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蔣巷故事彙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常德盛受騙記

    蔣巷村,這個在1975年就進入蘇州地區水稻單産第一名,1979年實現水稻、三麥畝産超噸糧的農業先進村,到了80 年代末90年代初,由於地處偏僻,技術人才匾乏,工業落伍了。曾被人譏諷為“産糧巨人,經濟短腿”的“老模範、新後進”。

    常德盛想,自己天天想著讓蔣巷人民過上好日子,可在這年頭卻讓蔣巷村日日退步!不行,只要我常德盛當一天的村書記,就要為村民鋪一天的富路。既然昔日的蔣巷人民用汗水贏得了改天換地的巨大成就,那麼今天也同樣能在市場經濟的海洋中搏擊前進。

    那天,一名企業供銷員臉帶喜色對常德盛説,有個姓李的上海人,願意自帶資金,不要村裏一分錢投資,也不佔片瓦之地造廠房,只要給他辦個營業執照,刻枚公章,就可以幫村裏一年賺上二、三十萬元。”

    “有這種好事嗎?”常德盛有點疑惑。

    “這姓李的我也見過面,他親口跟我這麼説的。看樣子,這個人不像騙子,説話有根有據。他説他的一個舅舅在上海一個大公司工作,光批幾百噸鋼材就可以賺上四、五十萬元。村裏的上交數三十萬元保底,如生意做得大了,可以再增加個一二十萬元。”

    對於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常德盛早有構思,早在1983年初村裏曾辦過一家小塑料配件廠,然而由於沿用農業大呼隆的方法辦廠,盲目生産,又加上經營不善,造成産品嚴重積壓,資金週轉不靈,企業難以為繼。在實踐中常德盛越來越覺得人才的重要,人才是發展工業生産的關鍵。他渴望有個能人幫助蔣巷插上工業騰飛的翅膀。

    莫非這李某就是點石成金的能人?

    兩天后,李某的20萬元鉅款真的匯到了蔣巷村的帳戶上,當那名供銷員再次前來“彙報”時,常德盛“大膽”地拍板決策:“按他的意思建辦一個經營性公司。”

    不久,李某拿了村裏給他的公章和合同紙去“做生意”了。到年底,村裏上上下下盼望他的30萬元上交款,李某回答説:“不要急,廣州有50萬元貨款還未到帳,等到帳後一定如數上交。”可一直盼到跨過年的三、四月裏,李某再未有分文錢匯到村裏的帳上,初時匯來的20 萬元鋪墊資金也不翼而飛了。

    常德盛想,看來社會是複雜的,然而就算上了一次當,我們不要那30 萬元的上交款就得了。可事情沒這樣簡單,一天傍晚,常德盛從外地出差回來,還未走進家門,就聽到屋內傳出異乎尋常的大嗓門:“你們不要再説好聽的了,我們已經到你們蔣巷等了兩天了,今兒就是坐一宿,也要把常德盛等回來!”

    出什麼事了?常德盛不由地一驚,快步奔進家門。沒想到

    他剛踏進門檻,忽地從裏屋就鑽出兩個彪形大漢將他夾在中間,吼道:“好你個常德盛,你可總算回來了!”

    “怎麼啦?有什麼事?”常德盛沒有在乎這些人的不禮貌,依舊客氣地招呼愛人給客人倒茶讓坐。

    幾名大漢直截了當説:“我們是來討錢的!”

    “我們沒欠誰的債呀。”常德盛説。

    “好,你要賴帳啊!”一個漢子把手指戳到常德盛的鼻子上。

    這時候,另外幾個討債人從懷裏拿出一份合同。常德盛看得清楚,是李某的那個“公司”和他們簽的,上面蓋了大紅印章。至此,他才明白,是那個李某闖的禍。

    俞秀英告訴常德盛,李某拿著蔣巷村的公章和合同紙,四處招搖撞騙,預訂鋼材等建築材料,可人家錢匯去了卻不見鋼材。村裏張會計算了一下,共有200多萬元。常德盛聽了,神情漠然,一時反應不過來。這事對他來説太突然了。

