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新聞分析:中國外貿平衡發展的“加減法”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3日 21: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中國加大出口結構調整力度,持續開掘內需潛力的背景下,今年1至8月,中國貿易順差同比減少14.6%,為1039億美元。

  貿易順差的減少意味着什麼,通過何種方式減少順差、平衡外貿發展,成為各界關注的話題。

  “實現進出口大體平衡是我們的長期方針。在外貿持續的恢復性增長中,順差收窄説明進出口增長更趨於協調和平衡,有利於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是外貿健康發展的標誌。”商務部國際貿易研究院有關專家説。

  專家分析指出,通過擴大進口做“加法”,而非一味壓出口做“減法”,是推動中國外貿平衡發展的合理路徑。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外貿年均增長17.5%,比經濟增長平均快7至8個百分點,出口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之一。

  出口的增長為中國帶來大量外匯財富,但由於內需不足、進口能力相對落後,隨之也帶來了進出口貿易不平衡的問題。

  儘管這種不平衡體現了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産業分工的必然性,而且佔中國出口半壁江山的也是外資企業,但貿易順差居高不下的事實也成為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之間摩擦的起源。

  業內人士認為,出口對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意義重大,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幾代人的努力贏來的國際市場份額也不應該輕易放棄。因此,如果要促進外貿平衡發展,中國應在加快轉變出口增長方式的同時,開放市場,擴大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的外貿平衡狀況已經發生了一些變化:在刺激經濟一攬子計劃的拉動下,中國國內的投資和消費持續快速增長,而這種內需持續增長帶動了進口需求的旺盛,貿易順差隨之大幅減少。

  在日前召開的2010年中國進口論壇上,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崇泉表示,擴大進口,對一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作用。通過進口,可以彌補國內資源不足,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引入競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將資本轉化為生産力,提高生産效率和技術水平。

  “在評價外貿對國民經濟的作用時,大家常常用支出法來測算,即以凈出口來計算外貿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但也需要指出,這種方法更多是統計意義上的計算尺度,不能全面反映外貿對一國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更不能據此就認為進口對GDP增長是負貢獻。”崇泉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專家的測算表明,從1987年至2007年的20年間,外貿出口和進口對GDP增長率的年均貢獻分別達到2.7和1.5個百分點。

  可見,中國政府積極鼓勵擴大進口並非一時的權宜之計,是根據中國自身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作出的決策,有利於中國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整經濟結構。

  事實證明,中國擴大進口不僅推動了自身經濟發展,更為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以東盟為例,隨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今年全面啟動,雙邊貿易增長迅速。前7個月,東盟對華出口增速比從中國進口增速高出13個百分點,中方逆差75.2億美元,而2009年同期貿易逆差僅為4億美元。

  “中國始終堅持開放的貿易政策,立足於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最近幾年順差幅度逐步下降,佔進出口總額和GDP的比例非常小。目前,中國的外貿政策仍堅持穩定出口、積極擴大進口的一貫方針,並有力推動了國際貿易更快地增長。”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説。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隆國強也指出,中國進口的增長還取決於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能否放鬆對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的管制。他説:“不久前,奧巴馬承諾將放鬆對軍需品和高科技産品的出口管制,但到底執行得怎樣,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