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中國圖文 >

十年十所大學十萬大學生 珠海經濟特區圓夢大學城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6日 04: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山海相擁、白雲繚繞中的珠海大學城,如今已成為境內外遊客頻繁光顧的一處風景,成為人們觀察“不一樣”的珠海的一扇窗口。

  在建設經濟特區的進程中,珠海市大規模引進優質高等教育資源,10年間赫然崛起10所大學,全日制在校大學生逾10萬!珠海大學城不僅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標誌,更改變著珠海的

  人口素質、城市格局和産業選擇。

  百年“大學夢”

  遠古時代,珠海曾經創造過中華海洋文明;明清時代,珠海的鳳池、鳳山、金山、和風四大書院聞名遐邇;近代,珠海成為西學東漸的海陸通道。1847年,珠海青年容閎、黃寬、黃勝留學歐美,成為中國留學教育的先驅。推動和實施120名中國幼童赴美留學計劃的容閎,被稱為“中國留學教育之父”;珠海籍“留美幼童”唐紹儀、唐國安成為中國高等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早期創辦人。

  珠海人有過百年大學夢。然而,高等教育在珠海經濟特區創辦20年後依然是一片空白!時任珠海市委書記的黃龍雲曾説,如果21世紀的珠海還沒有大學,如果不能消除珠海發展道路上教育和人才的瓶頸,我們的特區城市就沒有未來!

  “經濟特區30年”系列報道之二

  “珠海本是孕育和實現夢想的地方。大學城是百年珠海從夢想到現實的一個標誌,是世世代代珠海人孜孜以求的教育興邦、實業救國的一種實現形式,是新時期珠海城市發展品位、未來特區發展走向的重要象徵!”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鐘國勝對記者説。

  20世紀90年代,珠海人的“大學情結”再次萌發,並與經濟特區探索中國富強之夢、高等教育改革尋求突破之夢相吻合。珠海上下萬眾一心,開始創辦大學城。

  珠海最初的目標是,在2000年前,投資10.7億元,建成在校生規模5500人的“珠海大學”。但由於客觀條件所限,直到1999年,依然看不到“珠海大學”的希望。

  1999年7月,珠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注重引進,追求所在,所在即是擁有”的創辦大學新理念。他們分別在城市東部的高新區和西部沿海的新興工業園區周邊,精心規劃出14平方千米的大學用地,無償劃撥給準備引進的大學名校;又一次性配套投入5億多元,鼓勵和支持落戶珠海的大學建立産學研基地。從那一年起,珠海向全國眾多知名高校發出了誠摯而慷慨的邀請。

  “招教引智”

  20世紀90年代末,正是珠三角地區競相招商引資,為承接新一輪國際製造業轉移而大辦工業園區的關鍵時期。此時的珠海,卻非常“另類”地打出了“招教引智”牌:凡有意進入珠海的大學,珠海行政劃撥全部教學用地,供大學長期無償使用;大學教師入戶珠海免收城市增容費,其子女在珠海入園入學與珠海市戶籍人口同等待遇。在當時苦於找不到改革創新平臺和規模擴張空間的高校中,這一特殊政策引起了強烈反響。一時間,珠海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大學校長們的足跡,大學籌建處的牌子甚至從珠海的主城區酒店挂到了郊外爛尾樓上。

  從1999年9月珠海市政府與中山大學簽署合作辦學協議,到暨南大學珠海學院、北師大珠海分校、北理工珠海學院、吉林大學珠海學院、遵義醫學院珠海分校、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等相繼在珠海落地生根;從珠海市騰出財力大力發展義務教育,打造廣東省教育強市,到自辦特色鮮明的珠海城市職業學院,截至2010年6月,10年來,珠海10所不同類型高校的全日制在校生超過10萬人!

  靈活多元辦學體制下的珠海大學城形成了專科、本科、碩士、博士層次齊全,應用型學科眾多,教學科研資源彼此共享和高度開放的人才培養高地。環大學城而建的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遵義醫學院第五附屬醫院、清華科技園、哈工大新經濟資源開發港、北大教育科學園等産學研基地,則成為廣東省新興的高等教育和科技研發基地。

  “雙贏”之路

  如今的珠海大學城,走出了一條高校與地方“雙贏”之路。北師大珠海分校校長陳光炬對記者説,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示範區和試驗田,大學主要贏在體制機制變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和辦學目標全面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

  有知情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其一,在8所引進高校裏就讀的珠海籍學生已達6000多名,超過某些省屬重點高校容納的本省籍學生數,珠海籍學生在“家”上大學學費減半;其二,地方財政為大學城配套投資5億多元,每年為大學教師支付約1億元特區津貼,珠海市借此撬動了70多億元的社會直接投資,還把5500名在校生的原計劃擴大了近20倍;其三,10萬學子每年給珠海帶來了一億多元的消費稅,珠海文化産業年産值355億元,佔到全市GDP的5.1%。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原本偏遠荒涼的珠海西區三灶鎮,如今依託吉林大學珠海學院和遵義醫學院的優勢學科和人才資源,形成了生物制藥、醫療器材和航空産業的積聚效應。由於有了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北師大珠海分校和北理工珠海學院提供的海洋生物技術、電力電子及控制技術、包裝材料與技術、工業設計及模具製造技術、符號計算與知識工程、圖形圖像技術、汽車整容工藝及裝備技術,珠海東部的唐家灣地區已形成了綿延10多公里的“科技創新海岸”,數百家高科技企業在大學周圍聚集,使這裡成為珠三角地區科教資源最豐厚的區域之一。

  對於珠海大學城的意義,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評價説:珠海人不希望這座特區城市只是一個大工廠,她應該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服務、國際交流全面發展的國際性城市,所以必須有大學。如果利用有限的土地多引進一些企業,經濟收效會立竿見影;如果要考慮長遠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高等教育才能提供足夠的、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和科技支撐。

  在過去30年的經濟特區發展之路上,珠海締造了大學城這樣的城市亮點和人才高地。在未來十年珠海“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爭當科學發展示範市,初步建成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城市理想中,珠海大學城的使命何在?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甘霖的回答是:珠海將積極引導各高校在教學、科研和産學研合作方面融入珠海經濟社會發展之中,通過加快對外合作辦學步伐,做大做強教育,進一步提升珠海的城市核心競爭力。

  大學城,正在支撐珠海向新的高度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