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郭明義,和諧理念的守望者(組圖)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7日 2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商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當代雷鋒郭明義


 

  工作之外,郭明義有很多民間身份:鞍山第一支紅十字志願者服務隊隊長,中國紅十字志願者之星,優秀慈善義工,愛心聯隊的組織者,180個貧困孩子的資助者……

  “他們説這條圍巾有些花哨,適合給青年人戴,但我老爸永遠都是年輕的。我喜歡的你肯定會喜歡,不許不喜歡,(嘿嘿,有些霸道吧?)”

  “這是我在同學的幫助下親手完成的,可能會有很多錯誤,看起來像一條拉長的麵條,我織得很寬,就是想要有種厚實的感覺。我怕你值班的時候冷,而且在我印象裏,你好像從來就沒有圍巾。”

  這是郭明義在南京讀大學的女兒,寫給他的信。

  同志李宇説,正因為老婆孩子的通情達理,才能讓老郭安下心來做他想做的事。他的家庭很和諧,他也想讓他身邊的人感到社會的和諧與溫暖。

  希望

  從1994年開始,他總計為希望工程捐款10多萬元,後面連著的是全國各地180名貧困孩子。

  15歲的楊斯雯哭了。

  “每次提到郭伯伯我就想哭。”楊斯雯用“偉大”二字形容郭明義。

  過了這個暑假,楊斯雯上初四了(在鞍山如果小學5年級,初中上4年,小學6年級,初中上3年),放假前最後一次考試她排名班級第6。她的近期目標是,“努力考進3中,退一步的話,考6中或9中。”

  “我現在敢有夢想。”楊斯雯的這種夢想來自郭明義不離不棄的4年。

  楊斯雯的夢想幾乎夭折于小學四年級,那年她11歲。

  來到這個世界剛剛3個月,楊斯雯的父母就離婚了。從此,她和靠低保金維持生活的奶奶過。孩子上了學以後,楊斯雯的奶奶就感到一年比一年吃力了。讀到小學四年級時,這種吃力出現了臨界點。希望工程郭明義愛心聯隊義務宣傳員刁瑩説,由於身體還不好,老人有幾次産生了不好的念頭。

  11歲的楊斯雯自己也感到了壓力。讀還是不讀,成了個問題。

  “郭伯伯出現了。”楊斯雯永遠會記住一句話“你只管讀書,其他的交給伯伯”,那是她和郭明義的第一次見面。

  郭明義從希望辦了解到楊斯雯的情況後,他的資助名單上,又多了一個孩子。郭明義的資助保證了楊斯雯一直安心的讀到現在。

  楊斯雯的命運,因為郭明義的出現正在改變著;而張麗則因為郭明義的出現已經改變了命運。

  “郭叔叔是助我飛翔的人。”19歲的張麗,今年收到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特黑暗,漫天烏雲,特無助那種。”張麗如此形容考上重點高中,卻因沒錢而面臨輟學時的心情。

  張麗初中畢業後,考上了鞍山重點高中8中,當時父母已經離異5年,張麗由母親一個人撫養,當保潔員的母親一個月收入700元。

  當地媒體報道了張麗的情況,於是就有了張麗和郭明義的一次“接頭”。2007年8月的那次“接頭”地點定在了孟泰公園。張麗對當天情景記得很清楚,郭叔叔是第一個打電話給我的,在電話裏我們約好了見面地點,“郭伯伯見面用信封裝了600元給我,那以後,每一個月給匯100元、200元不等的生活費,直到我高中畢業。”

  此後,張麗一直與郭明義書信來往。張麗説:“我感覺他很簡樸,我也知道除了我他還資助了其他人。”

  “飛行器”張麗用這個詞來強調,如果沒有郭明義對她的資助,她的人生就不是這個樣子,“他給了我一種安全感。”

  1994年,第一次資助,郭明義將200元錢捐給了岫岩滿族自治縣的一名男孩。

  幾天后,一封感謝信放在郭明義辦公桌上,歪歪扭扭的鉛筆字訴説著受助者的家庭困境及感激之情。看完信件,郭明義和妻子又給孩子寄去了200元錢。

  一個月的時間內,郭明義捐助了400元,那時他的工資還不到600元。從1994年開始,他總計為希望工程捐款10多萬元,後面連著的是全國各地180名貧困孩子。2008年“郭明義愛心聯隊”成立。這是鞍山第一個以參加希望工程捐資助學活動為目的的民間組織。成立之初只有7名志願者,目前志願者達到了2800多人。

