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北京城四區合併57天謀變 兩區合併不是誰吃掉誰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7日 03: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7月10日,原崇文區政府門前,過往行人拍照留念。

  7月10日,原東城區人大、政協搬至原崇文區政府辦公大樓。本報資料圖片 韓萌 攝

  “文、武”不再,只剩“東、西”。今年7月初,最熱的那幾天,流傳多年的“城四區合併”突然成真。國務院批復北京城四區合為兩區,崇文、宣武成歷史。隨着媒體報道,關注度迅速升溫,席捲京城。

  隨後,區劃調整以專家所驚詫的速度進行。7月10日至11日,東城區四套班子搬家,開始集中辦公。7月12日和14日,新西城區委、東城區委相繼確定領導班子。7月16日,西城區搬家,開始集中辦公。進入8月,人員安置已基本結束。昨日,新東城、新西城選出了新的區長。

  不到兩月,城區合併在政府層面迅速推進。而在此次區劃調整中,眾多小人物與大人物一樣,也將迎來他們的命運轉身。

  1 城區合併 多年傳言終成現實

  行政區劃的調整是兩個區的合併重組,不是誰吃掉誰。調整後將推動公共資源的均等化配置,更好地改善南城群眾的生活條件。

  王振,今年62歲,在宣武住了將近一輩子。此次人口普查入戶摸底時,被問到地址,他習慣性地説出了宣武區之後,想了想,不對,現在是西城了。

  60年間城區多次調整

  對於城區合併,王振並不陌生。他説,自己一齣生就趕上了北京合併城區。

  1948年,他在騾馬市大街四川營附近的棉花四條出生,後搬到了宣外地區的海北寺街(後改稱海柏衚同)。

  1949年底,北京市下轄20個市轄區,城區12個。1950年,城區調整合併成9個。

  1952年,9個城區調整合併為東單區、西單區、東四區、西四區、前門區、崇文區、宣武區7個。

  1958年,東單、東四區合併為東城區,西單、西四區合併為西城區,前門區併入崇文、宣武兩區,城四區的格局基本形成。

  “過去我住的海北寺街屬於前門區,1958年那次並到了宣武。”王振原本以為,自己一輩子就做宣武人了。今年6月底,一個親戚來串門時説,宣武和西城馬上要合併了,“以後就是西城人了。”王振半信半疑。

  合併傳言多次被提起

  近年來,王振不止一次聽到城四區要合併的消息。

  五年前,制訂“十一五”規劃時,北京市發改委曾委託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做《北京市城市空間結構調整實施方案研究》,同時委託北京社科院做《“十一五”期間加快北京南城發展思路研究》。兩個方案均提出了“城四區合併”的設想。

  2006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政治學會會員張子云等學者,提出了《關於設立首都特別行政區的設想》,再提“城四區合併”。張子云當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為不對北京奧運産生衝擊,合併應放在奧運後的適當時間。

  此後,“城四區合併”雖也偶爾被提起,但大多是傳言,一直未有確切的消息。所以,王振對親戚的一番話並不在意。

  兩區合併不是誰吃掉誰

  今年7月1日下午,北京市召開四城區區級領導幹部會議,傳達了國務院關於同意北京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撤銷東城區、崇文區,設立新的東城區;撤銷西城區、宣武區,設立新的西城區。崇文、宣武由此成為歷史。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行政區劃的調整是兩個區的合併重組,不是誰吃掉誰。調整後將推動公共資源的均等化配置,更好地改善南城群眾的生活條件。

  但王振總覺得怪怪的,“西城區大柵欄?”“彆扭。”

  2 人事調整 2000幹部一月完成調整

  城四區合併後,人事調整和安置,特別是黨政一把手的去向,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8名黨政“一把手”調整

  7月29日,哈爾濱市召開黨政領導幹部大會,提名北京原西城區委書記林鐸為哈爾濱市市長候選人;林鐸任哈爾濱市委副書記。

  至此,北京原城四區8名黨政“一把手”去向已全部確定。

  幹部公選不受合併影響

  整個7月,劉春(化名)的心情都很糾結。這個宣武區的普通公務員,在機關裏,聽到的全是合併的事兒。

  兩個區合在一起,多出來的人怎麼辦?如何安排?很多同事也有這樣的擔心。“我倒沒什麼,有一些即將提拔的同事,考察得都差不多了,就差正式宣佈,卻趕上了合區。”劉春説。

  同樣擔心的,還有在今年公選中申報原城四區職位的幹部。8月13日,北京市召開2010年公開選拔領導幹部新聞發佈會。北京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幹部調配處處長李世新表示,雖然這次公選遇到了區劃調整,但對公選幹部沒有影響,還是按照公佈的職位去選,對職位沒有變化,對申報的個人也沒有影響。

