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蔣巷故事彙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8: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誰讓你是我的親弟弟

    常德茂是常德盛書記的親弟弟,也是蔣巷村農業生産的有功之人。常德茂從1970年起當生産隊長直到1984年——蔣巷村實行聯産承包的那一年,一當就是15年。在這15年裏,常德茂帶領的10隊年年是村裏的先進。由於他聽從哥哥的指揮工作上處處以哥哥為榜樣,哥哥號召什麼,他就認真的執行,從不馬虎,打折扣,所以常德茂創造的油菜大株合理密植新經驗,油菜畝産達到400斤,比常規種植産量翻了近一倍,而且在全公社奪魁。

    按理説,常德茂這樣的農業先進,做哥哥的常德盛在平時也應該“照顧”點弟弟。可常德茂至今還難忘哥哥對他的嚴厲。記得70年代“四夏”大忙的某一天,常德茂和大隊農機輔導員講定機耕機前來他們生産隊翻耕。為此,他也和水電站的負責人約定灌水的時間,安排全隊農民抓緊收割後準備放水、蒔秧。可是這農機輔導員不知怎麼搞的,推遲了兩天還不見耕機的蹤影。“四夏”似救火,推遲了一天不打緊,可誤了時節會影響一熟啊!

    他去找農機輔導員理論,這農機輔導員強詞奪理,説什麼前面幾個生産隊耽擱了時間,被順延了下來。兩個人爭執起來,引來了眾多圍觀者。

    時任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常德盛聞訊趕來,不分青紅皂白把常德茂狠狠的批評了一頓:“作為一個大隊農機輔導員,考慮大隊的事,又不是專為一個生産隊服務的,更不是隨便聽你常德茂一個人使喚的,你要理解諒解才對啊!”

    “這麼説,是我的不是了。原來講定的為什麼隨便變故?你當書記的袒護他,我常德茂不幹了!”

    這次,常德茂真的摜紗帽。自己創造了成績受不到表揚,沒有錯卻當眾挨了批評,我的臉在生産隊眾農民面前往哪擱?

    正當德茂氣呼呼懊惱十足時,常德盛來到了兄弟家中,和顏悅色道:“德茂啊,在那種場合上,我只能批評你,誰讓你是我的親弟弟呢?你想,今天與親弟弟翻臉,明天就會握手言和了。與別人就難了,甚至有的會記恨一輩子。你説對嗎?”説的常德茂笑了起來。

    自從實行家庭聯産承包制後,德茂讓賢于一位年輕人,自己當上了“水産專業戶”。由於水産市場連年滑坡,於是他就做起了收購廢舊金屬材料的小生意。於是,一天晚上,德茂壯著膽子去向哥哥提出要收購廠裏金屬邊角料的請求。常書記忙碌到晚上十點多才回家。推開門一看,他的弟弟常德茂正獨自坐在堂屋裏。

    看著哥哥疲憊不堪的樣子,弟弟有些不好意思地説:“有……有一件事,常盛集團彩鋼複合板的鋼板邊角廢料,與其賣給外地人,還不如賣給我,我也好借這筆買賣賺一點點。”弟弟誠懇地説。

    “德茂,你説這件事能辦成嗎?”常書記説。

    “能辦成,我出錢,廠裏給貨,沒有不妥當的。”

    常書記沉默了。他想起了弟弟小時候,為支持自己讀完農中,只讀到四年級就輟學;他想起了弟弟為蔣巷的農業工作立下的汗馬功勞;他想起了弟弟為了支持自己工作失去了提幹的機會……

    常書記沉默了許久,抬頭看了看滿懷希望的弟弟,語重心長地説:“德茂,我是常盛集團董事長,我完全有權力滿足你的要求。但是,我更是村支書,我幹的工作都是集體的國家的,是蔣巷全村百姓的,我如果答應了你的要求,我不是違背了自己做人的原則嗎?德茂啊,你是蔣巷村的有功之臣,你可以享受‘優先收購’的優惠,但因為你是我的弟弟,你才不能享受這樣的優先權,你要支持哥哥的工作,讓哥哥堅持做人的原則……”。

    當時針指向“十二”的時候,常書記的弟弟站了起來:“哥,我理解你。好吧,就照你説的辦,我回去在水産養殖上動動腦筋,照樣可以發家致富。收購邊角料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常書記高興地一把拉著弟弟的手説:“謝謝你,德茂。”

