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汶川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集中暴發 震區新城受挑戰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5日 18: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我國多省市遭遇暴雨襲擊

  8月16日,汶川映秀鎮新城全貌,水位略有下降。8月13日暴發的泥石流截斷岷江,新城被淹,那時距離交付只有10多天。

  都江堰龍池鎮栗坪村余慶秀家的樓房被泥石流灌進半邊屋子,地震前那裏未發生過泥石流。

龍池鎮南嶽村被掩埋的農家樂。本報記者 楊萬國 攝

  ■ 核心提示

  在今年汛期大暴雨誘發下,汶川地震重災區的地質次生災害集中暴發。

  8月20日,四川省對外發佈“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受災情況,截至8月19日,已造成全省576萬人受災,發生較大規模的地質災害75處,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約68.9億元。

  作為地震極重災區的綿竹清平、汶川映秀以及都江堰的龍池三鄉鎮,也是此次受災最嚴重的地方。

  專家指出,山區地震誘發的地質次生災害將持續10年以上,其中5年內是高發期。由地震引發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山洪形成災害鏈,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考驗四川。

  四川省政府加強群防群測等四項舉措,應對防災新難題。

  “這次受損程度是地震的5倍。”8月17日下午,唐維元背著哇哇哭個不停的女兒,滿面愁容地看著自家深埋在泥石中的“明苑”農家樂。

  “地震房子裂了還可以加固,倒了還可以掏出一些東西。現在泥石流淹過,啥也沒有了”,唐維元認為,此次泥石流給龍池造成的損害程度是汶川地震的5倍。

  震後著力打造“國際山水旅遊度假小鎮”的都江堰龍池鎮,以農家樂為主導的震後重建搞得風生水起。

  唐維元的“明苑”是龍池鎮南嶽村最早開業的農家樂。汶川地震,農家樂房屋被震裂,她和姐姐唐維淑兩家貸款、借債,湊到70萬元,重新加固、裝修。去年5月1日,她們能同時接待40人的農家樂順利開業。

  唐維元説,就在她期盼著早日還清貸款時,8月13日的泥石流讓她的希望頃刻化為泡影。

  “想到嚴重,沒想到這麼嚴重”

  連日暴雨,都江堰龍池、汶川映秀、綿竹清平,這三個地震重災鄉鎮暴發的泥石流均超預料

  8月17日,記者在龍池南嶽村看到,沿河岸的數十棟黃白相間的小別墅,都被埋在泥石中。這些小別墅農家樂,有村民貸款自建,也有和成都市民聯建等形式建起來的,投資從幾十萬到兩三百萬不等。

  “汶川地震後,我們預測到泥石流等次生災害會很嚴重,但沒有想到這麼嚴重。”許強告訴記者。

  許強是《汶川地震地質災害專項防治規劃》編制組組長,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內權威的地質災害專家之一。

  8月13日,暴雨雲團沿著龍門山脈弧形推進。

  當日下午1點,都江堰市龍池鎮開始出現大暴雨,下午3點,特大山洪泥石流開始在龍池暴發。龍池鎮沿龍溪河18公里長度範圍內有50多條山溝同時暴發泥石流,比地震當年汛期後發生的泥石流增長近4倍。400萬立方米的泥石淹沒了龍溪河兩岸無數新建的農家樂。

  到14日淩晨,暴雨雲團抵達映秀。

  8月14日淩晨3時,短短2小時映秀降雨量達163毫米,映秀紅椿溝的泥石流終於暴發。7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衝出紅椿溝,截斷岷江。改道的河水頃刻淹沒了即將完工的映秀鎮新區。

  都江堰的龍池、汶川映秀、綿竹清平,這三個地震重災區鄉鎮,此次泥石流暴發規模都超出預料。許強説,震區許多幾十年沒有出現過泥石流的溝,此次都暴發泥石流。

  8月13日,綿竹清平暴發泥石流後,他第一時間趕到清平實地調查。

  “大溝小溝,幾乎溝溝都發”,許強介紹,在清平鄉沿綿遠河近3公里之內,有10余條山溝同時暴發山洪泥石流。最終,清平鄉附近山洪泥石流衝出量達600萬立方米,被認為是國內近幾十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山洪泥石流災害。

  四川省政府20日通報,截至8月19日17時,此次強降雨共引發較大規模地質災害75處(其中滑坡30處、崩塌6處、泥石流39處),576萬人受災,全省因災直接經濟損失約68.9億元。

  清平鄉預警範本

  當地今年已進行3次泥石流預警演練,熟悉撤離路線;此次深夜遇災3000人成功撤離

  “要不是政府及時通知,並組織連夜轉移,我們全家肯定沒命了。”清平鄉圓包村村民謝明邦在事後仍心有餘悸。

  綿竹清平的成功疏散最具典型,當地泥石流在深夜暴發,暴發前,當地成功組織轉移,避免了重大傷亡。

  據悉,在泥石流災害發生的前三天,清平鄉就接到暴雨預報,各地質災害監測點開始24小時監測雨情。

  8月12日16時33分左右,綿竹市國土資源局接到四川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及綿竹市氣象局預報信息,未來48小時內有一次大雨至暴雨過程。經分析,強降雨引發崩塌、滑坡、泥石流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綿竹市國土資源局分別在17時39分和18時,向各山區、沿山區鄉鎮傳達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和防災要求。

  當日18時左右,清平鄉開始降雨,至晚22時,雨勢加劇。晚23時40分,綿竹市國土資源局迅速要求清平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危險區內人員撤離。

