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伊春:災難衝擊波之下的小城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15: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黑龍江伊春一架客機失事

▲空空蕩蕩的伊春機場。 本報記者張沫攝

  8月24日那個夜晚,對小城伊春來説註定無比漫長。E190客機墜毀的爆炸聲,滿城的消防車、救護車鳴笛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而僅僅在8天之前,伊春市一家煙花廠剛剛發生過爆炸。兩次突發事件,讓國人的目光聚焦伊春。

  這並不是伊春想要的“成名”方式。作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城市之一,旅遊業已成為這個城市尋求突圍的重要産業,也是其發展的重心。在央視做廣告,上貓撲發帖,打造世界最大冰恐龍,當地政府一直努力向外界推銷伊春的秀美風光,吸引遊客到來。

  去年建成的機場,成為伊春引以為豪的名片和窗口。然而突如其來的“824”空難,給當地的旅遊業帶來了衝擊。所幸,伊春通往外界的窗口並未關閉。災難過後,伊春人更加真切地認識到,安全,才是一切發展的前提。

  悲喜交織的機場

  高興與悲傷,自豪與擔憂,期待與恐懼,不到一年時間,新建成的機場給伊春人帶來截然相反的兩種情緒。

  2008年7月20日,伊春當地的官方媒體《林城日報》上,刊登了機場主體工程開工建設的消息。此前,伊春要建機場的消息,在民間早已流傳開來。

  伊春市地處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如同臥龍,蜿蜒盤桓伊春全境。偏遠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伊春經濟發展的桎梏。以往伊春人出遠門只有兩種方式,乘坐4個多小時汽車或乘坐一夜火車前往哈爾濱,然後才能轉乘飛機。外地客人前往伊春,也只能採取同樣的方式。中央電視臺的心連心藝術團曾到伊春演出,那些知名演員陶醉於大森林風光的同時,也在抱怨交通的不便。

  修建機場,成為伊春人的夢想。2008年7月17日,這個夢想邁出了第一步,伊春機場開始破土動工。項目工期預計3年的機場,僅用一年就提前建成,被民航部門稱為“北方航空史上的奇跡”。

  在等待的那段時間內,機場成為伊春人熱議的話題。百度上的伊春貼吧內,機場一直是熱門話題。有個女孩夢想著到機場工作,“即使不能上飛機,但也算空姐”。而更多人則希望,新建成的機場成為伊春與外界溝通的平臺。

  2009年8月27日,一架從北京飛來的空客A320客機,平穩降落在這個以“林都”命名的機場,標誌著航線開通。

  當地一家旅行社的經理張林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商機。對伊春旅遊業而言,坐飛機前來的遊客,屬“二級市場”,即省外遊客群體。這些省外遊客,願意購買大量土特産,也更舍得花錢。張林説:“當時我就預料到,有機場後,伊春旅遊一定會火。”

  出租車司機李群則見證了隨後客流的火爆。從機場到市內,雖然不過20分鐘左右車程,但仍有遊客願意出40元打車。直到機場推出8元一位的大巴,李群的火爆生意才告一段落。

  那時候,許多收入普通的伊春市民把第一次乘坐從家鄉起飛的飛機,當作可以炫耀的談資。而對那些漂泊在外地的伊春人,談起家鄉的機場,總是充滿自豪。在中國,機場已經成為一張代表城市繁華程度的名片。

  這份喜悅,在距通航一週年僅3天時,戛然而止。“824”空難,不僅給遇難者家屬帶來了巨大傷痛,也給伊春帶來揮之不散的憂慮。更多伊春人開始對機場的未來擔憂。

  李群説:“消除空難影響可能要很長時間,一段時間內,遊客恐怕不願坐飛機來了。”

