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光彩”來自哪——記我國蓬勃發展的光彩事業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30日 07: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光彩事業16年

  ●到位資金2047.86億元

  ●安排就業592.85萬人

  ●帶動1334.9萬人脫貧

  正如雲朵折射太陽的絢爛,在光彩事業的旗幟下,民營企業家折射出自己的光彩,它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

  光彩事業是1994年由民營企業家為配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發起實施的一項社會扶貧事業。在各地統戰部、工商聯、光彩會的有效組織和各級黨委、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光彩事業以其義利兼顧、以義為先的理念,開髮式扶貧的特色,卓然有效的成果,成為中國扶貧事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6年的歷程,中國的民營企業家們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成績單。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光彩事業累計實施項目19969個,到位資金2047.86億元,培訓人員524.42萬人,安排就業592.85萬人,帶動1334.9萬多人擺脫了貧困,同時各類公益捐贈金額達到1475.38億元。

  義利兼顧

  回報社會與“光彩”同行

  1994年4月23日,國務院發佈《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8天后,在全國工商聯七屆二次常委會議閉幕會上,10位民營企業家發出了題為《讓我們投身到扶貧的光彩事業中來》的倡議書,標誌著光彩事業春芽破土。

  光彩事業的理念是義利兼顧、以義為先。正因為有了創新理念,16年來,光彩事業形成了一些具有自身特點的模式。主要包括:農業開發模式、投資辦廠模式、招工扶貧模式、再就業工程模式、科技投入模式、市場開發模式、移民安居模式、教育辦學模式、國土綠化模式、捐贈幫扶模式等。

  有一組讓人感嘆的數字,而這些數字背後,凝結了農民的兒子、現任陜西榮民集團總裁史貴祿10多年的心血和付出:

  榮民集團幫扶捐助的榮民光彩小學,從2000年到現在,實現了完全免費的義務教育,解決了周邊12個行政村孩子的上學問題;

  從2000年到現在,榮民集團幫助陜西省定邊縣海則梁村拉電、修路、打井等等,總共投入30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支持配合三峽工程建設,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把三峽庫區列為了光彩事業重點地區,先後組織了6次民營企業“光彩事業三峽行”投資考察活動,共簽約投資項目320個,協議投資400億元。一大批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在三峽庫區落戶,為三峽庫區的移民搬遷、推進三峽庫區新農村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重慶力帆集團董事長尹明善的座右銘。三峽工程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是移民,移民的工作重心在萬州。萬州作為光彩事業7個重點聯絡地區之一,除了力帆集團之外,許多民營企業也先後在萬州投資參與國企改造。據統計,目前共簽約項目78個、到位資金84億多元,並建立了萬州光彩事業産業園,投入開發資金11億多元,園區産值突破1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15000個。

  奉節是位於三峽庫區的一個貧困縣,長期以來經濟落後,群眾生活很困難。為改變這一狀況,尹明善把注意力放在“智力扶貧”和“技術扶貧”上。通過向當地工商聯下屬中小企業提供300萬元長期無息貸款,幫助農民開展科學種植養殖業等方式,使當地有了自己的龍頭企業和産品。

  勇挑重擔

  為“老少邊窮”排憂解難

  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積極參與國土綠化,對光彩事業綠化項目進行整體規劃,形成華北、西北地區防沙治沙項目、長江流域水土保持項目和東北及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的荒山綠化項目。根據國家林業局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包括光彩事業在內的非公有制經濟綠化造林面積現已達到20.8萬公頃,佔全國造林總面積的57%。“十五”期間,光彩事業僅在內蒙古的國土綠化和生態建設面積就超過5000萬畝,佔當地生態建設總面積的75%。

  2005年,根據國家扶貧發展十年綱要計劃,內蒙古鄂爾多斯達拉旗旗政府需要在當地生態、生存環境惡劣地區實施整村推進的移民工程。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響應政府號召,按照“生態擴鎮移民、産業拉動扶貧”的理念,將一些符合條件的農牧民整村或分散遷居到新村,其特色種養業和二、三産業為移民創造了充分的就業機會,提供了一條無風險的致富路徑。

  走進東達生態移民扶貧村,已經建好的800多座紅頂磚墻的住宅整齊劃一,這些免費提供的住宅旁邊就是白色的蔬菜大棚,村內醫院、學校、幼兒園、飯店一應俱全。

  “我們中國民營經濟每年為‘老少邊窮’地區培訓1000個人才,把他們請到我們的企業中來,將我們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他們,為其家鄉的經濟振興出力。”這是1994年10位民營企業家對社會的莊重承諾。

  當然,後來的數字遠遠超出了10位發起人的想象:截止到 2009年底,光彩事業累計吸納就業592萬人,培訓人員524萬人。2009年,民營企業吸納了90%的全國新增就業人員。

  從1990年發明中國第一顆速凍湯圓開始,三全集團董事長陳澤民用了20年的時間把三全打造成為一個全國速凍食品行業市場佔有率達27%的現代化大型上市公司。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三全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吸納了大量人員就業。

  2006年,《大河報》上“都來出把力援建新農村”的呼籲引起社會各界強烈共鳴。剛剛出差回到鄭州的陳澤民立即趕到報社帶來了一份“厚禮”:在廠裏已有兩萬多職工的情況下,再向河南省農村勞動力富餘地區提供4000個崗位。

  “可以説,光彩事業參與新農村建設的意義,已超出單一扶貧的範疇。光彩事業正以全新的理念、獨特的模式成為推動部分農村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全國工商聯第一副主席、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全哲洙評價説。

  不僅如此,光彩事業作為一項開放的事業還促進了國際交流與合作。16年來,光彩事業打破地區、國籍的限制,努力搭建國際國內兩個平臺,在發揮國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作用的同時,大力爭取港澳臺和海外工商界人士積極參與,與聯合國有關機構和地方政府共同舉辦系列國際研討會,參加重要國際性會議。特別是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取得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非政府組織特別咨商地位和聯合國貿易發展大會特邀觀察員身份後,使光彩事業走上了國際舞臺。

  展望未來

  目標任務依然艱巨

  談到中國光彩事業未來的任務和規劃,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會長杜青林表示,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實現2020年基本消除絕對貧困現象的目標任務依然艱巨,光彩事業任重道遠,大有可為。

  杜青林提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強化服務職能、打造精品項目、加強對外交流、健全制度機制等方面著手,努力在增強工作科學化水平上邁出新步伐,在拓展扶貧開發的深度廣度上取得新成效,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彰顯新價值,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