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蔣巷故事彙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當代愚公

    自1975 年開始,蔣巷村打響了平整土地、填河填、開鑿新河的農田基本建設戰役。

    常德盛按照公社的統一規劃,把縣裏的水利專家請到村,讓他們幫助蔣巷村在零亂的田塊上規劃新河。經過認真勘查,最後確定開鑿一縱二橫3 條新河,“一縱”就是新蔣巷河,“二橫”是4 隊河、5 隊河。將開鑿的泥塊填平蔣巷河以及為數不少的塘婁潭。此外,還對高低不平的田塊統一規劃,不僅農田格子成片成方,而且高度差不多在同一水平線上。這樣高標準的平整土地,要挑近50 萬方土方。這對於一個僅有400 來個男女勞動力的小村來説,任務的艱巨可想而知。

    常德盛採取的方法是: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化整為零。另外,靠堅強意志,靠苦口婆心,靠以身作則。

    那是1975 年的春節,天色濛濛,5 隊的張老伯去任陽鎮喝早茶,路過任陽圈子時,忽見田地裏有個人影在晃動,不禁上前細看:啊!是常德盛,一個人脫剩一件襯衣,在默默地挑土填河。

    “常書記,是你啊!怎麼起得這麼早?”

    “我睡不著,就來這裡了。”

    “唉,今天是大年初一,難道不能歇一歇?”

    “唉,任務重著呢,得抓緊點啊!”

    望著常德盛瘦小的身影,張老伯的心不由地顫抖了一下。他熟悉書記,知道常德盛這些年來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已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和關節炎,吃飯飽一頓餓一頓,有時一天僅吃二三兩麵條。由於常年累月帶病工作,面色蠟黃,身體瘦得剩把骨頭,體重僅90 來斤。

    “常書記,你千萬要保重身體啊,別……”

    張老伯説不下去了,他知道勸説常德盛停住手中的活回去休息是徒勞的,於是不上街喝茶了,乾脆馬上折回家去,叫醒左鄰右舍一起上工地。

    沒一袋煙工夫,村裏的男男女女挑著畚箕扛著鋤頭來到了工地。人越來越多,大家哼起了勞動號子,越幹越歡暢,忘記了這天是大年初一。

    在常德盛模範行動的影響下,這年春節,整個蔣巷村沒有休息一天,鄰村的幹部、群眾説,蔣巷希望的火焰被點燃了。

    蔣巷人見他們的書記帶病堅持大幹,哪個人肯鬆懈拖拉?全村人團結一心,幹勁又鼓得足足的,哪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哪有創造不了的奇跡?俗話説,人心齊,泰山移啊!

    在那些年頭裏,蔣巷人是艱苦的,他們跟著常書記拼死地幹,從來沒有農閒一説。每天清晨從廣播喇叭裏傳出《東方紅》樂曲幹起,直幹到晚上《國際歌》歌聲止。據説不少蔣巷人現在兩條腿有點羅盤型,就是在那歲月裏挑擔子壓出來的。人矮了幾厘米,可1700 畝的低窪地都普遍填高了1 米。如今上了點年紀的蔣巷人回憶説,當年如果不是跟隨常書記挑河填田,大幹苦幹,近年來的大水,恐怕早把蔣巷的良田泡散了,我們蔣巷人的汗沒有白流啊!

    聯産承包責任制實施以後,各家各戶分頭耕種,勞動力難以組織,不少地方水利逐漸失管,田地淤積嚴重,稻麥産量明顯下降,然而蔣巷村農田基本建設仍然目標不移、任務不減、標準不降,把任務落實到各家各戶。常德盛在組織指揮的同時,發動全村黨員、幹部大搞義務勞動,自己&&大幹。在實施聯産承包責任制這年的秋收秋種結束到春節前後這段農閒時間裏,蔣巷村又一次擺開了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的戰場。時任常熟市委書記的孟金元聞訊趕來,看了那熱火朝天的動人場面,不無感慨地説:“蔣巷人對農田建設的這片熱情,恐怕在其它地方不多見了,蔣巷人是好樣的!”

    在農田統一規劃建設,開新河填高低窪地,開挖深溝,築田岸,使之成片成方的同時,蔣巷村對住宅建設也開始進行統一規劃。將全村的泥墻草房推倒重建,把零星散落的房屋集中起來,在新開河一側按規劃統一建造。那時候,農民兄弟大多手中無錢,常德盛讓村裏墊付資金,和協作單位溝通,統一供應黃砂、水泥、磚瓦、木材等建築材料,並且分片分批實施。先是蔣巷片的4 個生産隊,後是黃米涇片的4 個生産隊,最後是徐巷片的3 個生産隊。于1979 年和1980 年兩年中全部建造完成,全村除極少數房屋未建造外,80%以上的房屋都翻建一新,都是二層結構齊刷刷的農家小樓,頗具現代化新農村的嶄新氣象。

    常德盛似一個擁有百萬兵馬的將帥,運籌帷幄,指揮若定。

    每天早上,風塵僕僕的他照例去全村各個生産隊轉一圈,一方面察看莊稼,一方面安排農田水利建設上的事,並查看進度。然後挨家挨戶到建房農家詳細詢問建房情況:建築材料還有哪種需要添置?泥瓦木匠來了幾個?做輔助工的人手是否缺少……等到所有建房人家都走到了,他便回到村裏統一調度安排,每每都做到有求必應,有難必幫。等到這邊建房的問題解決了,他又要忙著平整土地、挑河填土的事。他不純粹地當指揮員,而是邊幹邊指揮,在和大夥一起挑土時了解情況,指揮工作。

    整整10 年時間,蔣巷村勝利完成了這一艱苦任務。但緊接著又打響了築路建渠、建設規格田和路、渠、田、林標準化建設的戰役。

    這幾大戰役,前後歷時32 年,共剷除大小墳地100 多個,填平了水面積達70 多畝,築壩20 多條,建造中拖橋12 座,建築水泥主幹道22 公里,明暗水渠近2 萬米,植樹3 萬餘株……累計投放勞力6 萬餘工,完成土石方60 多萬方,總投資800多萬元。

    昔日為人歧視,聞聲躲一邊的“澤國”加“血吸蟲病重災區”的蔣巷村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蘇南天堂中的天堂。

    如今,凡到過蔣巷村的人,無一不為這裡的農田基本建設拍手叫好。在這片一馬平川、充滿生機的田野上,塊塊農田格子成方,可通達汽車的水泥主幹道,組成大小重疊開字型貫通全村各組和各圩。這1700畝農田,水渠成網,林帶成網。每隔三塊田一小渠,五塊田一大渠,明暗渠配套。且有道必有渠,有道必有林。鬱鬱蔥蔥的林帶氣宇昂然地伴著水渠環繞全村,成排成行,形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寬闊筆直的河道兩旁,都用水泥板修建了駁岸,河池裏種滿了水菱、荷花,把田野裝點得分外美麗。難怪當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官員們不遠萬里前來參觀考察時都樹起了大拇指,連聲説:“OK! ”

    今天的蔣巷,是常書記帶領蔣巷人用兩隻肩膀兩隻手幹出來的。

    蔣巷人是當代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