文化理論素養,他每天下班後騎著自行車往返20多公里,去市內參加各種補習班。用5年的時間刻苦學習,先後完成了大學專科、本科的學業。做統計員時,他連續兩個月晚睡早起,依靠自學通過了國家統考,成為當時礦業公司唯一獲得資質證書者。

  與郭明義在同一科室工作10多年的計劃員孫海榮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郭師傅是一個特別善於學習而又刻苦鑽研的人。1992年,國家七五重點建設項目——齊礦擴建工程進入開工準備階段,郭師傅考入英語強化班進修1年。1993年工程開工後,他擔任了33台、每台價值1000多萬元、載重量154噸生産汽車——電動輪現場組裝的英文翻譯。當時,在現場的翻譯不只他一個人,但郭師傅每天到現場最早,走的最晚,受到外方人員的高度認可,成了他們最信賴的合作夥伴。雖然電動輪的進口備件質量檢驗不歸郭明義負責,但每次對著備件做中文翻譯時,他都認真檢查,先後發現了5台電動輪有質量問題,就用相機拍下來並寫出中英文説明,通過礦裏與外方據理力爭,最終獲得10萬美元的賠償。

  電動輪汽車投入使用後,對採場公路有很高的要求。1996年,為了配合電動輪的使用,齊礦決定配備一名專業技術幹部,主管採場公路的設計、建設和管護工作,領導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郭明義。從此,他在這個異常艱苦的崗位上,一幹就是15年。

  多年來,他通過每天對現場進行觀測、記錄,並借鑒大量國內外大型礦山企業公路管理的最新理念、技術和工藝,對齊礦採場公路管理的技術、工藝等進行了大膽的實踐和創新,制定出了《公路、支線、鏟窩維護技術標準與考核辦法》、《採場星級公路達標標準與工作流程》等技術標準和工作制度,填補了礦業公司採場公路建設上的多項技術空白,使採場公路維護質量逐年上升,星級公路達10多公里,達標合格率為98%以上,為降低備品備件和物料消耗,提升大型生産汽車和電鏟的作業率做出了重要貢獻。

  幾年來,齊礦一直名列全國同行業電鏟效率、生産汽車效率第一名,創2項中國企業新紀錄。僅2009年,齊礦通過節能降耗創效3600多萬元。齊礦礦長王志忠説,這些成績的取得,同郭明義的科學管理、全力付出以及他産生的示範作用密不可分。

  近幾年來,他平均每年組織新修主次幹道20余條,生産臨時坡路10余條,每條道路的建設效率都提高30%以上,年增産創效都在200萬元以上。

  郭明義的歷任領導都説,不管接到多困難、多緊迫的修路任務,郭明義永遠都是一句話“沒問題”。任務交給郭明義,領導心裏就有了底。

  少想點自己 多幫助別人

  在採訪郭明義先進事跡的6天裏,記者聽到最多的是郭明義幾十年不間斷地盡己所能,扶危濟困幫助別人的感人故事。

  他熱心關愛身邊每一個遇到困難的人。他聽説穿爆作業區王世光患了重症急需治療、考上大學的兒子又面臨無錢上學時,當即送去500塊錢,併發動大家來幫助;秋末的礦區天氣已經很涼了,他看見電動輪司機趙成軍還沒有穿毛褲,第二天就把妻子給自己織的新毛褲送到他手裏;鏟車司機曹禹有兩個小孩上學家裏不富裕,郭明義知道後逢年過節送錢給孩子,連續3年已給了800元

  一位工友説:郭明義工作30年,沒有驚天動地的業績,可他像一團火溫暖著身邊工友,從細微處讓人體驗到人間真情。

  郭明義的樂善好施不限于身邊,當他得知附近農村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他的最大願望就是能看上電視時,毫不猶豫地將自家電視送去,晚上女兒放學回家發現電視沒了,傷心地哭了。郭明義讓妻子做女兒的工作,一個農村小孩能夠通過看電視獲得很多新知識,你都快高考了,不看電視可以更加專心地學習。不久愛人又買了一台電視,沒過多長時間又被郭明義捐給了另外一戶沒有電視的老人,如此,2年多時間裏他捐出3台電視。現在家裏的那臺電視是鞍山團市委2008年專門獎給他的,怕他再次捐出,特意寫上“固定資産不得捐獻”的字樣,才得以把電視留在家裏,這也是他家目前最為貴重的物品。

