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蔣巷故事彙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窮則思變

    “蔣巷澤塢鍋底塘,十年九澇一旱荒,泥垛墻、茅草房,樹皮菜根拌青糠。”這首民謠生動真實記錄了地處常熟、昆山、太倉三縣交界處的蔣巷村貧窮的狀況。因地勢低窪,連自行車都騎不進的蔣巷,解放後黨和政府給予了很大關懷,但還是因“窮土惡水一條蟲”,土質差、地勢低、血吸蟲氾濫成疫,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仍然是“一斤黃金一斤谷,一天一頓糠菜粥;臉黃肚大皮包骨,三更半夜有人哭”。

    曾在20世紀60年代兩度擔任過常熟縣委書記的付培生,專門在深入蔣巷村後寫過一份調研報告,那飽含情感的詳實記述讀來催人淚下——

    “記得一個雨後初晴的日子,我獨自一人從任陽出發,向蔣巷村走去,六里路程走了一個半小時,幾乎沒有路,彎彎的泥濘小道,每走一步,鞋子都有被泥巴粘去的可能。常德盛見了我,很激動:‘書記,你是怎麼來的呀?’呈現在我眼前的蔣巷村,土地高低不平,泥塘密布,河道縱橫,荒草叢生,村民住著茅草棚,老百姓面黃肌瘦,不少人患上了血吸蟲病,男子漢也腆著個大肚子。常德盛也不例外地染上了這種疾病。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心酸了,這不正如毛主席所説的‘萬戶蕭疏鬼唱歌’的地方嗎?這張殘破的圖畫是中國貧困農村的縮影,使我震驚不已。蔣巷村是‘一聲雞鳴三縣聞’的三縣毗鄰地區,因為窮,幾乎成了被遺忘的一角。但這裡有著近千名的農民,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要求我們在基層工作的同志要切實關心農民的生産、生活。面對活生生的現實,我非常內疚,忐忑不安,感到一個縣委書記肩上的責任。在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還有這樣的貧困村!”

    當大隊黨支部書記常德盛樸實地向他表示:“請縣委放心,蔣巷雖窮,我們會努力的。人家能削平虎頭山,我們也能改造低窪地,改變面貌!”這位縣委書記既感動更看到了希望。

    蔣巷村近200戶人家,大部分住著茅草房。家家戶戶被窮困病魔壓得抬不起頭來,青黃不接時,外出要飯的成群結隊,大把年齡還打光棍的比比皆是,甚至有的走投無路走上絕路。這裡人少田多,不少是從蘇北、安徽、河南等地南下逃荒、討飯的外地人。據統計,在蔣巷落戶紮根的外來人員竟有來自5個省26個縣共100多人。其中也包括常德盛一家。這些人來到蔣巷,耕種的是河灘岸堤邊的荒地和低窪處,收成不佳,經濟生活來源更無保障。

    由於自然條件極其惡劣,蔣巷村糧食畝産始終低下,村民年人均收入多年在百元上下徘徊。整個任陽公社有19個大隊,蔣巷糧食畝産和農民收入年年在十三、十四名,動輒吃國家的返銷糧。村民的生活仍在貧困線上,溫飽問題仍很難得到保障。

    1966年9月,年輕的常德盛當上了蔣巷大隊長,他對蔣巷的歷史和現狀瞭如指掌,並深深感受到自己肩上這副擔子的分量。

    他上任伊始召開了由各生産隊長、副隊長、會計和生産隊骨幹參加的會議,發動大家獻計獻策,把糧食畝産搞上去。蔣巷大隊的大隊部,是借農民一間房子辦公的,裏面僅有一張破方桌,四條長板凳,外加一枚木印,一把算盤。第一次的骨幹會就放在此地開吧!可三四十人往哪坐?常德盛想,還是到鄰近的農家去借凳子吧。可他一連走了五、六戶人家,居然一條凳子都沒借到。4隊的張家老太見了問他:“德盛,你有啥事啊!”常德盛説:“大隊裏開會,想借幾條凳子,怎麼一條凳子也沒有,你們吃飯是怎麼吃的?”

