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珍貴文物被埋淤泥令人揪心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據報道,作為“2006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六安王漢墓,堪比著名的馬王堆漢墓,但如今開發保護工程卻停滯不前,成了“爛尾”工程,大量珍貴文物浸泡在霉變的淤泥堆中不知歸處,現狀“慘不忍睹”,令人揪心。

  文物古跡是文明的載體、歷史的見證,也是一個民族的標誌和象徵,具有很高的藝術、研究、欣賞和歷史價值,

  也是先輩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滄海變遷,歷經歲月洗禮的文物古跡能重見天日實屬不易。漢王墓中的珍貴文物被埋沒在淤泥中,這個“爛尾”工程實在令人惋惜。

  文物古跡的稀缺性和不可複製性決定了它的珍貴性。至今,我國保護和挖掘的古代遺址也不是很多,而且隨著時間推移,能夠流傳於世的文物古跡會日漸減少。如今的高樓大廈可以推倒重建,可浸透著歷史文化韻味、飽含古時人類生活情趣的古跡,是不能複製、再生的。我們國家要擔起文明古國的美譽,就必須有諸多的名勝古跡來支撐;如果沒有了這些,怕是文明古國的美譽也就失去了應有的風采和內涵。

  作為當代社會的建設者和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者,保護遺址、保護人類共有的財富是當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尊重歷史,對歷史、對後人負責任的表現。我國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的文物保護工作。不管是規劃欠缺、資金不足,還是體制不順等原因,重點文物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關鍵還是在於地方政府有沒有重視起來。當六安王一號漢墓發掘成果引起海內外關注時,當地政府提出保護原址,並制定了“一館三園一中心”王陵墓地建設與保護計劃,總投資超過2億元。若該計劃能按期完成,這一古跡自然成了地方的文化品牌。然而,事實卻不盡如人意,由於投資主體不明確,地方政府對遺址保護的搖擺不定,使得這個“藍圖”至今仍是一張“畫餅”。對於地方政府來説,這個可遇不可求的重大文化遺址,顯然成了燙手的山芋。

  保護遺址的責任重大,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應懷著對古人的敬重之情、對歷史的虔誠之意和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執著探索,來履行當代人的義務。如果毀壞了,對子孫後代而言,也是莫大的罪過。因此,保護文物古跡,要在能力的範圍內,科學規劃、統籌協調,不貪求大而全,只求維護遺址原貌、保持既有風格。同時,地方政府也應該開闢多種途徑,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監管機制,確保文物古跡能長存於世,以此來展示東方文明古國的燦爛歷史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