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關微:一群未亮相的愛心使者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6日 14: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解讀胡錦濤總書記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週年講話

    “關微”本身並非特別富有,就像記者在電話採訪中所了解到的,他就是一名在汕頭經濟特區工作生活的普通小商人,傾其所有也無法在大都市買上一套體面的豪宅,經濟狀態也就是屬於“關微”自身所説的那種“在汕頭擁有自己的一處住房,有一部車,一年能出去走走”的中上層次。

    從1992年在新聞報道中了解到失學兒童的艱難處境,向省“希望工程”匯出第一筆善款開始,18年來,“關微”持之不懈共向有關社會愛心團體,或是助學機構、病患家庭等捐出鉅資達200多萬元。雖然他每次捐出的錢款數額多少不均,但是都在困難家庭、困難兒童最需要的時候捐助,點滴甘露滋潤了最渴望成長的小苗。“關微”的行善之舉向社會傳遞了一種直抵人心的愛心力量,“樂善好施、回報社會”是“關微”精神世界的底色。

    儘管人們再三想找出真實的“關微”究竟姓甚名誰,本報也曾發起“尋找關微”的愛心行動,但一如其一早行善就以“不留真姓名”的約定一樣,人們最終也未能如願,只知其取“關微”之化名開展一系列愛心捐助,乃是表示“關注微弱群體,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

    200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在在會見廣東實施希望工程十五週年獲獎代表和捐贈代表時,對“關微現象”有感而發,認為這體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中華文化的不朽精華,這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源泉。無論是不留名的“關微”,還是留名的“關微”,都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廣東人精神,值得全體廣東人自豪和驕傲。

    ■報道回顧

    尋找關微,我們找到了什麼?

    “尋找關微”的原始動機和出發點,應該不言而喻。幾乎可以肯定,關微從其完全出於愛心而奉獻出自己的第一筆捐款之時起,他就沒有打算揚名。在省青基會的堅持下,只是2004年的秋天,來廣州出差的關微才露過一次面,拿走幾年來的資助發票。正是這時我們才知道,他捐款的唯一條件就是“不出名”。對“關微”這個名字,他解釋説就是表示要關注微弱群體,而自己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在這樣的前提下,“尋找關微”從一開始也許就註定是個“徒勞”的行動,但這樣的“尋找”,卻仍然不失其積極意義。首先是能夠讓那些接受到捐贈的人們懷有的感恩之心有所歸屬;其次是通過“尋找”,能夠極大地充實我們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

    ……

    尋找關微的腳步可能由此止住,但是,可以預見,尋找“關微們”行善足跡的腳步不會停止,尋找關微精神的初衷不會改變。通過尋找關微,使越來越多的廣東人能夠加入到行善施愛的行列中,使他們的群像在愛的光輝的播灑中得到放大和昇華,正是這次尋找行動不可低估的深層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