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鋼鐵脊梁保民安民——記抗擊山洪泥石流災害中的四川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1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

專題:我國多省市遭遇暴雨襲擊

  8月13日和19日,四川遭遇兩次強降雨過程,致使全省114個縣946.7萬人受災。暴雨洪水引發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以其突發性、隱蔽性、破壞性、規模巨大和持續時間長,堪稱四川洪災歷史之最。

  百分的精神,百分的鬥志,哪最需要,哪最危險,黨員幹部就奮不顧身地衝向哪。

  激情奮戰,忘我奉獻,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堡壘,一個黨員就是一個標桿。

  危急時刻,四川災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共産黨員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把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奏響以人為本的時代強音。他們第一時間從受災區域安全轉移58.2萬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員傷亡,創造了成功避險的四川奇跡。

  “鄉親們在‘512’大地震中九死一生活下來,我們不能讓他們再次受到災難的傷害”

  重民生,重防範,超前作為:黨組織的創新力構築保民安民生命線  

  8月16日,在綿竹市清平鄉的安置點內,元包村村民謝明邦説:“要不是黨員幹部及時組織連夜轉移,我們全家肯定沒命啦!”

  8月13日淩晨,強降雨引發山洪,山洪裹挾泥石流,在清平鄉的狹長山谷奔突,房屋瞬間被掩埋,家園被毀……

  村民肖雪梅説,“當時就聽到有人喊,快出來啊,水來了,沒這些喊話,恐怕就轉移不出來了。”

  如今,“科學預警”四個字,四川山洪泥石流災區老百姓感到熟悉而親切,它承載著四川省各級黨組織在創先爭優活動中釋放的創新力和對災區群眾特別的愛。

  經歷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四川各級黨組織,在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中明白一個道理:對老百姓的事,特別是人命關天的事,不僅要想得深、想得細,更要想在前,做在前,要有科學的預見性。這是他們在災難中用血汗換來的刻骨銘心的體會。

  早在汶川特大地震後,四川省委就組織力量對全省山洪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實施全面排查,逐一落實了監測防範和治理除險措施。今年入汛以來,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省長蔣巨峰多次親臨山洪和地質災害現場,查險情,做決策。同時,省委要求災區各級黨組織把抗洪搶險作為創先爭優的主戰場,突出針對性,發揮創造力,建立一套完備的科學預警機制,構築一條保民安民的生命線。

  汛期來臨後,各地繼續深入開展排查,所有排查發現的隱患全部被及時納入監測防控中。四川省防指、氣象、水利、國土等相關單位加密監測,及時提供最新雨情、水情、汛情和地質災情。

  科學精神、科學機制彰顯黨組織的救災力量。

  清平鄉元包村一組監測員馬青雙説,12日20時,他們接到暴雨預警信息,7個監控點上的16名監控員進入二級應急狀態。當日23時50分,各監控點陸續傳回消息,雨越來越大,清平鄉立即啟動一級預案,所有待命的38名工作人員分成4個組,拉響警笛警報,沿途用擴音器不斷喊話,讓村民們根據撤離方案立即撤離。對只有老人和小孩的“留守家庭”,逐戶敲門確認轉移。“因為我們之前進行過多次演習,所以老百姓比較配合,轉移過程很順利。10多分鐘後,大量的泥水衝過來,我們的村莊瞬間就被掩埋了……”

  12日17時,根據防洪預警中心發出的暴雨預警消息,安縣防洪指揮部向全縣370多個地質災害監測點發出了主動避險指令。高川、茶坪兩個地震極重災鄉鎮的82個高危地質災害監測點下達了主動避險撤離轉移一級指令。各沿山鄉鎮和高川、茶坪重點監測點監測員得到指令後,採取敲鑼、手電閃光、山頂點火生煙等方式馬上將主動避險撤離轉移指令傳給了山區各集中安置點1000余名群眾。“要是動作慢一點,我們全家老小就完了。”14日,返村看到房屋被泥石流沒頂,茶坪鄉千佛村的王庭剛心有餘悸地説。

