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中國打響災年“糧食保衛戰”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7日 14: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半月談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確保秋糧豐收、管理通脹預期、穩定糧食價格!多災之秋,從中央到地方,全國正在打響一場“糧食保衛戰”。

部分地區夏糧減産,秋糧補位壓力大

  從年初的西南大旱到6月份發生的南方水災,再到7月份的東北洪水,這些主要發生在我國糧食主産區的自然災害,給今年的糧食生産蒙上了一層陰影。

  根據農業部農情調度,預計今年全國秋糧面積11.49億畝,比去年增加1300萬畝;目前長勢總體較好,奪取豐收有基礎。然而,我國目前的秋糧生産還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防災減災形勢依然嚴峻。今年夏季我國降水偏多的範圍大於去年同期,洪澇災情重於往年同期,一些地區的汛情、災情仍在發展。目前登陸的颱風僅2個,後期颱風可能集中、偏強登陸。秋糧生産後期還要面臨夏伏旱、高溫熱害、寒露風等災害風險。同時,由於今年春播夏種普遍推遲,農業改種補種和恢復生産的時間比往年更為緊迫。

  二是低溫洪澇對水稻生産的影響不可忽視。受前期持續低溫洪澇影響,水稻生育進程普遍推遲7~10天,增加了後期遭遇“寒露風”的幾率;晚稻秧齡普遍偏大,分蘗力減弱,不利於構建合理群體。

  三是局部地區旱情仍在持續,給晚秋糧食作物面積落實造成壓力。

  糧商爭奪糧源,加大通脹預期

  就在今年國內秋糧增産壓力大的情況下,國際糧食市場風雲突變。俄羅斯等世界小麥主産區遭遇旱災,另一主要出口國澳大利亞則受蝗蟲災害。國際農産品期貨市場上的玉米、大豆、棉花、糖也普遍漲價。由於遭遇“13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8月5日,俄羅斯宣佈禁止出口糧食和糧食産品。

  “一場即將到來的慘烈爭奪戰將從9月底的晚稻收購開始。”江西金佳穀物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閔武林告訴記者,“小工廠競爭不過大企業往往就是因為在控制糧源上的資金不足。大的糧商只要控制糧源,操控價格,就可打壓、摧毀眾多中小企業。”

  國外糧商已開始在中國市場爭奪糧源。江西省糧食行業有關人士介紹,新加坡豐益國際有限公司在華投資的益海嘉裏公司在南昌縣建了一個年加工大米能力達20萬噸的大米加工廠,並將主要的目標定在中晚稻的收購上。專家分析,我國的口糧60%是大米,中晚稻佔了全部稻穀産量的60%以上。直接控制中晚稻價格,可從根本上影響糧食價格。

  早稻收購高峰期之後,緊接著是秋糧收購。自然災害造成的早稻減産,給漲價預期提供了基礎。從中華糧網的統計數據來看,今年全國早稻生産受災減産已成定局。去年糧價從低到高的漲勢給了農民“糧價必漲”的心理預期,農民惜售的現象在江西等一些地區已出現。與此同時,國際糧價的上漲對我國糧食市場也可能産生較大影響。

  北京市新發地農産品批發市場統計部門負責人劉通認為,新糧上市,國家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今年下半年我國的糧價肯定會上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適當的漲價對農民有好處,但過度炒作致使價格脫離正常軌道,就會産生負面效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最近表示,目前國內糧食總供求充足,糧價不具有大幅上漲的基礎。由於糧食價格與農民種糧積極性息息相關,國家可能會在穩定糧價的基礎上緩慢提高糧食的收購價格。

“定海神針”:國家儲備

  國內外糧商爭奪糧源會推高糧價,但從目前形勢來看,仍難以從根本上撼動國家糧食主導權。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上半年糧食供需基本平衡,國家糧食庫存比較充裕,市場供應充足,價格基本穩定,國內糧食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在中央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作用下,2009年糧食生産連續第六年獲得豐收,總産量達到5308億公斤,比上年增産21億公斤。另外國家糧食庫存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是市場穩定和確保供應的最大保證。

  劉通説:“國家糧食儲備均勻,對平穩糧價有很大的作用。早在今年四五月份,市場上大米價格曾經一度偏高,政府從儲備糧中放出一點大米,糧價自然就回落了。” 

  國家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後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全年糧食生産仍有望獲得好的收成,當年供需仍將保持基本平衡。他認為,當前我國糧食庫存消費比仍遠遠高於國際公認的17%~18%的安全線,完全可以保證國內市場供應。

  8月13日,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南方8省(區)晚稻及秋糧生産座談會上指出,目前,我國糧食總體供需平衡,但並不排除個別品種、個別地區存在供求不平衡的問題,在當前國際國內複雜經濟背景下,必須防止小的市場波動引發大的動蕩。

  穩定關鍵:確保秋糧豐收

  實現全年糧食生産的目標取決於秋糧。中國水稻研究所副所長廖西元説,奪取秋糧豐收,保持糧食生産穩定發展的好勢頭,對於保障市場供應,管理通脹預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對糧食生産而言,恐怕最大的擔憂還是旱情,雨水偏多不一定是壞事,後期管理得好,仍然會取得好收成。”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接受半月談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氣象局正積極加強對洪澇、伏旱、高溫熱害、早霜、寒露風等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及時製作氣象專報。

  針對當前秋糧生産面臨的問題,國務院及時出臺扶持政策,中央財政安排11億元資金對南方雙季晚稻主産區和東北地區粳稻實行增施肥促早熟防病蟲補助,並進一步完善促進水稻生産和支持秋冬種生産的政策措施。農業部已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實施方案,並將進一步部署落實。

  目前,我國各個糧食主産區都已行動起來,確保秋糧生産的穩定甚至增産。江西省農業廳廳長毛惠忠説,今年江西糧食生産目標是早稻損失晚稻補。從6月底開始,江西省就全力扶持糧食的災後恢復生産,省財政按照每畝農田補貼20~40元的標準,免費為重災區的農民翻耕絕收農田,提供種苗;調集3000多臺大型農業機械,幫助重災區進行災後農業生産的恢復工作。目前,江西已組織1萬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每名技術人員負責2000畝以上晚稻的生産技術指導和服務。

  在遼寧,由省農村經濟委員會、省農業科學院、瀋陽農業大學組成的14個農業專家科技服務團正分赴各市開展抗災減災技術服務,在全省農村開展巡迴技術指導,並針對各地受災程度和種植模式,制定抗災保秋糧技術方案。(記者 張辛欣 郭遠明 《半月談內部版》201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