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為百姓謀福利是我的終身追求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5: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常德盛幸福蔣巷的領頭人

    為百姓謀福利是我的終身追求

    常德盛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大家好!

    自1966年擔任蔣巷大隊長以來,我在村裏已工作了43年多。這四十多年,我們蔣巷從一個“泥墻草房、窮土惡水、血吸蟲病橫行”的貧困村發展成“環境秀美、鄉風文明、村民富裕、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

    四十多年前的蔣巷,是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窮村,村民過的是“十年九澇一旱荒,半年瓜菜半年糧”的窮日子。剛上任時,召開第一次骨幹會議,想借條凳子都借不到,最後是站著開會。但我堅信:“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關鍵是事在人為。

    在村民大會上,我喊響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口號。我同黨員幹部一起,帶領全體村民展開了大規模的治水改土工程。在不足400勞力的情況下,憑著一根扁擔兩隻筐,經過10多年的艱苦奮戰,挑土50多萬方,硬是把1700畝低窪地抬高了1米多,建成了旱澇保收的噸糧田,並不循常規,緊密結合本村實際,探索出“不種三熟糧,種好單季稻”的科學種植模式,創新了“免耕播種、秸稈還田、漚肥堆肥”等先進耕作方法,上世紀70年代後期,全村糧食畝産超過千斤,受到省政府嘉獎,成為省農業先進單位,我也因此被評為省勞動模範。

    1992年鄧小平同志的南方講話,送來了解放思想的強勁東風。我想,蔣巷的發展機遇來了!我們一定要抓住發展契機,立足一産,進軍二産。我們從創辦輕質建材廠入手,開始從第一産業向第二産業的跨越。那時我是在家當書記,出門當推銷員,靠一輛破舊的麵包車,馬不停蹄奔波于江浙滬各大城市,常常淩晨啟程,爭取趕在人家上班前到達。由於長期奔波,身體一度很虛弱,有時連續多天發高燒,可我咬牙堅持不休息,到現在落下了腸胃病等一些老病痛。有一次,在出差途中乘坐的麵包車發生車禍,我的一隻左眼被撞癟,整口牙齒錯位,膝蓋骨骨折,躺在病床上20天不能進食,按照醫生囑咐,左眼一定要在半年後動手術,可企業剛起步,忙得不能停下來,我就把眼睛開刀的事一拖再拖,直到一年後,負責任的醫生主動上門,利用晚上時間在附近小鎮上給我動了手術。10多年前體檢發現直腸息肉,一直拖了下來,前年冬天發現便血,才不得不起個早到上海作了一次檢查,診斷無礙,我又把它放下了。

    40多年來,我很少有休息日,有人説我忙,我覺得時間最寶貴,今天多忙一點,也許以後可以少忙一點,少數人的忙可以換來多數人的安居樂業。白天干,晚上想,村窮的時候想怎樣拔掉窮根,工業失誤的時候想怎樣打翻身仗,村裏條件好轉的時候想怎樣加快發展。很多個夜晚都是在失眠中度過。村民都説我是逆風時候拼死幹,順風時候拼命幹。我是覺得時間一直不夠用,老是覺得心裏還有哪件事沒做好,放心不下。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是我的母親,因為工作忙,忽視耽擱了母親的病情,老母親被“帶狀皰疹”輕易地奪走了生命,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愧疚。但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蔣巷發展了,村民們感到美滿幸福。如今,蔣巷村三業並進,農工商全面發展,建成了“蔣巷生態園、常盛工業園、村民新家園、農民蔬菜園、無公害優質糧油生産基地”四園一基地。各項建設發展指標均達到或超過農村現代化示範村標準。去年儘管遇到國際金融危機,但全村三業經濟總量仍然達到12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2萬元。還有社區股份制分紅4000元。從2001年開始,我們村實現了村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五大保險的全覆蓋,凡女年滿55歲、男年滿58歲的,每月能領到300至600元的養老金。村民全部住進了別墅,村裏還為老年人建造了三星級賓館式老年公寓。

    自常盛集團轉制以後,我們立足村裏建設發展起來的優良的生態環境,確立了“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的科學發展新思路。先後投入5000多萬元,建起了全省首個三星級村級旅遊賓館、度假村等旅遊設施和改造建設景區景點,大力發展生態觀光産業,使旅遊成為蔣巷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2004年以來接待遊客超過60萬人次,還成為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和各地黨校、幹校和高校的調研、考察、實踐和培訓基地。

