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專家:“超級細菌”尚不會人際傳播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5日 0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網絡電視臺綜合消息:北大第一醫院抗感染病房副主任醫師鄭波昨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超級細菌一般不會在健康人群間傳播,因此人們不必過度恐慌。鄭波是19家“超級細菌”監測哨點之一的北大第一醫院的負責人。

  給強悍的人穿上盔甲

    記者:臨床如何分別和鑒定超級細菌呢?

    鄭波:因為這類菌一般對碳青黴烯類藥品耐藥,如果患者體內一旦分離出了疑似的細菌,我們將首先確認是否耐藥,但因為耐藥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所以我們還要對其耐藥原因進行鑒定。另外,還需做基因檢查,看其是否攜帶耐藥基因。

    記者:和其他臨床上的耐藥菌類相比,超級細菌有何特點?

    鄭波:最大區別有兩個,一個是廣泛耐藥,另一個是容易在菌與菌間傳播,假如一個細菌攜帶了這種耐藥基因,別的細菌沒有耐藥基因,那麼耐藥基因就會傳遞,相當於增強了其他菌的抗藥能力。這就是説,有的菌毒力較強,但耐藥性很差,如果一旦獲得耐藥基因,那麼它就變得不容易被消滅,就像給強悍的人穿上了一件盔甲。

  致病性並沒有那麼強

    記者:它會像以前的甲流或SARS那樣大面積傳播嗎?

    鄭波:超級細菌和這兩者的性質不同。甲流和SARS是病毒造成的傳染性疾病,而這次出現的是耐藥的細菌,主要造成院內感染。目前已知報道的病例中,尚未發現在社區有感染的情況,因此該細菌一般不會造成在健康人群間的傳播,同時,以目前的報道來看,它的致病性也沒有那麼強,因此人們不用過度恐慌。

    記者:您認為,經過SARS和甲流疫情,在此次應對超級細菌時,我們有何優勢?

    鄭波:經過SARS和甲流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鍛鍊了一支訓練有素的醫療隊伍,醫院設備加強的同時,醫務人員的素質和相關知識也增加了,總之,應急能力整體得到了提高。比如,自從SARS以後,二級以上醫院都增強了感染科的設置。

  將建議進行專業培訓

    記者:各哨點醫院如何防備?

    鄭波:按照院內感染的防控要求,除需要準備包括醫用手套、隔離服、含酒精的消毒劑等用品外,一旦出現疑似超級細菌的情況,還需對細菌感染者進行單間隔離,同時做好環境消毒工作。目前,我們醫院在每個病房門口處都配備了消毒劑。

    記者:如何保證監測網絡的準確性和敏感性?

    鄭波:因為19家哨點醫院和北大臨床藥理研究所共同承擔著對疑似超級細菌的鑒定任務,不能有任何疏忽,因此為進一步提高哨點醫院檢驗科室人員的專業素質,我們將建議衛生部對19家哨點醫院的檢驗科人員進行規範化培訓,包括對耐藥機制的理解、如何準確識別超級細菌等。

  再耐藥的菌也有對手

    記者:目前,我國對耐藥細菌的監測情況如何?超級細菌出現後,會給我國對耐藥細菌的防控什麼啟示?

    鄭波:衛生部于2005年成立了“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和“抗菌藥物應用監測網”,目的在於掌握中國抗菌藥物應用與細菌耐藥狀況,制定相應管理措施。目前全國各地已有約150家醫院加入了細菌耐藥監測網,且這個數字仍在增加之中。

    至於監測的耐藥細菌總數,目前並沒有具體數字,只是説所有臨床發現的耐藥菌都會納入監測範圍。超級細菌雖然在國外發現,但為避免出現新型耐藥菌,我們也將加大監測力度。

    記者:隨著泛耐藥菌的普遍化,您如何看待抗生素問題?