  郭明義將貧困孩子看作弱勢群體中的弱勢。他稱他們為“門外人”———就像是想聽音樂會但沒買到票,一邊伸長耳朵捕捉門縫裏傳來的美妙音樂,一邊焦急地等待退票的人。

  郭明義覺得他們才是最值得關注的人,社會應該讓他們明白,雖然生活有那麼多磨難,但還有人關注他們,愛他們。

  和諧

  郭明義喜歡兩個字:和諧。因此他願意用他稱之為理所當然的作為,讓社會更和諧。

  “媽媽説,捐獻很危險,容易留後遺症;妻子説,我同意,但要等我們要了孩子再捐。”許平鑫的母親勸説兒子;許平鑫的妻子懇求丈夫。

  家人都反對。但還是沒能擰過許平鑫。

  2008年11月28日上午,許平鑫在妻子陪同下,在瀋陽一所大醫院成功提取了400毫升造血幹細胞,捐獻給家住武漢的一名40歲的白血病患者。

  許平鑫成為全國第1066例造血幹細胞的成功捐獻者。

  “我覺得我做了這輩子都覺得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許平鑫如此評價這次捐獻。

  許平鑫説,有這樣的機會得益於2007年他參加了郭明義發起的捐獻造血幹細胞活動。郭明義組織這樣的活動,源於兩個孩子。

  汽運作業區大型車司機張國斌是其中一個孩子的父親,“如果女兒不在了,我們這個家也就完了。”

  2006年12月初,張國斌13歲的女兒患上了白血病,郭明義到醫院去看孩子時,留下了身上當時僅有的100元錢。沒過多久,郭明義又了解到採礦車間職工劉孝強15歲的兒子,患上了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症。

  2002年就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鞍山第一批捐獻造血幹細胞的郭明義知道,目前醫療水平,治療白血病最成功的方式,就是造血幹細胞移植。郭明義將為兩個孩子尋找相匹配造血幹細胞的事,當成那段時間工作以外最重要的事來做。

  他帶著張國斌,還有劉孝強的妻子到鞍山市廣播電臺交通臺搞直播,向全市徵尋造血幹細胞。知道的人越多越好,一個想法誕生了。在礦裏組織造血幹細胞捐獻活動,每增加一個捐獻者就增加了一個希望。

  問題緊接著而來,礦裏工友對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並不了解,怎樣才能説服大家,讓他們捐獻呢。

  在郭明義眾多説服手段中,給工友搓澡是流傳最廣的一個。2006年底的一段時間,每天下班後,職工浴池總能出現相同的一幕,郭明義給工友搓澡,天天如此,最多時一天搓20多人。

  就這樣,搓澡閒談中,郭明義以老百姓的方式將捐獻造血幹細胞的知識和重要意義,一點一點地滲透給了工友們。

  2006年12月26日,共有400多名職工,參加了首次造血幹細胞樣本採集活動。郭明義“違規”了,在為劉孝強兒子治病的過程中。

  眾所週知,白血病治療費用高昂一般家庭是承擔不起的。郭明義兩次組織工友為劉孝強捐款近3萬元的治療費,很快就花完了。

  劉孝強急,郭明義也急。

  急中生智,郭明義想用自己的醫保賬戶開藥。但這是違反規定的。郭明義沒有猶豫,還是做了。但用醫保賬戶開藥必須本人來,郭明義天天跑醫院。醫生得知了情況後,很是同情孩子,破了例。賬戶上的錢,全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郭明義的愛心一喜,一悲:

  張國斌的女兒已經有了合適的造血幹細胞,可隨時進行移植;劉孝強的兒子帶著希望走了。

  郭明義還是礦區出了名的“潤滑劑”。

  喬廣全是一名下崗工人,2004年他和其他20多名下崗職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工作,結果被拖欠了6萬元工資,四年都沒要回來。

  “我是20多個人的頭兒,得想辦法。”喬廣全的辦法是趁奧運期間去北京上訪。

  “我和老郭是小學同學。”知道這個事後,老郭到我家來了10多趟,告訴我不能這麼做。

  “老郭沒拿話光出溜我,50天沒到,就把錢幫我要回來了。”喬廣全説他沒什麼文化,不會表達,就是覺得老郭把身邊人的事,當事辦。

  因為這件事,喬廣全參加了郭明義的愛心團隊,參加了五次獻血,參加了捐獻遺體志願者俱樂部,“別説讓我獻血,就是要我命我都給。”

  喬廣全説,“我就覺得現在我也是高尚的人,也能對社會做點貢獻,可以給社會留下些什麼。”

  鞍鋼勞動模範、鞍山市道德模範、鞍山市特等勞動模範、遼寧省希望工程突出貢獻獎、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全國紅十字志願者之星等榮譽稱號……

  這是郭明義工作30年後,出現在他名字前面的定語。

  “我所做的一切,如果在30年前,在全民學雷鋒的時代,應該是極其平常的。我這樣去做事,就像父母撫養子女、兒女孝敬老人一樣,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動機和緣由,就是天經地義的事。”這是郭明義對自己作為的解答。


  人生天地之間,“俯仰一世”,郭明義的作為,除了天性的善良,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在與困頓中的人們交往對比中找到了平衡,在幫助別人中找到了生活的姿態和做人的樂趣。

  康德説過,世界上最令人景仰的,一是頭頂燦爛的星空,另一個則是我們內心的道德文明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