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退休老教師陳起賢節衣縮食,為的是捐資助學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時代先鋒 時代領跑者風采

陳起賢在學校圖書館整理圖書。
  本報記者 陳偉光攝

  【閱讀提示】

  他以校為家,在偏遠的鄉村中學一待30年。退休後,他仍悉心照料著學校的一草一木,為學生奉獻自己的一切。他生活清貧,月花銷不足百元,卻將積蓄全部捐出,資助困難學生、興建圖書館、設立助學基金。他就是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大坡中學86歲的退休教師陳起賢。

  

  大坡鎮是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最偏遠的鄉鎮。大坡中學建在一片空曠的坡地上,建築物屈指可數,只有初中三個年級共300來個學生,教職工30余人。不少老師耐不住荒郊僻鄉的寂寞,想方設法往城市靠近。但86歲的退休教師陳起賢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和全部的寄託。自從1980年來這裡教書,到1986年退休,及至現在,他的心、他的愛、他的夢沒有一天游離出這所校園,學校師生員工都親切地稱他“阿公”。

  笑顏遮風霜

  大坡中學校園內有一排平房,木質的門窗色漆斑駁。居中一間是阿公陳起賢的宿舍,他的全部家當都在這裡了。睡的木板床是父母結婚時用的,蓋的被子是40多年前母親用過的,枕頭是用破布縫製的。退休後他沒買過一套新衣服,一雙拖鞋穿了9年也捨不得扔。家裏唯一像樣點的東西——一台黑白電視機,還是學校送的。

  宿舍旁邊有一小間灶房,堆放著薪柴,土灶上架著熏黑的砂鍋,砂鍋裏盛著胡蘿蔔粥。阿公説,胡蘿蔔便宜,營養成分高,加點大米熬成粥,放點鹽,就夠人體所需了。有時也煮一小碗麵條當餐。早餐則是一小碗麥片或是兩塊餅乾。算下來,他一個月的生活開銷不超過100元。

  “阿公一輩子孤苦伶仃。”老校長陳有許是阿公的族侄,説起阿公的身世,連連嘆息,“阿公的父親年僅25歲就因領導家鄉革命被反動派殺害。好不容易等到解放,阿公上了大學,成了家,可惜好景不長,莫名其妙被劃成‘右派’,遣送回鄉勞動改造。”

  但在阿公的臉上,竟看不出多舛命運刻下的霜痕。“我為父親感到自豪。”阿公説,他從小就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一生。哪怕在蒙冤受屈22年的漫長歲月裏,也沒動搖過信念。1984年7月1日,年近六旬的阿公光榮入黨,他説那天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在阿公宿舍挂著一副對聯:頂天立地嚴於律己,心甘情願寬以待人。書桌上,堆滿了“全國關心下一代優秀工作者”、“優秀共産黨員”、“海南省道德模範”、“優秀教育工作者”等榮譽證書和獎狀。“這些證書和獎狀,是阿公政治信念和人生境界的寫照。”現任校長吳多穎説。

  助人亦悅己

  “我不抽煙、不喝酒,也很少去鎮墟”,阿公的生活雖苦,卻樂在其中。他把自己的快樂觀寫在紙上,挂在墻上:“關心別人,快樂自己”。

  年近40歲的陳弘,原名謝玉雪。1984年秋,謝玉雪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念完初一就輟學了。阿公多次上門勸她複學,並承擔起她的全部上學費用,之後又供她讀中專。謝玉雪為了感恩,改名陳弘,意思就是要弘揚阿公扶孤助弱的品德。

  阿公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先後有13名學生被他“請”到家裏住,以便督促輔導。吳多穎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大專畢業後回到母校,教恩師退休後留下的物理課程。

  退休後,阿公每年捐款1000元資助孤兒、特困生讀書。2004年,阿公以父親陳繼業和自己的名義設立“業賢獎學金”,每年捐款5000元,獎勵每個年級品學兼優、家庭困難的學生各5名。今年, 初三學生許東霞領到“業賢獎學金”最高額1000元。當她從骨瘦如柴的阿公手裏接過紅包時,不禁熱淚盈眶。她深知,這是一位退休25年的老教師捧出的一顆心! 

  “阿公心裏總是想著學生,總是希望將他所有的一切毫無保留地奉獻出來。”吳多穎説。今年8月,大坡鎮籌備成立助學促進會,阿公頭一個響應,將近幾年來積攢的10萬元全部捐出。在他的帶動下,短短半個多月,助學促進會就收到捐款30余萬元,其中有3萬元來自阿公曾經資助過的兩個學生。目前這筆善款已經發揮作用,第一期發放6.5萬元,資助了42位今年考上大學和重點高中的大坡籍困難家庭學生。

  鮮花始盛開

  1986年,阿公退休了,女兒多次勸他搬離學校安享晚年,但他堅持“以校為家”,他放不下心中的“三朵花”。

  阿公曾看過一篇文章,説一所學校應該有三朵鮮花,即圖書館、體育館、禮堂。圖書館助學生增長知識,體育館助學生強身健體,禮堂在學生開大會、表演時能遮風擋雨。從此,他的心田就埋下了這三朵鮮花的種子。

  1980年,阿公戴了22年的“右派”帽子被摘掉,被安排到家鄉大坡中學教書。大坡中學規模小、基礎薄、設施差,三朵鮮花中一朵都沒有。他暗下決心,要為家鄉的學生培育出這“三朵花”。

  阿公孤身一人住在學校,平時節衣縮食。有人不解阿公留錢幹嗎。到了2001年,他提出捐款10萬元,幫助學校建一座圖書館。當時,阿公的全部積蓄實際才9.7萬元,他向學校預支了3000元工資才湊夠10萬元整數。他的這一舉動,不僅感動了全校師生,也感動了當地黨委、政府,有關方面決定撥款10萬元,幫助老人完成心願。加上其他方面的籌措,一座總造價27萬元的兩層樓圖書館,很快就矗立在校園裏。現在,每天去圖書館整理圖書報刊、幫學生借書、打掃衛生等,成了阿公日常生活的主要內容。

  “我完成了第一朵鮮花。可惜年高力微,來日無多,另外兩朵花得靠政府、靠別人來完成了。”阿公不無遺憾地説。吳多穎表示,現在黨和政府重視教育事業,體育館、禮堂一定會建起來,阿公的心願一定會實現。

  

  助人為樂,知足常樂。

  陳起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