  在伊春貼吧內,“機場會不會倒閉”一度成為熱門話題。伊春人擔憂,因為空難的陰影,乘客們不會再坐飛機往返伊春,甚至於回避這座美麗的城市。

  空難後的衝擊波

  8月27日,伊春市水上公園內,湖水中盪漾著石橋孤單的身影,湖堤上行人寥寥。作為開髮式免費公園,以往在旅遊旺季,這裡熱鬧非凡。岸邊的商販稱,在空難前時常有外地遊客到此遊玩,空難後則難見身影。

  經營電子槍射擊的商販,已經把價格改成1元錢打100槍,但仍無生意。而在湯旺河區石林公園和美溪區回龍灣景區,雖有遊客,但也多為省內遊客,難見外地遊客身影。

  張林説,事實上,伊春旅遊旺季已經宣告提前結束。伊春的旅遊旺季是每年6月至9月。因為氣候等因素,伊春成為外地遊客避暑的勝地。截至8月24日,張林經營的旅行社已經接待團隊遊客約2000人,超過去年全年遊客的總和。然而,目前這個數字已經停止跳動。

  空難後第二天,張林的旅行社不斷接到退票電話。原本售出的100多張伊春機場的機票,全部被退。此外,更多的是退團的電話,原本安排在9月前來的10多家旅行團,大部分取消了計劃,目前僅剩3家旅行團,表示要“觀望一下”。張林説:“原本這時候我的員工應該最忙,他們應該在整天打電話監督行程,現在只能玩玩電腦遊戲。”

  據張林説,伊春市的36家旅行社,境況幾乎一樣,都接到了眾多退團通知。

  作為伊春地區接待力量最大的度假會議中心,回龍灣景區總經理周洪海介紹,空難發生後,景區有3個大型會議接待安排被取消。兩個正在預定階段的會議就此結束。

  張林表示,他可以理解遊客的恐慌。在不久前,伊春煙花廠發生爆炸後,哈爾濱市的一些旅行社,就從海報上撤下了伊春兩日遊的字樣,“怕影響遊客的心情”。而前來伊春的遊客也曾提出,“出行線路不要路過爆炸現場,看了心裏不舒服”。

  “爆炸尚且如此,何況全國皆知的空難?空難短期內恐怕會成為伊春的標簽。我們搞旅遊的,以前總想著伊春名氣再大些就好了,可怎麼也沒想到會這樣成名。”張林説,空難對伊春的旅遊市場帶來衝擊是不可避免的,但所幸旅遊旺季僅剩一個月。他樂觀地認為,空難的衝擊屬短暫行為,隨著時間流逝和政府努力,市場一定會恢複元氣。

  成名的努力

  在意外“成名”之前,伊春一直在努力擴大著自己的名氣。

  這個小興安嶺環抱的城市,森林覆蓋率高達84.6%,是我國最大的森林城市,全年空氣質量良好天數超過360天。境內生長有珍貴的紅松,泥土下埋藏著恐龍的化石,故有“中國林都”、“恐龍之鄉”的別稱。

  然而,這一切並未廣泛被國人所知。上世紀90年代,提起伊春,更多人的印像是當地生産的“光明傢具”。這也代表著當時伊春經濟發展的重心,仍以木材為主,而非旅遊業。

  在主打旅遊之後,知名度成為發展的瓶頸。為此,當地政府一直做著各種各樣的努力。

  市長到鳥巢開新聞發佈會,宣傳伊春旅遊;旅遊局局長到北京1039交通臺,做客互動節目,努力宣傳到伊春的自駕遊;中央電視臺開始播出城市廣告,讓更多人知道伊春。

  為吸引視線,伊春甚至用非主流的方式製造噱頭,去年年底,在以惡搞著稱的貓撲論壇,伊春旅遊部門發表了《小興安嶺伊春原始探秘先遣團》的置頂帖,一時被網友熱議。

  今年1月,伊春進行了最具想象力的宣傳。伊春人在水上公園附近搭建了一個高達16.224米的恐龍冰雕,獲得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1月25日,水上公園的冰面上一片喧囂,5000多名學生互相投擲雪球,打了一場被網友稱為“史上最多人數的雪仗”。