  家裏的自行車也是如此,得知海城有個農村孩子每天要走4公里上學,他立刻把自己的自行車送了過去;此後,妻子又為他買了一輛,可不久又被他送給了湯崗子小學一位急需自行車的貧困學生。如今常年淩晨4點半起床徒步提前上班的他,為省下中午那2塊錢的工作餐,竟以急行軍的速度返回家中吃飯。

  2002年4月,郭明義從電視中看到,山東嘉祥縣一對生下五胞胎的農民伕妻急需經濟上的幫助,第二天就匯去了300元錢。7年過去了,郭明義一直沒間斷給這一家的經濟幫助,每當看著五個孩子生龍活虎的照片時,他都樂得合不攏嘴。

  家住鞍山市鐵西區八家子社區、就讀于四十二中學初三年級的女孩楊斯雯在出生不到3個月時,父母就離婚並各自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見過她、管過她,一直與靠低保金維持生活、體弱多病的奶奶在一起生活。一週歲多的時候,奶奶感到實在力不從心,就狠下心把她送給了別人收養。在3天兩夜的時間裏,小斯雯的奶奶幾乎沒有睡過覺,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淌,仿佛看到小孫女一遍遍的對著完全陌生的面孔,害怕的張開小手哭著喊:“奶奶!奶奶!”到了第3天,實在忍受不住內心的煎熬,又跑回收養人家中,哀求著把孫女抱了回來。

  小斯雯讀到小學四年級時,由於供她上學太吃力,加上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她的奶奶甚至産生了輕生念頭。

  這時,郭明義從希望辦了解到了她家的情況,及時向她們伸出了溫暖的手,一直資助小斯雯到現在。原來打算初中畢業就打工養家的楊斯雯説,是郭伯伯給了她新的力量,一定繼續好好學習,將來爭取考上大學。

  小斯雯的奶奶曲為君向記者講述時,幾次留下感動的淚水,哽咽著説,每次看到郭師傅都是穿著一身工作服,那褲子都打了補丁,他不但資助孫女上學,還給我們送油和水果,就是自家親人也沒有這樣的,是郭師傅的愛心讓俺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為了幫助更多的孩子和工友,郭明義幾乎傾其所有。記者在齊大山鎮他的家中看到,一幢建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5層礦區家屬樓裏,他一家3口擠住在5樓一間建築面積38平米的小屋裏,水泥地、一年刷一次的白灰墻上中國地圖與世界地圖對視而挂,那真是名副其實的家徒四壁。不到4平米的門廳裏那張單人床,就是已入讀南京師大的女兒20多年的家庭空間。擠在一隅的書架裏,不知被翻讀了多少遍的《雷鋒日記》、《雷鋒的故事》,以及《十大戰將》等,道出了小屋主人的愛好。

  同樣純樸善良的妻子孫秀英是鞍山市醫院的護士,她與丈夫的工資加起來每月近6000元,原本可以過得更松心一些,但由於郭明義的常年捐獻,讓這位每天夜裏4點半就要起床為丈夫做早飯的妻子不得不精打細算地過日子。當記者問她買的最貴衣服是多少錢時?本不善言談的她有些拘謹地指著身上的素格上衣説:“就是這件,花了200多塊呢,還有這個去年礦上組織他們去井岡山時化20多塊給我買回的戒指,知道今天你們記者來,我都穿戴上了。”她一邊説一邊低頭不住地輕輕撫摸著那枚戴在左手指上的“白金戒指”。一種幸福、一種滿足、加之一絲羞澀,都挂在了那張純樸善良的臉上,猶如待嫁的新娘。

  只聽她繼續説:“每當看到他拿回的困難學生資料,我的心就酸了,畢竟咱拿出幾百塊錢就可幫助一個孩子,所以我理解他所做的事,我們習慣了過簡單的日子,這樣很自如,挺好的。”

  特意趕回家中的郭師傅説:“愛人對我的理解支持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只要人人都少想點自己,多幫助別人,社會就會和諧”。

  從1990年第一次參加義務獻血,到1994年捐助第一位特困學生,再到2005年開始捐獻血小板,經他幫助的孩子和家庭早已數不清,但人們都記得齊礦有個好人郭明義,他是鋼城的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