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實踐環保新理念 建設和諧新農村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5: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常德盛幸福蔣巷的領頭人

    實踐環保新理念 建設和諧新農村

    常德盛

    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位處陽澄湖水網地區,全村186戶、760人,面積3平方公里。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村遵循科學發展觀,強村富民加快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三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先後榮獲全國文明村、省百佳生態村、循環經濟示範村等多項榮譽。村黨委書記常德盛同志被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産黨員,成為省首屆“環保形象大使”。去年全村人均GDP 超過2萬美元,人均純收入1.5萬元,人均産糧1噸。村民人人享受合作醫療、個個參加養老保險、兒童免費入學、老人按“老”取酬。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黨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部署,體現了農村各項建設協調推進的豐富內涵。生態環境優良、生産生活便利、鄉村風情濃郁、百姓安居樂業,這是現代化新農村的重要標誌。工作中,我們堅持發展與環保並重,努力讓蔣巷處處有個好環境、讓群眾天天有個好心情、讓農民人人有個好身體。並初步探索了一條率先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農村建設道路,得到溫家寶總理、曾慶紅副主席的充分肯定。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環保優先,發展循環型經濟。發展循環型經濟是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減少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途徑。實踐中,我們堅持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既要快速發展、又要可持續發展。我們以生態、循環、可持續的理念發展經濟,努力構建農業生産循環經濟體系。蔣巷村地處低窪圩區,河溝坑洼,土地零碎,農業生産條件很差。多年來,我們懷著“天不能改,但地一定要換”的信念,從改造地塊、溝通水系、綠化造林入手,持之以恒進行農田改造,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建成了千畝高産生態糧田。開挖魚塘、搭建苗圃、種植果樹,建成了3000頭生豬養殖場、5萬羽封閉式養禽場,形成了600畝生態種養園。生態園結合污染治理,建立起循環經濟鏈。通過對畜禽糞便分類處理,部分直接發酵製作有機肥進入農田,部分作為魚類飼料,濕糞發酵後污泥進入生態園,糞水澆灌高産水稻田,這使種植業與立體養殖業有機結合,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建成日處理200噸的村級生活污水處理站,污水經無害化處理,直接用於農田灌溉和綠化用水。全面推進“儲糧于田”沃土工程。採取定期疏浚河道池塘、吸泥灌溉農田、稻草桔稈還田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産出率。大力發展生態種植,畝均有機肥使用達2噸,大大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推廣種植高産、抗病性強的“常優1號”優良水稻品種,集中噴施低毒高效新農藥。去年,儘管蘇南地區水稻稻飛虱蟲害嚴重,但對我村水稻影響不大,千畝糧田畝均産量近700公斤,生産的優質大米和禽類食品已申報綠色大米和綠色食品。

