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這樣的&&人,我們服!”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6:0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常德盛幸福蔣巷的領頭人

    11日,在蘇州日報與常熟市委宣傳部聯合組織的“百人看蔣巷”活動中,100多名市民通過看錄像,聽常德盛介紹,親身感受了蔣巷的巨大變化,不僅看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更被常德盛同志牢記黨的宗旨、一心為公、一心為民的精神所感動。活動結束時,許多市民當場向《蘇州日報》的領導提出,要求通過報紙表達一下自己的激動與感慨之言。

    不少市民不顧白天活動的勞累,當晚在燈下寫下了感人至深的言語,並於12日一早就送到報社。當記者一早趕到報社加班的時候,吃驚地發現已經有幾十件來稿靜靜“等候”在總臺。

    我們看著錄像都掉淚了

    張國榮(蘇州市化工運銷有限公司綜合管理辦公室)來信説:“我們公司有十余人參加此次‘百人看蔣巷’活動,其中有管理人員、車間主任、職能部門負責人,也有生産一線的職工,大家一致反映很受教育,常書記的事跡特別感人,看錄像時不少人落下了眼淚。”他説:“蔣巷的發展令人矚目,關鍵是有一位好的帶路人。現在,全國像蔣巷這樣發展迅速、村級經濟實力壯大、各方面協調發展的鄉村也有不少,但像常書記這樣心繫村民、正氣浩然、以身作則、兩袖清風的可不多啊!常書記的人格力量感動了每一位參觀者。我們在工廠企業工作的共産黨員也應該以他為榜樣,堅定信念,增強黨性,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貢獻聰明才智!”

    向佐得(署名“唯亭居民”)當晚激情難抑,在燈下寫下了《上了一堂活的黨課》,他説:“在‘百人看蔣巷’活動中,我們是去聽了一堂生動的實踐‘三個代表’黨課。蔣巷村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和蔣巷村黨總支書記常德盛的典範便是黨課的教材。它讓我思想上豁然開朗,讓我看到了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光明之路。這堂生動的黨課,使我感悟到一個淺顯而又深邃的道理:只要每一位黨的幹部都能帶起一班人,辦好一方事,富足一鄉民,那神州小康之日就指日可待。”

    感謝《蘇州日報》的組織

    穆友松(家住蘇安新村)説:“常德盛心裏裝著咱老百姓,全心全意為咱老百姓辦好事實事,常德盛真不愧是當代的人民公僕。喜看蔣巷今日新變化,以前的低窪地一去不復返,就聯想起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焦裕祿。蔣巷的翻天覆地變化,離不開常德盛的嘔心瀝血,他是我們當代幹部學習的楷模。他那種‘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佩。”

    葛雲根(市民)説:“常德盛懷著‘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堅忍不拔意志,帶領蔣巷村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從草房到單體別墅,人均收入從1979年的206元到2003年提高到12000元,這是一個飛躍,讓蔣巷村民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性。”

    張弘權(市民)説:“當100多位市民舉起筷子,面對一桌豐盛的綠色食品、午餐佳肴,內心涌起一種感受,今天伲被常書記寵壞了!感謝蘇州日報社組織的這一有意義的活動,在一天的參觀學習中使我對‘蔣巷精神’由抽象轉為具體,並産生了發自肺腑的感動:常德盛是一位頂天立地的鋼鐵漢,而蔣巷的土地與人民是一塊強力的磁石,中國農村的希望就在有常德盛這樣的村官!”

    沈國撫(市民)説:“我有幸參加這次‘百人看蔣巷’活動,所見所聞,感慨萬千。”他覺得蔣巷是一個現代化的新農村,村民們的衣、食、住、行,“與城市人生活一樣。”他對蔣巷關心老年人生活,建造老年公寓、老年活動室、養老金制度特別感興趣,他深有感慨地説:“綜觀蔣巷村,真不愧為是農民的新天堂。”

    常德盛引得市民競放歌

    陸恒(江蘇省蘇州監獄離休幹部)特地填寫了一首《南鄉子讚常熟蔣巷好》雲:“大雪棗香甜,滿眼金黃盡稻田。生態園養魚鴨鵝,新鮮。首創農村工業園。心有‘老三篇’,一展紅旗四十年。不改天能改地,清廉。求是敢為天下先。”

    沈錫興(蘇州工業園區婁葑鎮機關退休幹部)也寫了首《蘇州百人看蔣巷》,詩中寫道:“光輝典範常德盛,榜樣力量大無窮,艱苦奮鬥三十年,蔣巷大地換新裝……蘇州百人看蔣巷,看到了共産黨人,忠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掃昔日窮鄉僻壤,換來今日民富村強。看到了黨的改革開放,給億萬農民點燃的希望。”

    郝玉彩(來自山東的“蘇州新市民”)署名“山東來蘇州打工者”,一口氣寫了10張稿件紙,他説:“21年前,我在鐵道遊擊隊的故鄉——山東省棗莊市農村調查采寫了《山區農民十二盼》,反映農民心中企盼的是早日建成現代化新農村。1983年1月6日《人民日報》頭版顯著位置、加編者按刊登,並在當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早間新聞節目中播出,在全國廣大農村引起了強烈反響。”從此,他形成了一種深深的農民情結,因此看到報上消息後,即參加了此次活動,他説,“終於在蔣巷村找到了圓滿的答案,真正看到了現代化新農村的曙光,也見到了農民盼望中帶領大家共同富裕的領路人常德盛。”他説:“常德盛是一面無私的旗幟,村民的好村官,他心裏裝著全體百姓,唯獨欠的是他的愛人俞秀英。……我們堅信中國有千千萬萬個常德盛式的好村官,必將帶領億萬農民沿著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走進光輝燦爛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