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蛇口領潮深圳巨變 讓改革成果惠及每位居民(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10: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蛇口在深圳歷史上創造出無數個“第一”,“蛇口精神”幾乎就是深圳精神的濃縮

  蛇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首發之地,也是打破精神束縛進行各種創新的試驗田。蛇口在深圳的歷史上創造出無數個“第一”,“蛇口精神”幾乎就是深圳精神的濃縮。這塊在中國地圖上的彈丸之地,在改革開放的大旗下,引領著深圳朝現代化的城市發展。今天是深圳特區成立30週年紀念日,深圳30年巨變,離不開“蛇口精神”的鼓舞。在這30年當中,蛇口不僅自身取得了快速發展,由一個小漁村轉變為一個國際化的城區,更引領深圳,在一片鄉村土地上開墾出一座國際化大都市。30年巨變,深圳需要總結,蛇口更應該總結,為自身、為深圳總結。站在特區成立30年的關鍵環節上,試問一下:沒有當初的蛇口,還會有現今的深圳嗎?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答案。反思一下,可以讓下一步走得更好。

  巨變邊陲小鎮變成國際社區

  30年前的蛇口是什麼樣子?對於一個外來人來説,黃進發老人最有發言權,他現年已經80多歲,與蛇口結下了49年的緣分,而直接參與到蛇口的建設,也有38年了。作為當時寶安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黃老第一次接觸蛇口,是在1961年來了解蛇口漁民小學的教學情況。至今他還能夠回憶蛇口留給他的第一印象。“當時的蛇口有捕魚、養蠔、種田三種作業,人民生活不穩定,勉勉強強維持兩餐,是一個只有一片荒山野嶺、海邊沙灘的邊陲小鎮”。

  同樣從學校入手,伍福森老人是蛇口中學的創辦者。在他的印象中,1970年蛇口片區還沒有中學,僅有兩所小學,初中班由兩所小學附設。而蛇口人想讀高中,必須走一個多小時的路程到南頭中學就讀。為了實現“讀小學不出大隊,讀中學不出公社”,1971年,伍福森受命籌建蛇口中學,把灣廈村的一個倉庫作為教室,創辦起了最初的兩個班級,每個班級僅有二三十名學生,後來陸續把兩座小學附設的初中班搬遷到現在的地址,如今蛇口中學已經是一座現代化的教育搖籃。

  蛇口的變化,原住村莊的變化最有説服力。改革開放之前,蛇口區的灣廈村十分貧困,村民都是靠種田、打魚謀生。在村支書莫錦華眼裏,1978年,一個勞動力忙了一天農活才掙兩分錢,造成村裏的年輕人,尤其是男青年,都設法“逃往”香港謀生,“男的幾乎都跑光了,就剩下婦女,村內勞動力脫節,生産上不去,留守村裏的婦女就成為生産主力,她們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把整個灣廈村支撐起來”。現如今,逃亡香港的村民相繼返回村莊,而留守婦女的地位因此也得到了所有村民的尊敬,每年“三八”期間,村委會請全村婦女吃一頓飯,並組織婦女出外旅遊,這一歷史原因形成的傳統,一堅持就是20多年。

  現如今,站在新建成的住宅小區半島城邦附近的海景觀光帶上,一座國際性的住宅小區面向全世界銷售,騎自行車休閒的、帶著耳機跑步的白皮膚面孔,以及穿著短褲站在海邊享受海風的黑人面孔,都顯示出蛇口這塊地方,已經朝著一個國際性的休閒社區轉變。

  “這裡是深圳與國際接軌最近的地方,是深圳外籍人口最為集中的區域,在整個中國應該也算是最密集的區域。”蛇口一老村委委員向記者介紹。

  總結30年改革經驗珍存

  深圳的三十年,也是蛇口的三十年。蛇口對於改革開放的感激之心更是超越其他區域,在深圳30週年慶典到來之際,蛇口人早早準備好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不僅僅是展示蛇口的變化,更是對蛇口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總結,這些經驗值得蛇口人永久記憶。

