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部委動態 >

國務院多項措施劍指菜價上漲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18:1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聞分析:抓好“菜籃子”當務之急在根本

  新華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雷敏)國務院近日召開的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産、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政策措施。

  分析人士指出,這次出臺的政策措施,劍指推動此輪菜價上漲的短期因素,更著眼于解決導致菜價上漲的深層原因。

  今年以來,一些城市的蔬菜價格幾起幾落,大蒜、綠豆等少數品種甚至一度暴漲,引起社會關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此輪菜價上漲,既受産量減少、災害天氣頻發、投機炒作等短期因素影響,同時也受社會分工細化、成本上漲、流通不暢等深層原因推動。

  為緩解城市居民“吃菜難”問題,從1988年5月起,我國開始實施“菜籃子”工程。二十多年過去了,老百姓的“菜籃子”已經大大豐富。並且由於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在我國一些城市已經形成蔬菜産地和銷地分離的格局。比如北京市的蔬菜絕大部分由河北和山東供應,反季節蔬菜則由海南等南方蔬菜基地供應,這種格局的形成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作用的結果。只不過這部分通過“餘缺互補”和遠距離調運吃到的蔬菜自然會比以前貴出許多。

  中國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分析師汪林泉指出,近幾年,伴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部分大城市郊區菜地面積急劇下降,過於依賴外地菜源。而蔬菜屬於易腐爛、不易保存的鮮活農産品,因此一旦蔬菜産地減産或發生災害性天氣,流通和運輸受阻,這些城市的蔬菜供應就容易銜接不上,價格打“噴嚏”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此,國務院要求切實強化“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穩定和增加大城市郊區蔬菜種植面積,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切實增強本地應季蔬菜的自給能力。制定完善蔬菜市場供應應急預案,建立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

  “這並非要求大城市周邊用地都回到原先種菜的狀態,因為社會分工的市場化趨勢是無法改變的。而是要對不同生長特性的蔬菜採取差別措施,確保一定的本地供應量,防止菜價大起大落。與上世紀80年代的保供相比,如今‘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的重點應該是抓流通,要做好産銷地之間的銜接。”商務部市場運行司有關負責人説。

  此外,近年來,城市商業地租不斷上漲,水電、人工成本也一路飆升。在這種情況下,利潤低的蔬菜若與其他利潤高的商品同臺競售,肯定不受商業地産青睞。因此,儘管蔬菜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但在許多寸土寸金的城市新小區,往往很難一步到位配備社區菜市場,許多老的菜市場也常常面臨拆遷的命運。

  因此,國家提出要加強城市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等的建設、服務和管理,在特定時段為流動菜攤開闢專門銷售區域。該負責人認為“這是照顧了蔬菜銷售作為弱勢行業的特性,運用市場化的手段,通過減少流通成本為‘菜暢其流’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