    幾十年來,常德盛把自己的感情、自己的青春,把生命的絕大部分,奉獻給了蔣巷村的父老鄉親,奉獻給了現代化事業。在他生命的航程上,只懂傾心付出,沒有半點含糊;只有無私奉獻,沒有絲毫索取。

    特殊的黨費

    2008年5月12日,一場浩劫降臨在中國大地上,汶川特大地震發生了,電視等媒體上播報的嚴重災情畫面,揪痛了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心。

    在蔣巷村村委會小樓的二樓財務室裏,老會計張明華像往常一樣緊張而忙碌地工作著。常書記急匆匆地走進來,説:“明華,我寫了張借條,幫我開張支票。我要交一萬元的特殊黨費給汶川,錢從我的工資裏扣。”老會計張明華對於這樣的事,已經很熟悉了。他小心地收好借條,熟練地開了支票,雙手遞給了常書記。

    幾天后,蔣巷村舉行了一次向汶川災區捐款的活動。村民紛紛慷慨解囊,為汶川的災民們獻上一份愛心。前幾天,常書記已經交過了一次特殊黨費。在這次捐款中,他又主動捐出了一萬元。

    1998年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常德盛在電視裏看到災情畫面,輾轉反側,坐立難安。他跟妻子商量,一定要捐款表達自已的關切之意。可家裏剛剛蓋好房子,也沒多閒錢,怎麼辦呢。夫妻兩人一合計,救災如救火,把手頭上剛借來裝修房子的20000元錢先捐出去。

    這是村財務會計把知道的常書記的個人捐款列成的清單: 1998年向長江洪澇災害捐款20000元;

    2005年向常熟市慈善基金會捐款60000元;

    2008年向四川汶川地震捐款10000元,特殊黨費10000元;

    2009年向台灣風災捐款2000元。

    多年來,常書記的心裏不僅裝著村裏的每一位村民,也裝著許許多多需要幫助的人們。財務會計統計的只是帳面上有記錄的並數額較大的個人捐款,不包括四十四年來常德盛書記訪貧問苦、扶窮助弱的小額捐款,蔣巷村每家每戶都得到過常書記的悉心關懷和幫助,他堅持“逢病必訪、逢喪必訪、逢難必訪”,具體事例和捐助的具體金額多得已無法整理,也無法統計。

    另外,常書記從2002年開始,在每年年底的時候都會主動向組織部交上大額黨費。九年來共上交大額黨費44600元。

    要知道,這些捐款都是從常書記個人收入中拿出來的。熟悉常書記的人都知道,其實他的收入並不多。有一些應得的收入,他常常僅拿一部分,其餘的都捐到了村裏,用到了全體村民身上和村裏的各項事業建設上。

    一個朋友曾對常德盛説:“別人工資獎金都照拿,而且還恨不能再能弄點外快,你怎麼連鎮裏批准的錢也只拿一部分呢?”

    常德盛説:“錢有得用就行了,要那麼多幹什麼?黨員幹部跟群眾的收入差距不能拉得太開,差距過大了,黨群、幹群關係就差了,就缺乏了凝聚力和向心力。”

    常書記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鎮裏核發的工資獎金,他捐給村集體的比拿回家的要多得多。從1993到2005的十三年間,常德盛獲上級核準的工資獎金總額為2272289元,實拿工資獎金929334元,退回工資獎金1342955元,全部用於全體村民和村委會各項事業建設。

    在擔任常盛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期間,常德盛從未拿過相應的工資報酬。在制定公司業務獎勵政策時,他明確宣佈:“除我之外”。而他親自跑的業務不計其數,按理可獲獎勵高達千萬元,但他從沒要過一分錢,他手下的業務員們被他的這種高風亮節所感動,跑市場都是上足了發條卯足了勁,常盛集團正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迅猛崛起。在企業轉制時,作為親手打造的企業,常德盛按理可持股數千萬元,但他堅決推辭掉了,他説:“在我所有的職務中,首先是黨委書記,其他的職務和工作都是我必須要按照黨性原則來做的。”

    有人説他傻,到手的錢都不要,但常書記説:“我不能要這些錢,要了就會失去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要了就沒辦法繼續帶領蔣巷人富而思進,描繪更新更美的藍圖。我不是什麼都不要,我要的是農民長期得到實惠,安居樂業;要的是蔣巷人對一個老黨員的理解和認同;要的是鄉親們都説改革開放好、社會主義好、共産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