  面對咆哮而來的滾滾泥石流,時間就是生命,一秒也許就成為生死分界線!四川各級黨組織深知這道“界線”的意義,他們重防範,未雨綢繆,而不當事後“諸葛亮”。

  在汶川縣映秀鎮,8000余名群眾被及時疏散;

  在都江堰市龍池鎮,692名群眾“孤島”生還;

  什邡市,上千群眾轉移無一傷亡……

  在預警中堅守一線的綿竹市清平鄉人大主席、共産黨員劉如松回想那段經歷,感慨萬千:“鄉親們在‘512’地震中九死一生活下來,我們不能讓他們再次受到災難的傷害啊!”

  8月13日起,四川受災區域轉移群眾50多萬人,其中僅德陽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都江堰市的幾處重災區域就成功轉移避險8.7萬人。

  “我們衝在前,離危險越近,群眾就越安全”

  鬥激流,排險情,臨危不懼:共産黨人永遠與人民生死相依

  暴雨如注,山洪肆虐。

  舊痕添新傷,新房變危房……

  “813”強降雨過程覆蓋成都、綿陽、德陽等地震重災區。6天后,又一次強降雨過程,不僅再次覆蓋上述地震重災區,而且向川東、川南轉移,引發多處山洪泥石流災害。

  堅決打贏抗擊特大山洪泥石流鬥爭,誓死保衛人民生命財産安全,誓死保衛災後恢復重建成果。四川省委發出動員令。

  13日,踩著半尺深的爛泥漿、頂著隨時可能落下的飛石,劉奇葆向綿竹清平挺進。夜色正濃,暴雨如瀑。設在綿竹市清平鄉的“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指揮部依舊燈火通明——劉奇葆正在這裡研究部署搶險救援工作。

  還是13日當天,四川災區從機關到基層,從城市到鄉村,在同一時間,向著同一目標,緊急行動!

  在德陽,500名來自各縣市鄉機關的黨員幹部組成10支黨員突擊隊,迅速集結,第一時間奔赴綿竹清平救援;在阿壩,1312個基層黨組織和96支民兵應急分隊奔赴救災一線……

  在汶川,全縣77個部門、392名科級幹部、60名下派駐村幹部、39名援藏幹部,組成14支搶險救援突擊隊奔向鄉村;在安縣高川鄉,出動鄉村兩級黨員幹部、民兵1000多人,調用鏟車、挖機、發電機、對講機等救災設備15台,成功營救被泥石流圍困的2583名群眾;在都江堰虹口鄉,黨委班子成員帶領4個突擊隊,分別向張家壩、付家壩、深溪坪電站、深溪三組重點區域解救被困群眾……

  四川各個行業也紛紛把黨旗插在救災前沿陣地,高效集聚起各種救援力量。

  清平鄉“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發生僅一個小時,一支由13名消防官兵組成的救援力量,就抵達“一把刀”險要路段,搜尋並疏散周圍群眾;

  13日17時,龍池特大山洪泥石流發生不到兩個小時,由20台發電車、20輛疏散群眾的公交車、15支醫療小分隊、50多輛消防車、幾輛裝滿食物的大卡車組成的應急車隊,就邊排險邊向災區挺進。

  14日一大早,阿壩州和汶川縣衛生局從周邊地區的醫療機構抽調70余名醫務人員和9輛救護車組成救援隊趕赴映秀鎮。到當天17時,救援隊共救治傷員120余人。

  為防止二次受災,四川地質專家組成的隱患排查小組在第一時間趕到受災現場,對可能發生災情的隱患點逐一排查。在龍池,成都市國土資源局和都江堰市國土資源局技術人員,對當地展開大災之後的地質災害排查,並針對勘察發現的地質災害特徵提出應對措施。在映秀,專業隊伍對紅椿溝全流域開展詳細調查,基本摸清了泥石流發生的原因、類型、規模及發展趨勢。

