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蔣巷故事彙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巧種”雙季稻

    20世紀70年代,江南一帶颳起了大種“革命稻”、“方向稻”的颶風。把過去只種一季的水稻田改成種雙季,由原來一年種一熟小麥和一熟水稻的“雙熟制”,改成一年一熟小麥和兩熟水稻的“雙三制”。

    還是一年四季365 天,還是一塊薄薄的地,還是天上那個太陽,卻要多插播整整一熟稻,哪有這樣的便宜事?可是,冠于“革命稻”、“方向稻”的美名後就由不得你了。你絕不能説在長江流域的亞熱帶地區,沒有那麼長的日光季節;也絕不能説農民兄弟只有一雙手兩隻肩膀來不及播種。種“雙三制”就是“抓革命”,就是“方向對頭”,反之就是“不革命”或者“反革命”,政治帽成天在天上飛來飛去,説不定哪天就扣在你頭上。

    於是,“大伏天”本來是農民“遮著斗笠怕日照,乘著風涼看稻長”的農閒季節,現在變成了頭季稻收割,兩季稻插秧的最忙時節。為了趕時間,每個生産大隊都要“喇叭挂田頭、廣播通床頭”,時常通過喇叭和廣播緊急通知,讓大家天不亮就起床,做到天黑還不收工。因此“雙季稻”被農民戲稱為“三煞稻”:熱煞、忙煞、苦煞。

    由於日照時間太短,這兩熟水稻到頭來往往與傳統的單季稻産量相比只能多出百把十斤。

    “不行,我們當幹部的不能只顧自己到上級那兒討表揚、領紅旗,得對得起祖宗留下的土地和百姓才是。”常德盛暗下決心:“從實際出發,堅決不種雙季稻!”。那個年代,敢做這樣事的,恐怕也就他常德盛了。他走的是條險路。這不,問罪的人馬上就來了——

    “這是怎麼回事?開會時你們蔣巷報的‘雙三制’面積是百分之百呀,怎麼還有那麼多的田塊沒落谷化秧呢?”身穿中山裝的上級來人站在田埂上一臉的不高興:“把你們的書記叫來,馬上!”

    “常書記他這陣子累病了,上醫院去了。是不是等晚上他回來後您再跟他説?”一名隊幹部很乖順地站出來説。

    “在哪家醫院看病?”

    “這可説不準了,是任陽還是直塘?”

    “行了,行了,明天一早讓他到公社裏來!”

    這位公社幹部一走,這名隊幹部趕緊奔到另一塊田裏,將這邊的情況告訴正在勞動的常書記。常德盛聽後一笑,説:“那就明兒去吧,醜媳婦遲早要見公婆面。”

    第二天,常德盛準時去見那位領導。

    “老常啊,你們第四生産隊為什麼到現在都還不落谷化秧,還有7 隊、8 隊,行動那麼慢,這是怎麼回事?聽説他們想堅持種單季稻,有這事嗎?”這位領導説。

    “這……這不可能啊。”常德盛吱唔了一陣,然後很果斷地説:“我馬上回去查一下,你看行不行?”

    還有啥不行的?難道能馬上拿你常德盛問罪嗎?這位領導心中這麼想著,嘴上説:“過一陣我還要到你蔣巷檢查,你可別

    再‘上醫院’了啊!”

    常德盛一聽,佯裝不知什麼,説:“昨日我感冒,到公社衛生院配了幾粒藥片。”

    “那好,但願你執行‘雙三制’的中央精神不是鬧著玩的。”

    “哪敢,哪敢?”

    儘管在領導面前常德盛表現得一臉輕鬆隨意,可那句“但願你們執行中央精神不是鬧著玩的”話,好似千斤重石,一下壓在了這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的肩上。回家的路上,常德盛覺得兩腿像灌了鉛似的,特別沉。

    什麼事都可以瞞天過海,可唯獨地裏的莊稼瞞不了誰。為了少種甚至不種雙季稻,常德盛不知冒了多大風險,跟上面的人兜了多少圈子,作了多少次“深刻”檢討。每年種植規劃時,常德盛是挨批挨罵最多的罪人;每逢播種時節,常德盛是東躲西避的難人;可是一到收成年關時,常德盛又是響噹噹的紅人——蔣巷種的都是單季稻,可獲得的産量卻比別人種雙季稻的高,向國家上交的糧食也最多。

    其實,種單季晚稻也不是沒風險的,農田要高産,三分種七分管。從整體上講,單季稻要比雙季稻省時省工多收糧,但種單季稻須每季必得,相對而言,種雙季稻的保險系數要高出一半,種雙季稻一熟欠收了還有另一熟可以補上,而單季稻沒有這種機會,種一熟就得管全年産量。那些年,左村右隊的眼睛都盯著蔣巷,盯著常德盛。到年末,要是你蔣巷的總産高出別人一截還沒話説,要是低了,看你常德盛還硬到哪兒去?這些,常德盛心裏比誰都清楚,既然選了種單季稻,就只有把産量搞上去!

    他認真摸索單季晚稻的種植經驗,在播種插秧時施足有機肥料,發動社員大積草塘肥,組織各家各戶養豬養羊積豬灰羊灰肥,並推廣10 隊的“豬棚造肥”經驗,不失時機地施足發棵肥和壯谷肥。同時,密切注意蟲情,努力掌握病蟲規律消滅病蟲害。常德盛是個有心人,他能準確地説出啥時候下什麼肥,下多少肥,啥時候有什麼蟲害出現,用什麼藥,用多少藥。同時,注意培育引進新品種,特別重視那些抗倒伏、抗蟲害的優良品種,往往當年少量試種,次年在全大隊大面積推廣。

    就在蔣巷村抵制種“雙三制”的這年,常德盛從報紙上看到一則養綠萍可以改善土壤的科技信息,便設法在本大隊推廣。不出兩年,蔣巷村的1000多畝水稻田裏,全部養上了紅綠如染的綠萍。

    經過如此點點滴滴、生生息息的積累,昔日貧瘠板結的土地,開始鬆軟流油,肥沃淌金……

    在常德盛用心血精心澆灌下,蔣巷村的單季稻産量終於一年又一年地超過了周邊所有種植雙季稻的生産隊。1975年,蔣巷村的水稻單季畝産超千斤,名列蘇州市前茅,之後幾年又在江蘇省榜上有名。至此,頂風不種“雙季稻”的蔣巷村才被刮目相看,而常挨批、作檢查的常德盛也從此在領導眼裏被重新“紅”了起來。

    1980年,蘇州地委召開農業生産大會,地委書記羅雲在會上鄭重宣佈:蘇州地區的所有農村,今後不一定要種“雙三制”了。就是這一年,常德盛當上了“江蘇省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