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常德盛:建設人間新天堂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2日 15: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常德盛幸福蔣巷的領頭人

    建設人間新天堂

    常德盛

    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是來自江蘇常熟沙家的常德盛。我今天要給領導和同志們彙報的是,我們沙家蔣巷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俗話講“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然而誰也想不到,沙家蔣巷村,以前卻是個遠近聞名的“野人村”、“光棍村”、“貧困村”。地勢低窪、交通閉塞,人均年收入不到70元,集體經濟幾乎為零。

    1966年5月,22歲的我壓上了大隊長的重擔,不久又擔任了大隊黨支部書記。我認為“窮不會生根,富不是天生”。上任那天,我面對烈士陵墓深深地鞠了三個躬,發誓要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把蔣巷村建設成為真正的人間天堂。

    那時有句口號,叫做“改天換地”。我説天不能改,但地一定要換。我們蔣巷人的致富路,就是從“換地”開始的。蔣巷地勢低窪,河塘縱橫,墳堆遍野,高低不平。我們先後開展了治土治水四大戰役。作為支部書記,我一邊指揮一邊親自幹,分給群眾多少土方,我自己也照樣完成多少土方。就這樣平墳、開溝、填河、修路,經過長期奮戰,在全村勞力不足400人的情況下,硬是憑著一條扁擔兩隻筐,累計完成了50多萬土石方,把1700畝低窪地填高了1米,建成了旱澇保收的高産田、海綿田。我也因此被評為省級勞動模範。

    “換地”的成功,使我贏得了群眾的信任,也點燃了蔣巷人希望的火焰。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特別是鄧小平發表南巡講話以後,群眾中蘊藏的致富奔小康的積極性,象火山一樣迸發出來。我們鼓足了勁,決心立足農業,進軍工業,甩開膀子大搞鄉鎮企業。

    正當我們剛剛挺起胸膛,一場災難卻突然降臨。由於我們缺乏防範意識,輕信了一個所謂的能人。他拿村裏的公章和合同書四處招搖撞騙,將騙來的資金大肆揮霍,最後還拖欠外面200多萬元。在那幾天裏,50多個討債的人,白天涌到村部討錢,晚上跑到我家吵鬧,罵娘的罵娘,拍桌子的拍桌子,有的手指都戳到了我的鼻樑上。深夜,討債的人都回旅館了,我卻心頭一酸,放聲大哭起來。是呀,幾十年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集體經濟就這樣毀於一旦,我如何經得住這麼沉重的打擊?

    冷靜下來後,我慢慢的振作起來,心想這點打擊算什麼? “勝利往往是在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我們要發揚當年新四軍傷病員“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擦乾眼淚,總結教訓,再上戰場!

    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調查,我們看中了當時國外非常流行,而國內還鮮為人知的彩鋼複合板項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籌足了資金,建起了4000多平方米的廠房,購進了生産流水線,引進了一批技術人才。幾經摸索,合格的産品終於出來了。

    就在我們拿著優質的彩鋼複合板到市場上去銷售的時候,市場卻給我們潑了一盆涼水——無人問津。我坐著麵包車,馬不停蹄地奔波于華東各大城市。一次車禍,把我的左眼撞癟,整口牙齒撞錯位,膝蓋骨折,當場昏倒。經醫院搶救,我終於甦醒了。睜開眼,望著醫院雪白的天花板,我心裏還在琢磨:這麼好的彩鋼複合板。它防火防震、保暖隔熱,既質輕價廉,又環保美觀,方便施工,怎麼就沒人要呢?看來生産出優質産品不算英雄,能把優質産品推銷出去,才是真正的英雄。

    有一回我們在海門搞推銷,一個廠長對我們的詳細介紹無動於衷,但聽説我們是來自蔣巷村,我就是常德盛時,突然驚喜地一把握住我的雙手,他説:“哎呀,你就是常書記呀!好,就憑你的為人,就憑蔣巷村的信譽,你們的産品我們要定了。”我看著這位廠長,激動得半天説不出話來。通過這件事,慢慢讓我們明白,市場經濟雖然是競爭經濟,但也是誠信經濟、道德經濟。我們蔣巷人要想開啟市場,就得憑質量、憑誠信、憑道德。從那以後,我們千山萬水地跑,千言萬語地説,千家萬戶地求,終於以我們的優質、優價,以我們的誠懇、誠信,硬是把一批批合格産品銷售到了全國20多個省區市。

    我常對村裏的黨員幹部説:“兵臨城下,不如將臨城下。在帶領群眾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黨員幹部要一馬當先。”我當村官近40年,每年只休息一天,就是大年初一。即使這一天也往往不能如願。為了抓發展、搶進度,我總感到時間不夠用,天天都是早上6點之前就來到辦公室。山西絳縣城關鎮有個叫趙光泉的退休村幹部,在看到《經濟日報》上對我的報道後不相信:“哪有40年如一日,每天都能做到這麼早就上班的人?”他輾轉三天三夜趕到常熟,第二天早上6點前打的到我們蔣巷村,説是要看個究竟。他走進辦公樓,看到在辦公的我就講:“請問你是常德盛嗎?”我説:“是呀。”他萬分感慨地説:“老弟呀,了不起!了不起!”