  “抗擊山洪泥石流,黨員幹部個個都在拼命!”走在災區,不知有多少群眾對記者説過這樣的話。

  8月13日22時,清平鄉湔溝村值班村幹部高瑞福撥通了村民小組6組組長、73歲共産黨員王永生的手機:“你在哪?情況咋樣?”“我剛剛動員完群眾,現在去看河頭的水。”高瑞福怎麼也沒有想到,那是他與老人最後一次通話。

  13日23時,暴雨傾盆、雷電交加,穿村而過的河道發出巨大的轟鳴,洪水迅速逼近。值班監測水情的王永生、王家相立即一邊搖響手搖報警器,一邊奔跑高喊:“洪水來了,大家快撤!”跑到高處的王家相惦記著年邁體弱的王永生,回頭尋找王永生的身影,借著閃電的光,她看到王永生瞬間被捲入兇猛的洪流……

  “通往深溪三組的道路被沖毀,洪水撕開50米的大缺口,河面寬達三四十米。”“在那裏的竹逸山莊、付家坪兩個臨時安置點裏還有100多名群眾和遊客沒來得及轉移……”對講機裏傳來的訊息驚心動魄。

  8月14日9時,正在虹口鄉查看災情的都江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揚傑得到消息後,冒著大雨趕到河邊,爬上吊車車鬥,穿過50余米寬的洪流滑向對岸,安排群眾搭乘吊車陸續轉移,自己最後一個下吊車。“我要記住您,請問您叫什麼名字?”經歷了驚魂一幕的遊客滿眼是淚,拉著陳揚傑滿是泥漿的手追問。

  “生死在一起,一個不能少!”危難時刻,一個個捨生忘死的共産黨人昂首挺立在抗洪救災最前方。

  在成都市蒲江縣西來鎮白馬村,在齊腰深的洪水中,58歲的鄭海軍、48歲的張繼昌、38歲的任洪濤3名黨員上演“生命接力”,救出鄰居家的老人和孩子。

  在都江堰市龍池鎮東嶽村,一道道洶湧的泥石流卷攜著石頭、樹木、電線桿像脫韁的野馬飛瀉而下,機關幹部朱志勇、雷國田衝進“農家樂”,把30余名遊客集中起來往山上轉移,接著又去營救南嶽村的被困群眾,“農家樂”業主馮敏強勸他們趕快撤離,他們説:“即便死也得在一起!”

  暴雨如注、山洪呼嘯。什邡市鎣華鎮瓦窯村遠離外界,71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廖永壽説:“危險再大也要救人,全村一個人都不能少!”在他的帶領下,村組幹部、黨員用三架木梯搭成出村的“生命通道”,組織群眾轉移;用磚頭砸、鋼釬撬,打開門窗和防護欄,將兩個老人背了出來。30多個小時沒合過眼,廖永壽老書記暈倒在瓦窯村救災現場……

  在四川災區抗洪搶險的10多個日日夜夜——

  駕馭衝鋒舟破浪上屋頂轉移群眾的是黨員;

  在滔滔洪水中打樁固堤保安全的是黨員;

  在山體滑坡的懸崖邊背老人小孩脫險的是黨員;

  在被泥石流淹沒的廢墟中尋找生命、搶救生命的是黨員……

  他們説:“我們衝在前,離危險越近,群眾就越安全。”

  “我們的腳步不停,群眾的精神不垮,災區就大有希望”

  樹信心,克時艱,只爭朝夕:靠得住的“主心骨”讓災區人穩心安

  8月25日,儘管青瓦白墻上還有泥石流的痕跡,清平鄉元包村黨支部書記付興鵬臉上卻露出微笑:“上午全村就可以清除村道上的最後一段淤泥,下午大家就能領取鄉政府送來的蔬菜和糧食種子。”

  付興鵬介紹,“512”地震加上“813”洪災,不少老百姓家裏已是一貧如洗,村黨支部得一刻不停地領著群眾幹,在大幹中樹立信心。

  兩年多前,面對汶川特大地震災害,四川災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頑強拼搏,打贏了從搶險救援到重建家園的一場又一場硬仗,經受住了重大考驗。今天,面對歷史上罕見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一面面鮮紅的黨旗又在災後重建的前沿陣地迎風招展。

