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三大主糧價格輪創新高:糧價"接力"漲 誰在背後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1日 13:5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國際糧價傳導

  亦有長期“推手”

  種糧成本增加、耕地減少、水資源制約成為影響糧食供應的長期因素

  針對最近國內糧價上漲,有關專家認為,除了國際糧價上漲的傳導作用,漲價背後的長期因素也不容忽視。

  馮利臣説,隨著種糧成本增加,目前種糧收益又到了瓶頸期。記者在陜西、河南等糧食主産區了解到,今年當地的種糧收益不到種植大棚蔬菜、葡萄等水果收益的1/8。陜西渭南市官道鄉小什村農民劉建永説:“今年我包種的50畝葡萄園凈收入40萬元。種糧收益還是太低。”

  耕地減少也制約了糧食供應。宋廷明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稻米種植面積減少了1億多畝,目前這一趨勢並沒有根本扭轉。國土資源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土地違法案件平均每天85起,其中大量是違規佔用耕地事件。

  從長遠看,我國糧食主産區還受到水資源的制約。“大規模的農田機井建設,保障了河南糧食産量連續10年全國第一,也使地下水位年均下降0.2米。”河南省水利廳有關人士説,打井抽水救急可以,但不可持久。一旦發生持續性乾旱,地下水位大幅下降,糧食就可能減産。安陽擁有1萬多眼機井,但近幾年有2000多眼因水位下降而基本報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用“脆弱、強制性、緊張”來描述當前我國糧食的供求平衡。脆弱,在於耕地稀缺;強制性,在於種糧收益低,且對地方財政直接貢獻小;緊張,在於玉米和水稻供需已接近失衡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