    “我們不認得李某張某,只認得公章,只認得你大名鼎鼎的常德盛。”討債者七嘴八舌地説。

    常德盛喝了一口妻子遞過來的熱茶,説:“還債總有個時間,雖然李某欠你們已經多日,可我還是剛剛知道呀,你們總得給一點時間讓我們去籌款付你們的帳呀。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可是,討債者還是不肯離去,仍然糾纏不休,他們要常德盛説出具體的還款時間。這就難辦了。

    時間過得很快,此時已經晚上九點鐘了,常德盛還未吃飯。他再三表示,你們這些債務我們雖然暫時無力償還,但有蔣巷人的傳統和信譽,相信我們能在不太長的時間裏積聚起資金或籌集到款子的。”

    話説到這個份上,討債者知道再糾纏下去也白搭,只得三三兩兩地離去。

    常德盛哪知道,討債者涉及上海、昆山、太倉等地29個單位共50 來人,己在任陽旅館裏住了三天了,白天擁到村裏鬧,蹬腳的蹬腳,罵娘的罵娘,拍桌子的拍桌子。這天不知誰透露的風聲:“常書記出差要回來了”,於是便趕到他家裏去吵。現在,這些人雖然暫時離去了,家中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可常德盛面對愛人俞秀英草草燒就的一碗湯麵卻無心咽下肚去。200萬元,一個巨大的數字啊,它相當於蔣巷全村幾十年的勞動成果!這幾十年的勞動成果,就為一個急於成就的失誤而毀於一旦。

    蔣巷村的村民知道討債者圍攻書記一事後,第二天一早就有好多人前去安慰常德盛。這個説:“這個李某太狡猾了,面對如此多的好話和慷慨的舉動,再精明的人也會上當受騙的。在我們蔣巷,只要你常書記挺著腰,天塌下來我們也照樣挺著!”那個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200萬元,已不是三年困難時期和70年代的200萬了,只要人心齊,辦一個好好的工廠,一年賺它個200萬元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常書記,你領著我們幹吧!”

    常德盛面對這麼好的村民,從心底裏感動了。在不久召開的全體村民大會上,他噙著淚咬著牙説:“我常德盛就是死,也要打翻身仗!”這麼一句話,獲得了與會村民長時間的熱烈掌聲。村民們從這句話中知道了書記的堅定信心,常德盛從村民們的掌聲中獲得了前進力量。

    在常德盛組織籌款還債的日子裏,有15家單位把蔣巷村這家所謂的經營性公司告到法院,有10家法院同時發傳票到村裏。此時,村內村外謠言四起,人心惶惶。村民們不願在村裏的一家塑料泡沫廠上班,怕拖欠工資,有三分之一的人不辭而別,外出自找門路。有的農民不肯賣余糧,生怕村裏扣壓糧款用來還債。

    有好心人對常德盛説:“現在有個企業《破産法》,你快申請破産吧,要還清這些債,不知要到猴年馬月。”常德盛立即搖頭:“這樣做雖然合法,但不合情。我們這個經營性公司,是個皮包公司,沒有什麼‘産’可破,這等於利用法律來賴帳。可人家確確實實是被騙的,而且都被騙得很慘。我認為,人家是受害者,我們被李某所騙,也是受害者。只有以誠相見,好好商量,人家一定會理解我們的。”

    常德盛沒有立即去法院,而是主動去15家“原告”單位,和他們講清楚村裏的現狀,求得大家的理解,並表示一定想方設法儘早還清債務。

    這時候,常熟市委領導得知蔣巷村有難後,送來了緩解矛盾的資金,一些友好單位和部門,也紛紛伸出了援助之手。“原告”單位紛紛撤訴了,蔣巷村的村幹部們暫時地緩過氣來。可隨後,常書記就帶著一班鐵漢再次踏上工業發家的征途,他們發揮“走千山萬水、説千言萬語、吃千辛萬苦、想千方百計”的精神,最終打造成了江蘇省鋼結構一大生産基地——常盛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