  道路可以阻斷,房屋可以沖毀,橋梁可以坍塌,不可摧毀的是抗災救災的信心與力量。

  10多天來,四川災區各級黨組織及時組織群眾轉移,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爭分奪秒地投入災後恢復重建。

  10多天來,省委書記劉奇葆16次奔赴災區,清平、映秀、龍池、北川、廣漢……哪的災情最重,哪最需要,他就出現在哪。轉移、救援、安置、防疫、重建……

  映秀保衛戰、決戰都汶生命線和決戰漢清生命線三大戰役,是四川抗擊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恢復重建最直接的遭遇戰、最艱難的攻堅戰。

  映秀保衛戰——加快處理岷江河道中的壅塞體,加大流量,讓岷江回歸正常河道,讓映秀鎮進水的地方退水,劉奇葆現場指揮;決戰都汶生命線——四川省交通運輸廳黨組在映秀緊急召開會議,商定南北同時推進,24小時施工;決戰漢清生命線——四川路橋搶險隊的共産黨員率先挺進漢清路損毀地段,拉開搶通保通會戰的序幕。

  “在刀鋒上起舞”,8月18日,三大戰役全線告捷。一場眾志成城搶險排危的拉鋸戰在反復較量中,不僅使災區“孤島”快速解圍,更讓災區百姓從黨組織的決心和頑強作風中看到了希望,重塑了信心!

  “我們的腳步不停,群眾的精神不垮,災區就大有希望!”許多黨員幹部這樣説。

  8月22日,根據四川省委的決定,四川省政府在常務會議上提出“對災區以泥石流為主的地質災害以及受災的水利、交通設施等進行全面勘察,提出整治方案”,“完善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規劃”……一條條決策,指向災區更長遠的未來。

  8月22日上午,邛崍市回龍鎮“抗災自救、災後重建動員大會”在鎮政府舉行。24日,燦爛的陽光趕上回龍鎮災後第一個趕場天,鎮上80%的店舖已重新開張營業。

  在安縣,因先林大橋垮塌致使該縣花荄鎮8個村的有線電視信號中斷。8月24日15時15分,2000用戶重新看上了電視。在甘洛縣,8月23日14時,縣抗洪救災指揮部的電話鈴聲清脆響起:經過兩天艱苦奮戰,海棠鎮與外界聯絡的空中橋梁重新搭建……

  頑強和韌勁在災區蓬勃生長,奪回災害損失的一場場戰役相繼打響。

  沖毀的道路正在修通,倒下的電線桿再次立起,坍塌的房屋已被清理,埋在泥沙中的農田逐漸恢復生機……近日,走進達州,洪災肆虐的傷痕尚未完全褪去,生産自救、重建家園的火熱場景不時映入眼簾。

  眉山市三蘇鄉明光村胡永光一家正搶收稻子。在他們的身後,是遭洪水襲擊後倒伏的水稻。洪災後,大家紛紛開展生産自救,清理屋內淤泥、清洗水稻上的泥土、扶正農作物,屋裏屋外,田間地裏,一片積極忙碌的景象。

  不僅搶收,還要搶種“希望”;不僅要從災難中站立起來,還要在重建中實現“起跳”。

  在邛崍市農發局的幫助下,回龍鎮抓緊調整災後農業規劃,改變以往以水稻、玉米為主的作物結構,將搶收出來的農田,種上川芎、澤瀉和小白菜等,借機加快調整品種結構,發展高效農業。

  走進廣安市廣安區厚街小學,只見5名電工正在安裝照明線路,工人正在清除衛生死角垃圾,教師正在搬運桌凳,忙得不亦樂乎。目前,遭受160年未遇特大洪災的廣安城區及沿江鄉鎮38所學校的重建工作,已接近尾聲,8月30日、31日學生均能順利入學,新學期的鐘聲即將敲響。

  四川人民,再次從災難中挺起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