    二、堅持節約優先,推進集約式開發。我們堅持把集約發展作為落實節約優先方針的基本取向,以土地的集約利用為核心,以集中佈局實現集約發展,以集約發展達到節約效果。蔣巷村的鄉鎮工業起步較晚,曾有的小土窯、化工廠在給村級經濟帶來一定貢獻的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為了建設優美的生態環境,給子孫後代留下碧水藍天,我們毅然推倒了小土窯,復耕土地40多畝,關掉了化工廠,建起生態平衡的養殖場。結合産業結構調整,積極推行工業集中,村工業集團——常盛集團實現集中開發、集中建設、集中生産。開發生産彩鋼複合板鋼結構新型輕質建材系列産品。去年實現産量15萬噸,銷售10億元,利稅5600萬元,並創出了全省同行業中唯一的省名牌産品和著名商標。産品替代傳統粘土磚可減少土地挖廢100畝。在此基礎上,積極實施清潔生産審計,確保各項環保措施得到落實。通過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將佈局零散的老宅復耕復墾,整合土地200多畝,實現了全村居住區、耕作區、生態區、工業區分區而立。全村耕地全部建成田、林、路、溝、渠、涵、閘配套,田塊成方,樹木成行,土地肥沃,環境優良的噸糧方。土地實行集中,由16戶專業戶承包種植,實施規模化經營、生態化種植、機械化耕作,實現了資源高效利用、經濟穩步增長。目前,蔣巷已初步建成村民新家園、生態種養園、農民蔬菜園、蔣巷産業園、無公害優質糧食生産基地相互配套、和諧發展的“四園一基地”基本格局。優美的生態環境、發達的農業經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農村新面貌逐漸成為了蔣巷發展生態農業旅遊的最佳資源。2005年10月,我村被授予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今年上半年接待全國各地遊客近6萬人次,生態農業旅遊已成為蔣巷生態産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三、堅持規劃優先,建設生態型家園。我們強化“環境需要保護、更需要建設”的發展理念,堅持科學規劃,既立足當前,更著眼長遠,做到規劃一步到位、建設分步進行,使新農村建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十年前,我村委託專業單位精心編制了“1995-2010年總體建設規劃”,十年來,我們嚴格按照規劃分期實施,目前已建成186幢別墅和100套老年公寓。去年,我村又委託同濟大學編制了“蔣巷村生態村建設規劃”,確立了到2020年蔣巷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家園的總體目標和階段性任務,使村民得到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實惠。我們先後投入數千萬元,完善了村域內道路網絡框架和各項配套設施,7類管線全部入地,26公里村級公路主幹道全部水泥化。居住區內,建成了文化教育區、商業貿易區、休閒娛樂區、別墅居住區和老年公寓等特色小區;建起了桔稈氣化站,村民家家使用太陽能、液化氣和桔稈氣等清潔能源;居住區綠化覆蓋率超過50% ,改水、改廁率達100%。結合生態觀光和綠色農業旅遊的發展需要,建設了高規格健身樂園、醫療服務中心、傳統教育展覽館、電化教育中心和迎賓度假設施等配套工程,做到建設一處,點綴一景,配套一片。我們建立了社區服務、綠化、環衛等專業隊伍,完善項目“拍包”、環衛考核等長效管理機制,使全村環境時時有人保潔,河道天天有人清理,綠化常年有人養護。近3年共投入120多萬元對全村300多畝河道每年疏浚一次,建立了大氣環境自動監測站,藍天碧水幫助我村獲得了省人居環境範例獎。農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沒有農民素質的整體提高,就沒有農村發展的全面進步。多年來,我村始終把村民教育作為重要工程抓住不放。通過爭創“學習型家庭”、“文明家庭標兵戶”、組建業餘文化隊伍等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豐富文化生活,弘揚文明新風。村建市管小學、幼兒園,入學率和義務教育率達100%。社會保障系統健全,村民自治和法制建設規範,形成了“共建家園、共創繁榮、共樹新風”的和諧氛圍。

    下階段,蔣巷村將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深入貫徹全省環保工作會議的精神,堅持以生態理念指導全村發展,以工業反哺為基礎,以生態旅遊為驅動,以高效節能為特色,以生態人居為重點,大力建設和諧社會。力爭到2010年,實現單位GDP 能耗下降為目前的60%、主要農産品中有機産品比例達50%、主要企業開展清潔生産審計比例達100% ,爭創全國聞名、全球知名的文明生態村,努力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征程上走在前列,發揮先鋒示範作用。我們將利用生態環境的資源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的成就,打好生態牌,拉長産業鏈,做大做強生態農業旅遊新文章,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空間。進一步完善農業生態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發展節約資源、低能耗、無污染工業,促進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不斷提升産業層次。進一步增強“環保優先”意識,加強對企業、村民、遊客的環保宣傳教育,強化日常監管,增強環境綜合管理能力,不斷提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設施配套水平。在規劃和建設中,堅持崇尚自然、注重特色、規模建設,把江南水鄉的文化特徵注入生態建設之中,在橫向上更加注重與周圍自然、社會環境的聯絡,在縱向上注重與過去和未來的聯絡,提高生態建設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