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農民工子女就學遭遇高門檻 政策並非“尚方寶劍”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2日 08: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我國進城農民工已將近2億,在他們的背後是多達1400萬的隨遷子女。如何破解制約農民工子女城市就學的諸多難題,確保他們的受教育權,是關乎教育公平與社會和諧的重要課題。

  ——編 者

  就學遭遇“高門檻”——

  贊助費、借讀費等費用高,入學條件嚴格

  8月31日,開學前一天。11歲的路曉雯忍不住再次拿起電話,打給在蘭州打工的父母:“我一定好好學習,考到蘭州上大學,和你們在一起。”

  路曉雯家住山東省昌樂縣城關街道綠園小區,父母常年在蘭州雁灘家居市場經營裝修材料,一年只能回一次家。平時,曉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電話那頭,曉雯的爸爸路洪峰無奈地説:“孩子2歲時,我和妻子打工的廠子破産,不得不外出打工,輾轉來到蘭州,開始還打算讓孩子來蘭州上學,可幾年過去了,這事越來越渺茫。”

  路洪峰説,按照蘭州市的規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當地公辦學校入學,需提供暫住證、身份證、婚育證、免疫證、就業務工證等“五證”。有房屋産權證方可辦理當地戶口,享受劃片招生待遇。

  “辦理‘五證’雖然麻煩,但終究不是大問題。難的是,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公辦學校要收取3000—5000元‘贊助費’或‘捐資助學金’,否則不接受。私立學校的門檻雖低,可每學年學費7000—10000元,加上食宿費,讓人難以承受。”路洪峰説,他們夫婦倆一年收入三四萬元,而當地房價每平方米超過7000元,買房辦當地戶口的事遙遙無期。“誰不願意孩子在自己身邊,在老家上學實在是無奈的選擇”。

  新學期伊始,在廣州白雲區打工的劉文芳同樣也在為孩子上學憂心忡忡。“我原想把女兒送到附近的公立小學去讀書,但被告知要繳納一大筆借讀費”,劉文芳説,她在一家汽車4S店打工,一家3口租住在附近的城中村裏,“像我們這樣收入微薄的農民工哪有錢交借讀費?”無奈之下,她只好將女兒送到附近的農民工學校,“總不能耽誤孩子的學業吧”。可是,打工學校簡陋的條件,良莠不齊的師資也著實讓劉文芳放心不下,“真的挺為孩子擔心的,啥時候孩子才能在城裏有個安穩的課桌呢?”

  相比之下,在廣州番禺區打工的章光建的女兒則要幸運得多。9月1日一大早,她就在爸爸的陪同下,高高興興地背著書包來到鎮上的富麗小學開始了新的求學生活。看著校園裏歡快的女兒,章光建的心中卻是五味雜陳,“這段日子我是備受煎熬”。

  老章來自四川,在廣州打工已經十多年了,按照當地對農民工子女入學的相關規定,他可以向鎮上的小學申請就讀名額,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真到要申請時,卻發現政策並非“尚方寶劍”,鎮上的幾所小學早已爆滿。“當時,我是急得團團轉啊,辦不成就得把女兒送回四川老家讀書了”。幸好,幾經週折,學校終於答應以借讀的方式解決女兒的讀書問題,但借讀費要1萬元。儘管想不通為什麼要出這筆錢,但為了女兒讀書的大事,章光建還是交了錢,諸多的不情願只能放在心裏。

  就學難背後有隱憂——

  教育資源短缺,戶籍制度限制,好政策難落實

  “借讀生不斷增加,對校舍、圖書館、實驗室等公共資源壓力大,公辦學校短期難達標。”山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茂聰説,儘管國家多次要求落實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以輸入地為主,保障農民工子女入學,全面取消借讀費。然而,由於公辦教育資源不足,這些措施往往難以落實。

  在農民工輸入大省廣東,2009年全省非戶籍外來人員子女義務教育學生達到279萬人。為解決農民工子女讀書問題,廣東出臺了政策,在有條件的地區實行農民工子女憑積分入讀公辦學校制度。廣州及珠三角多個城市也出臺相應規定,居住半年以上,有固定住址、固定收入來源的農民,可為其6—15周歲子女申請接受義務教育。這一系列措施與實際情況比還有很大的距離。

  以中山、東莞等地試行的農民工子女“積分制入學”為例,很多農民工認為“看起來很美”,因為它只解決了外來工當中少數“白領”、“精英”階層的子女讀書問題,對於大多數從事體力勞動的農民工而言,很難攢夠供子女上學所需要的“積分”。

  廣西來的農民工劉冶平夫婦表示,個人素質在整個指標體系中佔有較高比重,他們只有初中文化,也根本沒錢到廣東買房,兒子轉眼就到了上學年齡,“我們是沒有指望能享受到如此的‘好政策’了。”

  “現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農民工子女城市就學難的主要原因。”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泰安市進城務工青年培訓學校校長王元成認為,雖然國家近年來出臺多項政策,然而現實生活中,沒有城市戶口的孩子,不能享受劃片招生待遇。另外,他還表示一些公辦學校千方百計設置門檻,甚至暗中強迫交納“贊助費”,這些現象的存在將一些農民工子女擋在了校門外。

  王元成説,那些有幸進入城裏小學就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升高中時將再次面臨戶籍障礙。而此時,他們返回老家就讀,既面臨父母對子女監護的缺失,又遭遇教育內容銜接的困難。

  入學難的背後,隱藏著更大的隱憂。濟南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處長王纮説:“在城鄉二元結構尚未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進城務工人員工作不穩定,生活壓力大,難以給孩子提供較好的就學環境。有的家長常年在外,有的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不少學生放學後無家可歸,長時間在街上遊蕩,對這些孩子以後的成長將産生不利影響。”

  上學享受同等待遇——

  加大財政投入,改革戶籍制度,發行“教育券”

  王纮認為,在公辦學校容納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政府出資興建定點學校,是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難的有效措施。以濟南為例,從2003年至今,濟南在市區確立38所外來務工子女就學定點學校,半數以上達到了省市級規範化學校標準。這些學校共計招收外來務工子女27970人,佔城區在讀中小學生總人數的14%。定點學校中,外來務工子女佔在校生總數的52.6%。濟南市外來務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入學率達100%,外出務工人員留守子女入學率達100%。

  “與此同時,輸入地政府還應制定政策,在外來務工人員聚居區重點扶持一批民辦學校,並將其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和體系統一管理。”張茂聰建議。

  中山火炬開發區第一小學校長周錦連認為,解決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問題,加大財政投入必不可少。“一個學生到省一級學校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市鎮兩級政府的直接投入每年不低於6000元。現在在中山就讀、借讀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總數達16萬,如果要全部解決,政府每年要增加投入約10億”。錢從哪來呢?江門市副市長李崴認為,外來工子女在戶籍地原本享有中央財政補貼的“免費義務教育”,但現在他們在廣東接受了免費義務教育,所有的費用都是廣東當地財政承擔,中央財政的補貼到不了廣東。如果國家能夠發行“教育券”,或採用其它方式,實現中央財政補貼隨人走,則對逐步解決外來工子女免費義務教育問題將起到積極作用。

  “取消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戶籍限制,使其子女在義務教育後可參加升學考試,才能真正使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入學待遇。”王元成表示,如果沒有了農民和市民的身份區分,更有利於農民工子女發展。本報記者 馬躍峰 李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