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文化部副部長:高度重視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13: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高度重視和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

  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楊志今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建設的四項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按照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這是黨中央對加快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是進一步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遵循。

  一、以重要講話為指針,深刻理解做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以各級政府為主體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的一整套設施和制度體系的總稱。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內涵和要求進行了精闢論述。結合學習重要講話精神和工作實際,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第一,講話深刻闡述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講話指出,“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保障。”加快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面向基層提供具有普惠性的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讓全體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是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基礎,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第二,講話明確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四項基本特點。講話指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體現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這是中央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本特點的高度概括。體現“公益性”,要求各級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公益性質,公共資金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促進人的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體現“基本性”,要求各級政府必鬚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向全社會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即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服務。體現“均等性”,要求公共文化服務和資源必須公平分配,對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資源要均衡佈局,使得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同等程度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現“便利性”,要求各級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應是近距離的、經常性的服務,是人民群眾感到非常便利的服務。

  第三,講話進一步強調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講話指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要“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要引導社會資金以多種方式投入文化公益事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社會化。”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政府的重要職責。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必須堅持政府主導,加大財政對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同時,要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渠道,積極引導社會資金以各種方式投入文化建設,推動企業和個人捐贈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努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良好局面。

  第四,講話明確提出了“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目標要求。講話指出,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本任務就是“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提出“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這一命題,對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各級政府必須著眼于城鄉居民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完善城市社區文化設施,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向城鄉基層傾斜。要推進重點文化惠民工程,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推進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特別是農村基層傾斜,努力實現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二、以重要講話為鏡子,清醒認識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全面分析和把握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的成績、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我們深刻理解講話內涵具有重要意義。“十一五”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呈現出蓬勃發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良好勢頭,進入了快速、穩定的重要發展期。

  文化事業投入大幅增長。2009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為292.32億元,與2005年的133.82億元相比,增幅達118.44%。“十一五”前4年,全國文化事業費總計超過900億元,年均增幅達25.28%。“十一五”以來,國家對城市和農村地區文化建設的投入5年間增幅分別達到110.24%和140.98%,均已實現“翻一番”。人均文化事業費從2005年的10.23元增加到2009年的21.9元,增幅為114.07%。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力度也顯著增強,僅2009年就達到29億元,“十一五”前4年總計投入63億元,是“十五”時期總和的8倍。

  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發展迅速。“十一五”時期,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項目、縣級圖書館文化館修繕專項資金、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專項資金等一系列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重大文化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實施,顯著改善了基層文化設施的整體面貌。2009年,全國共有縣級公共圖書館2491個,覆蓋率達到87.16%。縣級文化館2862個,覆蓋率達到100%。鄉鎮(街道)文化站38736個,覆蓋率達到94.8%,基本實現了“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建設目標。村文化室209600個,覆蓋率達到34.2%。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正在形成。

  重大工程取得豐碩成果。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穩步推進, 至2009年底,數字資源量達92.27TB,基本建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2009年底,已建成1個國家中心,33個省級分中心,縣級支中心達到2814個,覆蓋率達到96%;鄉鎮基層服務點達到15221個,覆蓋率達到44%;與全國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合作共建村級基層服務點達到75萬個,其中配備文化共享工程專用設備約47.5萬個,覆蓋率達75%。2010年底即可實現“村村通”。國家數字圖書館經過近5年的建設,數字資源量達到327.8TB,服務範圍覆蓋互聯網、電子政務外網、衛星、移動通信網、數字電視網等。實施了縣級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 使縣級圖書館讀者都可享用到國家數字圖書館資源。送書下鄉工程和流動舞臺車工程的實施,使基層文化資源更加豐富。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順利推進,設立“文化遺産日”,文化遺産得到有效保護。

  公共文化服務創新亮點紛呈。博物館、公共美術館、公共圖書館等免費開放成效顯著。2009年,全國向社會免費開放的各級文化文物部門歸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已達1447家。浙江嘉興等地探索多種形式的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實行借書還書“一卡通”,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益。深圳等地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創建了“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系統”。

