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蔣巷故事彙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張特殊的照片

    1980年一個深秋的下午,常德盛匆匆走進鄉政府辦公室,人未進門,就心急火燎地對唐秘書説:“請你跟我跑一趟吧!老隊長快要不行了!”

    這位老隊長,擔任生産隊長已經十幾年了,為人忠厚老實,全心撲在集體上。近幾年,他的身體一直不好,但因為家裏很窮,只好小病拖,大病熬,誰知越熬越嚴重。這次,實在是熬不過去了。常德盛聞訊,急忙來到他的病床前,對他説:“老隊長,不能再熬啦,我送你到醫院去吧!”

    老隊長只是搖頭:“我的病我知道,不必再上醫院了。人總要死的……”

    “老隊長,您不要想的太多。有什麼事要我辦的,我立馬就去;有什麼話要交待,請儘管對我説。”常德盛強忍著著眼淚,安慰老人。

    “我這個隊長,沒什麼本事,對不起大家,窮帽子摘不掉呀!”老人哽咽了好久,又長長地嘆了口氣,“昨天,老太婆哭著埋怨我,一直不肯花錢照張像,我……我什麼都沒能給她留下呀……”

    在生活很貧困的老隊長看來,拍照片是件很奢侈的事。他整天悶著頭領著大家幹活,總想著有一天能賺出拍張照片的閒錢來。可是閻王爺等不及了,急著要帶他走,給老伴空留下這個終身遺憾。

    常德盛心裏一陣咯噔,頓時冒出一句話來:“老隊長,您等著,我立馬就去請照相的師傅來!”

    他一口氣趕到任陽鎮。

    鎮上有一家小照相館,可常德盛剛説明來意,對方的頭就搖得像貨郎鼓一樣:“你請我拍照也不挑個日子!天上剛下過雨,這七里長的爛泥路你讓我怎麼走?萬一跌壞了照相機怎麼辦?再説,你能保證你們村那個人在我趕去之前還沒死?讓我為死人照相,我可堅決不幹啊,要觸霉頭的!”

    常德盛好話都説盡了,人家就是不肯,他一籌莫展,最後終於想到了公社的唐秘書。

    唐秘書見常德盛為了了卻一個將死者的心願,竟如此著急,心中非常感動,當即只説了一個字“走!”

    當他們好不容易走到村口時,就聽到了一片哭聲。不用説,老隊長已經去世了。

    老隊長的遺體停在客廳中,這裡擺了個簡單的靈臺,親人們正在嚎啕痛哭。常德盛對死者的家屬耳語了幾句,接著就忙碌起來。

    人已去世,照片怎麼拍呢?唐秘書犯起難來。只見常德盛走上前去,親手用熱毛巾焐開老隊長緊閉的眼睛,接著又抱起老隊長的遺體,用自己的身體撐住,讓唐秘書選了個最好的角度,拍下了這一張特殊的照片。

    村會議室的變遷

    張耀清是常盛金屬構件有限公司的管理人員,他今年45歲,提到兒童時代,對生産隊裏在他家開會的情景仍記憶猶新。

    張耀清的父親是大隊會計,在大隊裏,他們家雖然也是泥房子,但中間有個客廳,客廳裏有一張桌子,還有幾條長凳,屋外有一棵很高的樹,樹冠很大像把傘。

    40年前,蔣巷沒有大隊部,村裏沒地方開會,要開會都是到他們家來開。張耀清記得每次開會,常伯伯都要來,那會,有時候開著開著就要爭吵起來,有的要這樣,有的要那樣,但是常伯伯一開口,大家就會靜下來聽他説。

    在張耀清的眼裏,常伯伯很瘦,一直瘦到現在,後來知道常伯伯有胃病,叫胃下垂,常常開開會就突然起身往外跑,一到門外,就哇哇哇地嘔吐起來,聲音很響。他還記得,常伯伯到哪都隨身帶些蘇打餅乾,有時忙的來不及吃飯就吃幾塊餅乾,只要張耀清和他弟弟在,總要拿幾塊給他們吃。

    有時天一熱,會場就搬到張耀清家屋外那棵大樹下,開會時,有的有凳子坐,有的坐石碾子上,還有的靠在樹桿上,圍著常伯伯你一言我一語地發表意見。開會開得最長的,一般是年底時,要分配了,誰誰誰50元,誰誰誰60元,給大家算年終收入,父親算得很認真。有時候,家裏有什麼好吃的父親會讓母親燒了端出來給大家吃。