    隨著村級經濟的迅速發展,鎮裏這幾年給我核定的黨總支書記的崗位報酬也不斷上升,我每年只拿一個零頭。有人統計,10年來僅這一項我就少拿了120多萬元。而我兼任集團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的報酬也分文沒取。我親自推銷的産品不計其數,規定的獎勵有幾百萬元,我也絲毫沒要。時下企業正在改制,按照規定,我應該持有常盛集團相當於數千萬元的股份,但我也拒絕了。我堅持這份資産應由全體蔣巷人共同享有。很多人不理解,問我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這也不要,那也不要,到底為什麼?我説這些錢我不能要,要了就會失去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要了就沒辦法繼續帶領蔣巷人富而思進,描繪更新更美的藍圖。我不是什麼都不要,我要的是農民長期得到實惠,安居樂業;要的是蔣巷人對一個老黨員的理解和認同;要的是鄉親們都説改革開放好、社會主義好、共産黨好!

    我堅信:富裕農民,就得改造農民;發展農業,就得改造農業。我們十分重視對農民的教育和培訓,和對農業結構的調整,已經探索出了一條符合蔣巷實際的發展路子。目前,蔣巷村安排務農的村民不到5%,其餘都已經洗乾淨泥腳,走進了村辦企業。

    經過十多年的持續發展,當初只能生産彩鋼複合板的村辦建材廠,如今已逐步成為省級和國家級企業集團的常盛集團,成為江蘇省鋼結構件生産的最大基地,並被評為全國誠信守法鄉鎮企業。産品也由彩鋼複合板向輕、重鋼結構為龍頭的系列産品延伸,被評為江蘇省名牌産品,連續五年榮獲上海市建築工程金屬鋼結構最高獎——金鋼獎。“常盛”商標也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村裏還先後辦起了三個中外合資企業。

    近年來,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蔣巷村抓機遇,大幹快上。2003年,全村實現社會總産值近7億元,工業産品銷售收入6.6億元,人均GDP超2萬美元,村民人均收入不含福利費就達1.2萬元,企業員工收入超過1.8萬元。如今的蔣巷村,不僅是“蘆花放,稻穀香,岸柳成行”,而且是學校像花園,工廠像公園,房前屋後是果園,全村像個天然大公園。我們村有村民別墅區、農民劇場、老年公寓、休閒公園、商業貿易區、醫衛中心、廣電室、迎賓樓。蔣巷村被評為省百佳生態村,省循環經濟示範村、國家級農村現代化示範村、全國文明村。

    蔣巷的巨大變化,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不少前來考察指導的村官同行問我有什麼絕招。我説沒有絕招,只有改天換地的精神,只有堅韌不拔的鬥志,只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我帶領村民增收致富奔小康,做了一個黨員應做的工作,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很高的榮譽。我先後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鄉鎮企業家、全國優秀共産黨員,還當選為黨的十六大代表。

    記得我離開蔣巷村,到首都北京出席十六大的那天,整個蔣巷都沸騰了,村民們自發的到村口為我送行。一里多長的送行隊伍,一路尾隨到鎮裏。鎮上也早擠滿了自發送行的群眾。兩路送行隊伍匯合在一起,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比過節還熱鬧。

    看到眼前這熱烈的場面,我的眼睛一下子模糊了。此時此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信任和支持,什麼叫做血肉深情,什麼叫做肝膽相照!這是鄉親們對我的鼓勵、對我的鞭策、對我的期望,也是給我這位40年的村官最高的獎賞。

    這時的我,什麼話也説不出來,只是含著眼淚和送行的鄉親們一一握手。

    這時的我,心裏十分明白:我常德盛是個在牛車棚裏出生的窮小子,沒有共産黨,哪有我的今天?沒有改革開放和黨的富民政策,又哪有蔣巷村的事業和發展?這時的我,已經下定決心:今後要和鄉親們一起,繼續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建設更高層次的小康社會,用我們勤勞的雙手,把蔣巷村建設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