  廣東等地普遍開展流動文化服務,與陣地服務相配合,使圖書館服務惠及更多的基層群眾。江蘇省吳江市推動“區域文化聯動一體化”,盤活文化資源,增強群眾文化活動活力,豐富區域內群眾文化生活。寧波市打造“群星課堂”等公益文化品牌項目,不斷拓展和提升群藝館的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在群星獎、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重要示範性、導向性活動的帶動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局面。今年5月,在廣州舉辦的第十五屆群星獎評獎活動推出了近千件優秀群眾文化作品,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反響。全國已有963個縣(市、區)及鄉鎮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今年年初,文化部組織了“大地情深”——全國城鄉基層群眾小戲小品展演活動,充分展示了近年來群眾文化創作的豐碩成果。實施了“中國少兒歌曲創作推廣計劃”,組織多屆少兒合唱節和“永遠的輝煌”老年合唱節,為保障特殊群體文化權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共文化法律法規體系更加完善。《公共圖書館法》立法工作正式啟動。制定《鄉鎮綜合文化站管理辦法》、《公共圖書館建設用地指標》和《公共圖書館建設標準》,各級公共文化機構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文化事業經費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較完善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經費保障機制,城鄉差距和區域差距較大。二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設施總量不足、質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問題依然突出,基層文化建設重硬體、輕軟體,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比較嚴重。三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形式、方法與城鄉居民的現實需求還不相適應,以群眾文化需求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尚未形成。四是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尚不健全,還存在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等問題,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不完善。五是基層文化隊伍數量不足,專業素質偏低,難以適應新時期文化工作的需要。六是文化建設在地方黨委政府考核指標體系中所佔的比重過低,缺乏剛性的約束機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的文化自覺意識尚未形成。從整體上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同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與廣大群眾迫切的基本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與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任務還不相適應。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大力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講話精神,努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三、以重要講話為指導,努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再上新臺階

  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是公共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各級文化部門要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運行機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廣覆蓋、高效能轉變。

  一是繼續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硬體基礎。以重大文化工程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設施為骨幹,以縣、鄉(鎮)和社區基層文化設施為基礎,統籌規劃,合理佈局,逐步形成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繼續推進地市級未達標城市圖書館、文化館的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力爭在“十二五”期末全部達到國家建設標準。爭取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設施設備陳舊落後、不具備基本服務條件的地市級“兩館”進行資金補助。全面推進社區文化中心、文化室建設,把城市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落實中央提出的“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政策。落實全國城市街道文化站和社區文化中心設備購置專項資金,對中西部地區社區文化中心(社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進行補助。逐步為縣文化館、圖書館等單位配備流動文化車,開展流動性文化服務。

  二是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強體制機制等軟體建設。加快形成責任明確、行為規範、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運行機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積極推進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競爭激勵機制;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渠道,抓緊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辦法,確保政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投入逐漸增長,建立分區域的人均基層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經費保障標準,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加快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免費開放;加強優秀文化産品的推廣與普及,探索基於群眾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産品提供機制;研究制訂公共文化服務考核評價指標,完善工作評價機制和績效考評辦法,形成政府、社會、服務群體共同參與的監督管理體系。加大公共文化産品供給,推廣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加強流動文化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機制;採取政府採購、補貼等措施,加強對農民、城市農民工、老年人等特定群體的文化服務,繼續大力推動文化下鄉,建立文化援助機制;加快推進《公共圖書館法》立法進程。修訂《文化館管理辦法》,制定《城市社區文化設施管理辦法》等規章,建立政策法規保障機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務資源,促進公共文化資源的共建共享。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和契機,以地方黨委、政府為主導,突破體制障礙,加大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的文化項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強基層文化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政府、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等各方面的積極性,促進基層公共服務資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佈局、規劃和管理要與城鄉統籌、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等政策相銜接。通過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性文化事業建設。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文化公益事業,支持各種民辦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機構發展,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多元化、社會化。

  四是大力實施重大文化工程,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高度重視數字文化服務在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間,努力將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資源優質豐富、技術先進實用、服務便捷高效、網絡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陣地。實施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項目和全國數字圖書館推廣計劃,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數字化建設。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科學、規範地開展保護工作。實施“春雨工程”,推進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建設。

  五是加強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建立高素質的公共文化人才隊伍。按照“存量優化、增量優選”的原則,探索能夠發現人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體制機制,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文化隊伍。按照市、縣圖書館、文化館和鄉、村、社區文化站(室)的建設和服務標準,確定編制標準。建立基層尤其是農村文化從業人員資格考核制度,逐步實施基層文化單位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制度。實施“全國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項目”,提升隊伍素質和服務能力。大力發展文化志願者隊伍。

  六是把握文化發展規律,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發展。要按照講話要求,“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提高推動文化科學發展能力”。“十二五”時期,在繼續推進實踐的同時,更加注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理論研究,針對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根據我國區域差異、城鄉差異的具體實際,結合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對涉及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決策參考,指導實踐,推動立法,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科學、持續發展。

  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目的,是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努力貫徹胡錦濤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繼續把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一項緊迫任務,努力促進基本文化服務均等化,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