  2000余處級幹部去向確定

  而就在8月初,東城區發佈消息稱,該區997名處級幹部任職確定,完成了委辦局領導調整和全部處級幹部任職。

  8月中旬,新西城最後一批處級幹部名單公佈。至此,新東城、新西城委辦局合併、調整工作基本完成,2000余處級幹部去向確定。

  東城區一位官員表示,幹部調整7月份已啟動,先從一些比較容易整合的部門開始。但對於委辦局領導的確定,區裏的原則是慢慢調整。

  兩區合併,處級領導崗位必然減少。對此,東城區委確定的原則是:“統一政策、兼顧平衡;堅持標準、人崗相宜;職級不變、待遇不減;內部消化、適當交流”。

  合併前,原東城和原崇文很多委辦局的黨組書記和局長由一人擔任。合併後,將由其中一人出任黨組書記,另一人出任局長。

  多個委辦局副職數量增加

  合併前兩區委辦局的副職不做減少。通過梳理東城區多個委辦局的新任領導,可以發現副職數量大大增加,合併前兩區的副職基本保留。原來一個委辦局副處級幹部五六名,合併後相加變成了十幾名。

  此外,部分處級、副處級幹部因年齡等原因,在此輪調整中不再擔任相應領導職位,但保留級別,即去職保級。另有一些幹部平級外調,或者保留待遇,外出學習。

  對於機關的人事安置,王振並不關心。他想的是,四區合併了,宣武變西城了,能給他帶來什麼?

  3 百姓生活 孩子有望上重點

  原宣武區和西城區合併後,西城區將有15所示範高中,總數甚至超過了此前示範高中數量最多的海淀區。

  一個多月來,張小然對於“西城人”的身份轉變並沒有太多感覺。

  8月18日,這個土生土長的宣武姑娘和男友領了結婚證,依然是在原來的宣武民政局。

  張小然説她的生活有太多符號與宣武相連———生在宣武、住在宣武、讀書在宣武,現在結婚也在宣武,“突然説我是西城人,我無法馬上建立歸屬感。”

  同樣的情緒也在網絡上蔓延,對於崇文和宣武的“消失”,更多老北京人除了惋惜,字裏行間也流露出對往昔的懷念。

  南城兩區房産升值

  相比張小然,從“宣武人”到“西城人”的轉變,讓陳百利突然有了一種無法名狀的自豪感。

  他大學畢業後來京工作,並正式落了戶。幾年前,很多同事在朝陽買房置地時,他在宣武區虎坊橋附近買了一套房。

  “雖是二環裏,但一提起南城,好像就低一等似的。”他説,民間一直流傳“東城富、西城貴、崇文窮、宣武破”的説法,宣武和西城合併則使“宣武破”的説法成為歷史。

  前幾天,有仲介給陳百利打來電話,稱城區合併後房子升值,是否考慮賣房。被他一口拒絕,他更看重的是孩子今後可以享受西城的優質教育資源。儘管孩子還不到3歲。

  西城學籍從天而降

  為了能在西城上學,很多家長都“爭破了頭”。

  合併前,西城區有9所示範高中,宣武區有6所。合併後,西城區將有15所示範高中,總數甚至超過了此前示範高中數量最多的海淀區(11所)。

  一些擁有“名校夢”的家長並沒有一味沉浸在喜悅中。宋梅就是那種“興奮了一下馬上就理智”的人。

  她説,對宣武的孩子而言,考取名校的機會大大增加,進入西城區示範高中的機會也增加了,“但中考看得看真本事,這方面宣武的孩子行嗎?”