    “哎!不瞞你説,都是站著吃的,又沒有大魚大肉,最多一隻青菜。吃粥時呼嚕呼嚕三下五除二用不了2分鐘。即便想坐,也是坐在門檻上將就著,你看,這裡家家戶戶的竹門檻不是坐得油光滴滑……”常德盛下意識地看了看張家的門檻,確實是那種狀況,便苦笑著點點頭。常德盛再走幾家,但見村民們吃飯坐的凳子,不是用木板擱的,就是僅有三隻腳,一不小心就會跌倒。更有甚者,以氨水甏代凳子,吃飯就坐在氨水甏上。他驚呆了,不想再往下走了。“解放17年,蔣巷村集體的賬上僅3元6角錢,只能買幾本賬本,農民家裏竟然窮得連凳子也沒有。再不改變這種狀況我這個大隊長哪還有臉見人……”

    新上任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常德盛是和大夥一起站著開的。他開門見山説:“實在對不起,我這個新官上任開個會,連凳子都沒有借到,只能請大家幹站著。今天讓大家來,主要請大家當諸葛亮,為我這個劉備獻計獻策。我們蔣巷如今這個落後狀況,非改變不可了,照此下去,還有更多的家庭不僅吃飯沒有凳子,連粥也喝不上了……

    一石濺起千層浪,與會者紛紛發表意見。1隊隊長説:“我們村貧窮的根子在於地薄。蔣巷要翻身,關鍵是在低窪地上興修水利,增加肥力。”

    “興修水利得靠人。可我們蔣巷700個老老小小中有400個大肚子得血吸蟲病的,怎麼挖土,怎麼挑土方啊?不治血吸蟲病也不行…… ”3隊隊長接著説。

    “上面這些問題,前幾任的領導都意識到了,關鍵在於決心,在於拿出強有力的措施來。德盛,你領著大夥幹吧,我們10隊的全體農民一定會聽從你的安排。”10隊隊長馮小元直著嗓子錶態了,對新上任的大隊長表示了強有力地支持。

    骨幹會整整開了3個小時,開得群情激昂,開得熱血沸騰。

    最後常德盛作了簡短的總結發言。他説:“大家的意見都很好,這對我來説,更增強了改變蔣巷面貌的決心。有句話叫做改天換地,可我認為,天不能改,但地一定要換,毛主席老人家也説,人定勝天嘛。蔣巷村現有1700 畝土地,都是地勢低窪,荒蕪貧瘠,可我們有愚公精神,有兩隻肩膀一雙手,一定能重新安排蔣巷河山。我們蔣巷人窮得叮噹響是事實,但人窮不能志短,要振奮精神,樹立信心,要團結起來,俗話説,團結一心,黃土成金,只要大夥抱成團,別説小板凳,今後我們樓房沙發都會有的。不信,我們打個賭!” 常德盛一番話,説得大家心花怒放,意氣風發,説得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會後,常德盛還走訪了幾位老農,請他們為根治血吸蟲病出主意。不久,蔣巷村掀起滅釘螺的熱潮,男女老小齊上陣,對所有河塘潭逐一治理,分階段幹河積肥滅釘螺,剷除血吸蟲的孳生地。與此同時,與縣、公社的醫療衛生部門取得聯絡,組成衛生醫療小組,為村裏所有的血吸蟲病患者治病。用常德盛的話説,這叫做先強身,再治水改土。這一招果然有效,經過兩年時間的苦戰,蔣巷村不僅徹底消滅了釘螺,剷除了血吸蟲病的孳生地,而且治愈了所有血吸蟲病患者。全村腆大肚子的人沒有了,村民們身體越來越強壯,為日後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提供了勞動力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