  臨近特區三十週年慶典,蛇口街道專門下發了《蛇口街道慶祝深圳特區成立30週年活動方案》的通知。

  上周,在半島城邦休閒會所,一場“蛇口人與深圳特區30年同行”的座談會舉行,組織方邀請了特區成立30年間在蛇口生活、工作、創業的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共同座談,分享特區成立以來各自的成長經歷和對改革開放的認識。這些人包括原蛇口街道黨委副書記黃進發,原南山開發集團黨委書記、大鏟社區老年人協會會長李鶴松,蛇口灣廈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莫錦華,原蛇口中學、東灣小學校長伍福森,蛇口街道民營黨委委員、深圳市海昌華海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梁棟等等。他們在蛇口工作和生活,奉獻了自己的青春,見證了蛇口的歷史變遷,每一個人講出的故事,都是蛇口每個領域的30年變遷史。在座談會上,每一位人員都是發自肺腑感激改革開放的政策,感激蛇口這塊改革開放之地。

  除了人物口述改革史之外,蛇口街道還收集、記錄蛇口30年來發展歷程的有關文字和圖片資料,製作回憶錄,對蛇口過去的30年進行系統的回顧和總結。該回憶錄設計成為蛇口街道對外宣傳資料,通過《蛇口30年回憶錄》,向外人展示蛇口形象,深化蛇口精神。

  為讓蛇口人同慶特區成立三十週年,蛇口街道還在本週舉行了慶祝特區成立三十週年文藝演出,通過一場富有蛇口特色的文藝表演,刻畫出蛇口人艱難起步,克服重重困難建設特區家園的畫面,通過歌舞的動態形式展示特區成立30年來蛇口的滄桑巨變和蛇口人意氣風發的豪邁情懷。

  同時,蛇口街道還緊跟時代的要求,在深圳打造特色街道之際,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到街道展開調研工作,通過向專家介紹蛇口街道“新型社區運行機制”的運作背景、思路和具體內容,由專家對該機制進行研究探討,提出具體的意見和建議,以此深化完善該運行機制。專家總結街道近年來通過改革發展取得的經驗成果,凝結提煉成新的“蛇口模式”,以專家調研論文集《蛇口街道新型社區運行機制》對外展示。據介紹,這項工作將持續到年底。

  再出發讓改革成果惠及每位居民

  蛇口,伴隨著改革開放的哨聲不斷滾滾向前,發展到現階段,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站在特區的而立之年,蛇口需要站在新的起點上,向未來的30年挺進。

  蛇口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韓江針對特區成立30週年,在一個座談會上談到,蛇口30年敢闖敢試、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為蛇口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比如在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建帶工建”、和諧社區建設、文明街道創建、社區管理和服務、居民自治、志願服務、城市建設和管理、“一格三員”綜合治理等方面,得到了國家和省、市的肯定,轄區群眾也享受到了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不過,30年彈指一揮間,現在的深圳特區正處在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歷史關頭,建設和諧深圳、效益深圳,是擺在特區人面前的光榮任務。蛇口作為‘深港創新圈’的橋頭堡,在新的起點上,更需要當代蛇口人繼續在‘蛇口精神’的感召下去拼搏,用心血、智慧和汗水去創造新的未來,爭當新一輪科學發展的排頭兵。”

  而從蛇口出生,又從蛇口走出去的深圳市政府副秘書長陳文江,更是對家鄉的未來發展提出前瞻性的建議:蛇口街道應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拿出特區開創初期敢於“殺出一條血路”的創業勇氣,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努力做好工作。首先,在社區管理手段和社區服務方式上進行大膽創新,貼心服務群眾,服務轄區企業,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轄區環境,力爭在打造和諧社會建設示範區的工作中有新的作為。再者,在舊城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邁出新的步伐,結合15公里濱海休閒帶建設、內伶仃島生態環境保護及開發利用等工作,著力營造舒適、宜居的城區環境,力爭在打造生態建設示範區的工作中有新的建樹。最後,依託香港、依託大沙河創新走廊及前後海片區的規劃建設、依託蛇口工業區,全面提升蛇口的産業結構,大力發展配套服務業,帶動蛇口經濟整體提升,力爭在打造科學發展示範區的工作中有新的貢獻,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蛇口的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