  此外,每一個伊春人都在為“成名”而努力。周洪海一直隨身帶著伊春的景點介紹,出差時有機會就拿出來向別人介紹,並邀請他們來伊春旅遊。

  持久的宣傳收到了成效,伊春的名氣逐漸增長,遊客不斷增多。僅今年上半年,伊春市入境遊客167.6萬人次,旅遊收入達9億。

  空難給伊春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當地一位官員説:“我們就像想出人頭地的山區孩子,一直很努力,剛有點起色,就遇上這個。”但他相信,隨著伊春持續積累健康的城市形象,一定會消除負面影響。

  資源枯竭後的轉身

  渴望成名的努力,是旅遊發展的需要,也是這座資源枯竭城市的自救。

  2008年,伊春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家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這座盛産木材的城市,建國後經濟主要以林業為主,隨著國家政策調整,主動限伐的實行,伊春已站在發展的岔路口上。最終,伊春選擇了依託自然資源發展旅遊經濟。

  周洪海28歲時,因嚮往山外的世界,同時也因林區落後的經濟條件,外出經商。

  2004年,在外打拼十餘年的周洪海,得知家鄉招商引資發展旅遊,返回了伊春,買斷了回龍灣景區40年的經營權。至今,他已為此投資了1.8億元。

  雖然盈利遠未達到預期,但周洪海仍然對伊春轉型做旅遊充滿信心,“空氣中飄著特有的松香味,住在山間別墅,可以在鳥叫聲中起床,這些只有在這兒能享受到”。

  和周洪海一樣,越來越多伊春人開始對城市的轉型報以信心。在轉型初期,因停止砍伐,許多伊春人曾對城市的未來表示悲觀。而隨著旅遊升溫,他們開始滿懷希望。

  張林説,轉型旅遊後,伊春市區的家庭旅館不斷增多,而今各類賓館已達上百家,而10年前僅有不到20家。“以前是賓館求著我們拉客人去,現在是我們求著賓館留下床位。”

  今年年初,伊春市市長王愛文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産業已成為伊春市五大接續替代産業之首。從2008年開始,市財政每年拿出1000萬元作為旅遊發展基金,促進旅遊産業的協調發展。

  林都機場可視為這座資源枯竭城市轉型期的成果之一。此外,今年僅在伊春市中心區就有4家五星級酒店動工修建。旅遊産業規模正在不斷擴張。

  10年間,旅遊給這座無木可伐的偏僻城市帶來超過71億的總收入,也使伊春成為一個可借鑒的資源枯竭城市發展樣本。

  然而,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伊春也經歷著考驗。事實上,無論是等待拆遷煙花廠的爆炸,還是夜間通航的空難,其深層原因,都是經濟轉型所引發的陣痛。

  “不搞旅遊,可能就不會建機場,自然就不會有空難,但城市要發展,建機場沒錯。”當地出租車司機李群説,有些風險就像命裏的坎,總要闖過去。

  陰雲總會散去

  “824”空難之後,周洪海一直心神不寧。出於對突發事件的擔憂,他在回龍灣景區組織展開了安全大檢查,找出了兩個隱患。一是避雷,正在做規劃;二是防火,為此新設了4個消防點。

  其實他心中更擔憂的是,林都機場會停飛。他決定,以後出行就從伊春坐飛機走,用自己的行動保護這個機場,“千萬不要讓這個機場倒閉,不然對伊春是個重大的打擊”。

  他希望,將來機場應開通往返北京、廣州、上海的直達航班。他更希望經過回龍灣門口的鐵路設一個站點,讓機場的客人更方便到達。

  張林開始忙於制定未來的旅遊策劃,他希望,伊春旅遊市場能在明年春天時恢複元氣。

  8月26日,空難後一度關閉的伊春林都機場恢復通航。張林説,這是噩夢般的幾天來,他聽到的最好消息。他還説,對於伊春人來説,災難過後,人們更加真切地認識到,安全才是一切發展的前提。(文中部分受訪者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