    鄭波:抗生素是把雙刃劍,如何規範、適度使用,是臨床醫生需要格外注意的。但再耐藥的菌也會有攻克它的“對手”,所以即使超級細菌在我國現身,公眾也大可不必恐慌。(京華時報)

    【新聞鏈結】京滬等19家醫院布網防“超級細菌”

    我國正嚴陣以待“超級細菌”。此前,這個已經在一些國家致多人感染的細菌,憑藉對幾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有的耐藥性,被冠以“超級”之名。

    記者昨天獲悉,衛生部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超級細菌”監控網絡,北京、上海等多個省市共設立了19家哨點醫院。這些措施,旨在力拒潛在的疫情威脅。

  >>溯源

  “超級基因”稱謂更準確

    與部分菌結合後,它即成為可複製、傳播,超強耐藥性的“超級細菌”。

    8月11日,一篇關於“它”的研究報告見諸英國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後,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打破了醫學界多日以來的平靜。它也成為繼SARS、甲流之後,全球媒體關注的又一起公共衛生事件。

    “它”,是一種叫做“NDM-1(新德里金屬蛋白酶-1)”的耐藥基因。媒體報道顯示,由這種耐藥基因形成的“超級細菌”已使全球170人被感染,在英國至少造成5人死亡。

    “其實,所謂的‘超級細菌’並非首個多重耐藥菌”,對於這個公眾談之色變的新型細菌,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抗生素室主任李耘並不以為然。

    她説,之所以這種細菌引起全球的廣泛關注,主要是因為它對一類臨床常用、功效較強的抗菌藥物——碳青黴烯類藥品有耐藥表現,“以前哪怕是感染了腸桿菌科細菌的重症病人,碳青黴烯類藥物也可以進行有效治療,但在超級細菌面前,它卻顯得蒼白無力”。

    因為缺乏“對手”,“超級細菌”顯得格外強大。

    報道顯示,目前只有多粘菌素和替加環素兩種抗生素對“超級細菌”有效,但這兩種藥在我國並不多見。李耘説,多粘菌素目前我國只有口服的,且生産量很少;替加環素是一種新藥,現在中國內地尚未上市。

    “目前來説,一旦超級細菌在我國出現的話,從治療的角度來説,會比較棘手。”有著上百種菌類檢測經驗的李耘稱。

  >>監測

  北京兩醫院受命監測

    記者獲悉,8月底,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受衛生部委託,制定針對“超級細菌”的監測方案,方案包括對“超級細菌”如何識別、如何鑒定、隔離措施等。目前,此方案正在衛生部接受審核,並將於近日公佈並下發。

    “這次衛生部門的反應很快,採取了主動監測的方式,而非被動防守。”李耘説。

    為了確保更好地監測和識別“超級細菌”,衛生部在上海、北京、天津、遼寧、江蘇等省市設立了19家哨點醫院。按照要求,哨點醫院需配備必要的設施和專業人員,對免疫力低下、危重症、急診患者、南亞次大陸來我國就醫的人員開展監測和檢測工作。

    北京入選監測的醫院是協和醫院和北大第一醫院。北京市衛生局也表示,將於年底前建立起自己的細菌耐藥監測網,“超級細菌”即為其監測重點。

  最快一天內即可確認

    監測方案要求,全國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如發現耐藥腸桿菌科陽性的檢測結果、且疑似“超級細菌”的耐藥情況,如不具備實驗室檢測條件,須立即將菌株送至距離醫院最近的19家哨點醫院。同時,須在12小時內上報至國家細菌耐藥監測網,由北京大學藥理研究所進行最終確認。

    可以使公眾放心的是,以我國目前的檢測技術,判定“超級細菌”並非難事。李耘表示,針對上報的疑似菌株,可以一邊做産酶實驗,一邊做基因測試,“因為菌株産酶的確定要過夜培養,需要一天時間,後者則半天就可以出結果,因此最快是一天內就可以確認”。

    為避免貽誤戰機,一旦監測發現有疑似“超級細菌”,那麼將在進行確認檢驗的同時,立即對其“主人”採取隔離措施,避免該細菌進一步擴散傳播。

  人工基因準確率100%

    9月10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尚未接到“超級細菌”病例的報告,但對該病菌的多重防禦壁壘已經初步建立。

    北大藥理研究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目前已經公佈的“超級細菌”的基因序列,我國衛生部門已經初步人工合成了一段基因,用於做檢測時與疑似“超級細菌”的菌株進行陽性對照,它和真實基因幾乎100%吻合。這樣,在標準基因引入我國前,如果一旦監測到這類細菌,可以及時進行對照確認。

    同時,為扭轉“超級細菌”無藥可治的窘境,廣州醫藥集團等科研機構已啟動抗“超級細菌”藥物研發項目,力爭5年內取得階段性成果。

> 我國研發中藥抗擊“超級細菌”

> 廣州研發中藥抗超級細菌 力爭5年內有階段成果

> 八成抗生素屬於濫用 過分依賴催生“超級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