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轉型期內的徵地紛爭(環球走筆)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6日 06: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有關“徵地”的新聞近期頻繁見諸印度報端,北方邦因徵地導致警民衝突的消息便是一例。

  北方邦政府計劃修建一條從首都新德里衛星城諾依達至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的高速公路,公路的貫通將大大改善這條黃金旅遊線路的交通狀況。該高速公路項目已正式啟動,由於徵地補償款數額沒有達到農民的要求,北方邦數個村莊的村民從8月初開始舉行抗議活動,要求提高補償款。不久,抗議演變成騷亂,導致3名農民被警察打死,數人受傷。悲劇發生後,邦政府派出特別代表與農民談判。政府建議,徵地補償款提高20%,考慮對被徵用土地上的樹木、莊稼和水利設施進行折價補償,併為喪生農民的家屬發放100萬盧比(1美元約合45盧比)的賠償金。這些建議基本得到了農民的認可。

  近年來,印度因徵地引發的民眾抗議和警民衝突事件不斷上升。例如,印度塔塔集團旗下的新汽車製造廠就因無法與農民達成一致,去年不得已退出西孟加拉邦,另謀他處。今年7月,安得拉邦因電廠徵地問題引發衝突,導致2名農民死亡。有的邦還因徵地問題,不得不擱置“經濟開發區計劃”。

  徵地紛爭在印度社會各界引發激烈爭論,有人批評當地警察處理此類事件的做法和能力,還有人嚴厲聲討印度現行的《徵地法案》。法律界人士在媒體撰文指出,目前的《徵地法案》形成于19世紀末的英印時期,徵地過程在法律層面上就已忽視了中小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印度農業部表示,將對徵地政策進行調整,以向農民利益傾斜,並建議修改《徵地法案》。

  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徵地紛爭不僅僅是簡單的補償款數額問題。在西孟加拉邦幾起糾紛中,政府提出的補償方案其實已較為合理。比如信格爾地區,政府擬補償一年收穫一季的農田每公頃4.6萬美元,一年收穫兩季以上的土地每公頃6.3萬美元。那些反對政府徵購土地的人,往往不是真正的土地所有者。印度的土地私有化進程,使得大量農田集中在地主手中,他們擁有土地卻不一定耕種,鉅額的政府徵地補償顯然比日益微薄的田租更具吸引力。這也就是儘管各地抗議聲四起,但徵地計劃依然能進行到底的原因。一些被徵地的地主就曾“感言”,還得感謝那些抗議者,因為只要一有抗議,地價就成倍地往上翻。

  真正堅定的抗議者其實是租賃土地耕種的佃農和擁有少量土地的自耕農。一旦失去土地,他們就失去了謀生的手段和基本的保障。儘管政府承諾工廠或工業園區建成後,將解決大批當地人就業,但農民們仍充滿疑慮。在很多情況下,農民無法保障自身的權益,還往往成為大地主和地方政治勢力實現利益最大化的工具。一些地方政治勢力積極介入紛爭,目的就是在農民人口占絕大部分的地區贏得政治支持,有的私下裏還可獲得鉅額經濟利益。

  印度政治評論家指出,當前此起彼伏的徵地紛爭雖然是一個國家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型期內無法避免的衝突,但是在印度,各種政治勢力都想借此機會打擊對手,壯大自己,因此衝突被擴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