    蔣巷富起來了,而我又在想,村民不能光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因此,這些年,我們始終堅持把宣傳農民、教育農民、提高農民作為重要抓手,加強文明鄉風建設。先後投資建起了農民劇場、醫療服務中心、村史榮譽展覽室、圖書館、江南農家民俗館、根雕農藝館和科普館等一系列文化娛樂設施,還給每個家庭贈送“四報一刊”,並開展“建設讀書型家庭、培育知識型農民”創評活動。每年舉辦以實用技術、農藝科技、普法教育等各類培訓30多場2000人次。蔣巷連續20多年無刑事案件、無上訪集訪、無封建迷信、無黃賭毒現象,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敬老模範村和全國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等。溫家寶、賈慶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和數十位省部級領導都曾來村視察指導,肯定我們在全面發展、科學發展方面的成功做法,稱這裡是一個“看得懂、學得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這些年,我一直要求黨員幹部要超前奉獻,絕不能超前享受。自己更是時刻把事業、群眾放在第一位,把家庭和個人放在第二位。我經常叮囑村兩委成員和黨員幹部要繼續保持和發揚艱苦奮鬥、清正廉潔作風,始終與村民群眾打成一片,以村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點,堅持為他們辦實事、做好事,把惠及群眾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要求別人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前11年間,鎮裏核定我的崗位報酬,每年我只拿一個零頭,共少拿了128萬元。在兼任常盛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時候,我不僅不拿工資報酬,按規定可以獲取的幾百萬元績效獎勵也分文沒取。企業改制時,按照核定,我可以持有相當於數千萬元的股份,我把這份資産全部留給蔣巷全體村民共同享有。村裏為村民建造了別墅、老年公寓,我仍住在平房裏。近年來,企業要出資100萬為我配一輛專車,我沒有答應,把100萬留給村級集體,仍然堅持搭車外出。幾十年來,我經手了大量的工程建設項目,從不收受一分錢的財物。如今,我辦公的地方,還是與四五個同志擠一間。很多人不理解,説我是個傻子,到手的錢不要,改善生活條件也不接受。但我説:“我不能要這些錢,要了就會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我不是什麼都不要,我要的是村民長期得到實惠,安居樂業;要的是蔣巷人對一個老黨員的理解和認同;要的是鄉親們都説改革開放好、社會主義好、共産黨好!

    黨和人民給了我很高的榮譽,我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鄉鎮企業家、全國優秀共産黨員、2009十大傑出村官、“50位新中國成立60週年感動江蘇人物”和省道德模範、省勤廉標兵,受邀參加了建國60週年的國慶盛典系列活動。記得赴京出席十六大的那天,整個蔣巷村沸騰了,村民們自發地到村口送行,一里多長的送行隊伍,一路尾隨我到鎮裏。送行隊伍擠滿了任陽大街,大家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比過年還熱鬧。看到眼前這熱烈的場面,我的眼睛模糊了,那時那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信任和支持,這是鄉親們對我的鼓勵、對我的鞭策、對我的期望,也是給我這位做了四十多年村官最好的獎賞。我也深深懂得,共産黨員的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當我為之辛勤奮鬥的目標一步一步變為現實,心中無比欣慰。我知道,在歷史長河中,人的生命永遠是短暫的,但是科學發展卻是永無止境的。在生活上我與流血犧牲的革命先烈比,一直有一個滿足感,在工作上我經常與強者比,向好的學。這樣就一直激勵我勇往直前,不離不捨。四十多年的奮鬥中,我始終堅持團結和培養一批又一批骨幹;始終堅持職務不搞終身制、不搞任人唯親,60歲之前,先後主動辭去了市委委員、鎮黨委副書記等職務,把理想的接班人推上實職的崗位,把有威信的骨幹提到關鍵位置上主持工作。

    我深深地體會到,蔣巷村的發展是在黨和國家政策的正確引領下,成功把握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和堅持科學發展所取得的。作為黨的一名最基層幹部,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牢記在心,時刻保持兩個務必,忠誠黨的事業,忠於人民,忠於社會,無私奉獻,永不滿足,為黨增光添彩。我一定牢記自己肩負的責任,一定更加自覺地堅定科學發展信念,一定把蔣巷村的明天建設得更加和諧美好,把綠色蔣巷,優美蔣巷,整潔蔣巷,和諧蔣巷,幸福蔣巷建設成“自己人舒服、外來人羨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江蘇科學發展、全面發展、走在全國前列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