    他記得有一次村裏在大樹下開社員大會,帶凳子的社員都坐自己帶來的凳子上,沒帶凳子就坐在泥地上,看著坐了一地的社員,常伯伯對大家説:“我們以後要造會議室,曬不到太陽,淋不到雨。大家開會也不要再帶凳子。”這話他説過好多次。

    在張耀清家開會一直開到1984年,村裏有了一家泡沫廠為止,這之後村裏開會就全到車間裏了。1992年,村裏又建了農民劇場。從此,村裏有了正式的會場。接著,農民公寓也建起來了,裏面也有會議室,村支部樓下也有會議室,到社員家開會和大樹下開會便成了村裏的歷史。

    養老就靠黨支部

    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發表了《中共中央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産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鎮裏已經開了會了,計劃生育被定為國策,鎮裏把各村的計劃生育工作首先落實到全體婦女幹部頭上,在蔣巷村,計劃生育方面的具體工作,自然落到了村婦女主任蔣林妹身上。

    蔣林妹知道這事要緊,可是要辦好這事,麻煩可大了,自幼生在農村又是做婦女工作的蔣林妹比誰都清楚農民的心思,“多子多福”、“養兒防老”在農村是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有的人家就算女兒再多要是不生個兒子也不罷休,家家恨不得“五子登科”呢!而公開信發表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981年,村裏就有35個婦女要生孩子,而按照上面的硬規定,只有生10個孩子的指標,還有25個,要生不能生,這、這、這可怎麼辦呀?蔣林妹這個愁呀,急得夜裏都睡不著了。

    一天忙到快下班時,她見常德盛書記從地裏回到了辦公室,就跟進去找書記拿對策。

    “這事,是難,怎麼辦呢?我的意思是幹部&&,黨員團員骨幹積極分子&&,你先查一下,35對夫妻裏有幾個是黨團員的,讓他們讓出指標,往後排。”

    “還有,”書記説,“已經生了兩胎的夫妻,是黨員幹部的要&&結紮,我們要從自己做起,自己先做才有説服力,不然人家不服。”

    聽了書記的話,蔣林妹心裏有了底,她自己&&,在全村第一個做了結紮手術。之後,她又一家一家地做工作,為計劃生育沒少開過會,沒少上過門。

    有一次,蔣林妹遇到一個老大難,已經有了兩個女兒的村民,死活還要再生一個男孩。

    蔣林妹把矛盾上交到常書記那兒,書記來到他們家,坐一條凳上做他們夫婦的工作:“多少年了,中國農民都是靠養兒防老,不過呢,你看‘防’得好不好呀?反而是小孩越多越窮,做父母的累死累活,不要説防老,有的還不老就累死了。”

    書記説:“現在防老,怎麼防呢?我説,我們靠發展集體經濟來防,靠村裏的實力來為大家防,將來老了,村裏養大家。”

    常書記在村裏本來就有威望,別人的話可以不信,常書記這人説到做到,這在村裏是有目共睹的,那對夫婦説:“書記,有你這話,兒子不生也罷,也真是的,誰知道能不能生個兒子呀,要再生個女兒也就多了張嘴。書記放心,我們不生第三胎了。”

    也就是從那一年起,蔣巷村實現了養老金制度,村裏在經濟還不寬裕的情況下,為全村所有村民辦了養老保險。

    到了如今,村裏為所有老人蓋了老年公寓,無償地供給老人居住,公寓裏傢具齊全,電視等常用電器齊全,村裏每個月給老人發養老金,住在1001公寓裏的陳阿妹,今年70歲了,她中風後雙腿不能行走,一次,記者採訪她時,她把自己2009年的收入賬報了一下:

    養老金4000元、村裏企業的股金4000元、企業老總常惠忠每年給大病患者的補貼2400元,村裏的節日費1500元、特困戶救濟500元。這一算,總的有了12400元,而作為大病患者,看病有大病保險,農保村裏也有部分補貼,個人支付的僅是一小部分。

    “我老了,什麼也不能做,但是我有吃有用,全靠了我們的常書記呀!”陳阿妹説。

    對常書記“將來老了,村裏養大家”這句話,在當年計劃生育剛開始的時候,婦女主任蔣林妹聽了還在想:“這是書記為了做工作才這麼説的,前景不錯,可是將來把村裏的老人都養起來的這一天,自己也不知能不能看到了。”

    如今已經退休住到老年公寓的蔣林妹説:“現在都實現了。老人不靠子女,靠集體,靠支部,過得開開心心。”

    計劃生育政策實行30年來,蔣巷村沒有一個違反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