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發展生産惠村民 鄉村工業擔重任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5: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常德盛幸福蔣巷的領頭人

    發展生産惠村民 鄉村工業擔重任

    常德盛

    江蘇常盛集團有限公司,是常熟市支塘鎮蔣巷村的龍頭企業,位於常熟市東南邊隅,常、昆、太三市交界的太湖流域陽澄淀泖地區沙家水鄉。

    在黨的十六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産黨員,全國勞動模範、村黨委書記、公司董事長常德盛同志帶領下,經過了40年如一日始終不渝的艱苦努力,用農業的原始積累發展工業,用工業的利潤反哺新農村建設,終於把全村3平方公里土地科學規劃成“蔣巷工業園、生態種養園、村民新家園、農民蔬菜園、無公害糧油生産基地”的“四園一基地”為基本格局的獨具水鄉特點的現代化新村莊,使一個“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的低窪圩區且單一農業的貧困村初步建成了“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先後被表彰為全國文明村鎮建設先進村、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江蘇省文明村、衛生村、百佳生態村、循環經濟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村等,近期分別申報了全國生態村,全國人居環境範例獎。蔣巷村主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社會事業加快步伐,保證了村民生活質量的提高。2005年工業總産值達11億,工業銷售超過了10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1.46萬元(不包括人均非現金集體福利2000元和每戶新村住宅差價10多萬元)。

    2004年3月27日溫家寶總理視察時就稱讚“你這個村叫做全面發展,農業發展,鄉鎮企業發展,農民富裕。”同年11月21日曾慶紅副主席來村視察時連聲讚嘆“多好的地方啊,這就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全國農村都像蔣巷村,我們的小康目標就實現了。”

    蔣巷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始終圍繞村黨委的創新發展思路“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遊旺家”而展開,始終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而進行。以生産發展確保生活寬裕,帶動鄉風文明,推進村容整潔,實現管理民主。

    一、 新農村的目標,主要是生産發展和生活寬裕,這是一個最亮的亮點

    新農村是什麼樣子?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常德盛書記很有遠見的提出,蔣巷村要建設成“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家前宅後像果園,公墓像陵園,全村像個社會主義大樂園”。為此,他們就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全面調動村民員工積極性,首先發展生産,進而逐步滿足村民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達到全村人民生活寬裕,環境優美,安居樂業,心情舒暢。為此,蔣巷村經過20多年的打拼,把農業生産水平推上了省、市先進行列。

    隨著鄉鎮工業的興起,一直與稻麥打交道的蔣巷人開始感到落伍了,收入也跟不上了,由於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往往被動“挨打”,上當受騙,不同程度遭受損失。在摸索的過程中徘徊了10多年,錯過了發展鄉鎮工業的最好機會。直到鄧小平南巡講話發表以後,遵循鄧小平同志“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上”的教導,蔣巷人急起直追,自尋項目,自籌資金,在原有包裝泡沫廠的基礎上延伸發展了當時國際流行,國內尚屬起步的新型輕質建材——彩鋼複合板。在打開局面的基礎上,經過全體員工共同努力,進一步延伸拓展了輕鋼結構件的生産、建築安裝,並配套生産輕質建材系列産品,實現了從設計、生産、運輸、建設安裝等一條龍的服務。隨著節約型、環保型建築的要求,在輕鋼結構件生産的基礎上,又發展了重鋼結構件和高層鋼結構件的生産,並且把年産萬噸提高到年産超20萬噸的水平。生産發展了,全村國內生産總值由1986年的75萬元(基本無工業), 1992年的473萬(工業起步)增長到2005年的1.76億元(工業為主體經濟),不僅累計上交兩稅2億多元,而且積累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上億元。生産發展,不僅使本村勞動力得到充分就業,還大量消化了社會勞力。1992年工業起步,全村企業職工僅100人,如今己達到2000多人。就業率提高,村民工資收入增長迅速,1986年人均1300元,1992年1757元,2005年提高到1.46萬元。村民福利收益中,老年養老金一項也從1986年人均60元提高到2005的2400到6000元,並且開始享受養老金的年齡逐年降低。如今,全村村民安居於由186幢別墅和100套老年公寓組成的村民新家園,生活在花園、果園、生態園優良的環境中和使用著電話、電視、電腦、氣化、太陽能、電器等現代化設備。

    隨著經濟結構多元化、市場化的日益顯現,村民們求富慾望的增長,村黨委、村委會及時調整創新發展思路。決心將現有農業生態化、産品綠色化和循環經濟生態鏈等農業優勢資源結合村級集體和常德盛書記的知名度、聲譽等無形資源,以及正在開發中的資源,優化融合,開發利用,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觀光的農家樂旅遊,拓開一條經濟增長的新路。以“四園一基地”為基礎,農業生産企業化、農民生活現代化、農村生態自然化為核心,以全國文明村的聲譽、常盛集團的品牌、常德盛書記的名望為依託,結合沙家紅色旅遊的近距離輻射,憑藉沿江、錫太、蘇太、蘇嘉杭等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把綠色生態鄉村遊放開做大。使生態體系和田園風光融合,進一步使蔣巷成為“生産、生活、生態”相結合的現代化新農村,科學、自然、人文相交集的環境特色,産業、休閒、居住皆相宜的生活空間,真正成為周邊各大城市的後花園和度假勝地。並且本村于去年11月30日高分通過了國家旅遊總局的驗收,入圍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的行列。

    蔣巷村將繼續堅持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全面調動村民員工的積極性,做好做活綠色農業鄉村旅遊産業這篇新文章,為村級集體和村民群眾造就新的經濟增長點。因此被廣大幹部群眾讚譽為繼農業起步,工業騰飛後的第三次創業,是蔣巷村經濟發展的第二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