  各區教材有差異

  讓她擔心的還有教材問題。“差異最大的是初二物理。”宋梅説,兩區使用的物理教材,在內容和編排順序上也有很大差異。

  西城區教育研修學院負責人説,開學後,將把兩個區從小學到高中使用的所有教材做一次全面梳理,很多細節都需要討論,比如兩區合併後統考難度系數的制定。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曾表示,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將促進北部的優勢資源向南部輻射延伸,推動公共資源的均等化配置,更好地改善南城群眾的生活條件。

  4 規劃更新 南北商業街將打通

  如果王府井商業街成功南延,將比現在大出數倍,獲得數倍於現在的發展空間,並輻射到祈年大街。

  儘管距提出城區合併尚不足兩個月,但兩區的居民已開始憧憬區裏今後的發展和規劃。

  最新的一條新聞是,上月底,東城區召開黨代會,會上傳來消息,王府井大街將南延至祈年大街。

  東城區政府有關人士説,作為老城區,空間受限是原東城區發展的一大障礙。作為“中華第一商街”,王府井大街的發展亦受空間限制。如成功南延,王府井商業街將比現在大出數倍,獲得數倍於現在的發展空間,同時,祈年大街等地接受輻射後,商業服務業發展將獲得極大提升。

  臺基廠大街改造尚存難度

  有專家表示,王府井過去屬於東城區,祈年大街則屬於崇文區,都位於城市中心區,地理優勢明顯,一旦聯合起來將有巨大的發展。但兩者過去屬於兩個行政區域,在統籌發展上存在問題,如今隨着兩區合併,這兩個地區可以非常順暢地進行統一規劃,區域優勢得到最好的整合利用。

  但專家同時指出,王府井大街要南延,必須經過臺基廠大街。目前,臺基廠大街道路較窄,兩側是市委市政府等單位。這一段如改造,難度很大;如保持原狀,很難容納更多的商業設施,也就很難形成南北貫通的商業街。因此只有等待詳細規劃的出臺。

  居民擔憂鼓樓被拆

  最近,鼓樓一帶拆遷的説法越來越多。

  有消息稱,北京將耗資7.3億美元,將鼓樓變成“北京時間文化城”。整個規劃佔地約12.5公頃,包括舊鼓樓大街、豆腐池衚同和張旺衚同、草廠衚同等區域。

  不過,此前東城區歷史風貌保護辦公室負責人曾公開聲明:“我們的目的是保護而不是破壞鼓樓歷史風貌,更不是像有的傳言所説的那樣把鼓樓拆掉”,“東城區像愛護眼睛一樣保護鼓樓”。

  這種擔憂不只是鼓樓,一些居民和專家也擔心,合併之後急於尋求發展的熱望,會不會導致一場商業地産的開發衝動,反而毀了北京原有的傳統歷史文化底蘊?

  5 古都保護 整體保護文化名城

  區劃調整能解決崇文區和宣武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不足的矛盾。

  北京市常務副市長吉林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行政區劃調整,不僅不會對原宣武、崇文的歷史文化造成影響,而且由於調整後各種資源的合理配置,還可以在更高水平上保護和發展崇文、宣武的歷史文化。

  吉林表示,由於行政區劃分割,各區都根據自身特點,各自製定了發展規劃,造成了各行政區之間規劃建設的不統一,甚至出現重復建設、業態雷同的現象。

  他認為,通過推動首都功能核心區行政區劃調整,解決崇文區和宣武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資金不足的矛盾,在更大範圍內對舊城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實現對歷史文化名城的整體保護。

  天橋將成為曲藝集散地

  東城區的20年總體發展戰略規劃中,提出將把古都歷史風貌保護放在重要位置,對以18.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為核心的舊城進行整體規劃。

  此前,原宣武區一直在籌備宣南文化發展規劃,如建設天橋演藝區等,一些項目列入市政府城南行動計劃。

  “區劃調整將加快項目推進。”西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洋説。

  近期,北京交響樂團、北京兒藝擬進駐天橋地區。未來5至10年,天橋地區將形成北京曲藝品種最全、演出場所最多,劇場群眾面積最大、中西文化結合的演藝場所。

  合併打通南北商脈

  而對於老字號來説,城區合併的消息則讓他們看到了商機。張一元等老字號負責人就透露想開新店的打算,認為合併相當於打通了京城的南北商脈。

  “現在都在一個區,審批會更方便,有利於網點佈局。”旗下擁有晉陽飯莊、清華池等老字號的北京翔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説。

  北京老字號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滿來認為,合併有利於實行更統一的老字號發展促進政策。

  “應該會越來越好的。”王振説,對他而言,不管是宣武人還是西城人,生活照舊。他現在最大的心願是早點抱外孫,弄孫為樂。

  女兒婚後在崇文買了房,與王振“東西”相望。有時女兒來看他,老爺子喝點小酒,也會感嘆那有“文”有“武”的日子。

  A14-A15版采寫/本報記者 王佳琳 劉澤寧 湯旸 廖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