  就在那天晚上8點,清平鄉7個監測點的16名監控員進入二級應急狀態。此時,村幹部開始挨家挨戶通知村民們隨時做好撤離準備。

  晚12點,清平鄉組織全鄉機關幹部到各村組發佈疏散撤離警報,並組織危險區內的3000余人按預定路線向清平鄉政府轉移。

  13日淩晨1時左右,鄉境內大規模暴發群發性山洪泥石流,因疏散轉移及時,目前為9人遇難,5人失蹤。

  許強從地震後一直關注著清平,多次到清平進行調研。

  他認為,清平的成功除了前期預警,果斷轉移外,還得益平時的演練,“平時給群眾都發了‘地質災害明白卡’,上下寫清楚自家附近哪可能有滑坡,哪有泥石流。發生災害後,往哪跑。老百姓做到心裏有數,災難來臨前才不會慌亂”。

  清平鄉黨委書記付興和介紹,地震後這兩年,每年進入5月1日以後,清平就要進行這方面演練,今年已演練了三次,通過演練讓村民熟悉撤離路線。

  寧聽罵聲,不聽哭聲

  震後四川災區形成防災共識,為避免巨大死傷,寧願深夜轉移群眾而背負小題大做罵名

  8月12日以來,四川遭遇的泥石流災害雖然“超出想象”,但全省提前實施預防避讓,撤離群眾1.8萬人,避免重大人員傷亡事件發生。全省因災死亡16人,失蹤66人。

  其中,尤以都江堰龍池、綿竹清平和汶川映秀成功避險最為典型。

  四川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站長李雲貴認為,這3次地質災害,如果不及時撤出,至少有50%的人將有生命危險。

  “寧願聽罵聲,不要聽哭聲”,蔣俊説,這是地震後,四川省國土廳應付地質災害的原則。

  他介紹,因為泥石流難以預測,深更半夜通知群眾轉移,有時卻平安無事,一些老百姓就認為政府小題大做,會罵人。“但是一旦撤離晚了,巨大的死傷就難以避免。”

  這顯然成為震後四川災區防災共識。都江堰龍池鎮鎮長楊源寶告訴記者,“寧願錯撤100次,也不能錯過一次”。

  防洪與防泥石流並舉

  泥石流截斷岷江,即將交付的映秀新城被淹,面臨二次重建;省官員表示,重建規劃沒問題

  紅椿溝70萬立方米的泥石流,讓震源映秀是否原址重建的爭論再次興起。

  震後,映秀原址重建。地質專家們為此進行週密論證和規劃,映秀周邊的山體上,築起防護鋼網和密密麻麻的防滑坡,力圖保證映秀安全。

  但緊挨新城的岷江被忽略了。

  8月14日,來自紅椿溝的泥石流,輕而易舉地截斷岷江。波濤洶湧的江水迅速改道,淹沒映秀新區。那時,距離新區交付只有10多天。

  東莞援建,總投資1900多萬元的映秀水廠,所有的設備都已安裝到位,馬上將投入使用,在這次泥石流中徹底報廢。

  東莞援建的大片安居房,被洪水淹沒,浸泡5日。目前是否安全,還待檢測。

  東莞還為映秀新城建設了全部的地下市政管網、線路。

  東莞援建者稱,這次泥石流過後,很多下水道被石塊堵滿,無法沖洗。映秀面臨二次重建,必須把鋪好的瀝青路面挖開,把管道挖開,然後重新鋪設管道,再鋪路面。“這付出的代價,付出的努力,將是之前的兩三倍。”

  映秀新區的綠化基礎工程也已完成,此次也被泥石流毀掉。

  映秀鎮鎮長徐紅軍初步估算,映秀鎮在這次的泥石流災害中,損失約6.3億元。

  “當初重建規劃沒有問題”,許強告訴記者。他認為,映秀被淹,並不能説當初重建時對地質災害評估不夠。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副處長蔣俊向本報記者介紹,四川震後重建,全部重建點都進行了嚴格的地質災害評估。“但是震後地質次生災害隱蔽性強,變化很大”,蔣俊坦誠,確實有一些當初評估沒有問題的重建點,現在都被泥石流淹沒。

  記者從汶川縣獲知,目前地質部門正在對映秀周邊地災進行進一步調查評估。

  四川省副省長黃彥蓉強調,在加固、修復房屋中,要充分考慮如何防洪水、防泥石流災害,地下填充物和一樓梁柱的硬度、抗沖刷能力都要有所提高,讓映秀更加安全,給老百姓提供安全舒適的住房。

  目前,映秀依靠在新城邊築起一道十多米寬,接近200米長,5米多高的臨時土壩,暫時擋住了洶湧岷江。

  汶川常務副縣長羅爾基木此前表示,映秀將在新區進行二次重建。

  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映秀新城邊,將修建一條永久性的大壩,抵擋可能再犯的岷江洪水。

  龍池慎重二次重建

  地震後3至5年泥石流高發,針對龍池是否緩建,都江堰官員表示,儘快重建但慎重防災

  映秀可以築壩,擋住未來可能被改道的岷江洪水。但對於龍池鎮南嶽村,他們已沒有退避空間。

  村民唐維元説,原來村裏的龍溪河道只有20多米寬,河道邊是一條公路,村民的農家樂分佈在公路裏側,背後緊靠高山。植被茂盛的龍溪河溝,幾十年來從沒有發生過泥石流。

  現在,河道變成了上百米寬,卡車一樣巨大的石頭掩埋了公路,村民漂亮的小別墅跑到了河道中央,大多數只露出殘破的房頂。

  專家的講解和政府的宣傳,讓南嶽村的村民都明白了,大地震後的泥石流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現在不敢再建,現在已背了一身債,如果建起後,再遇到更大的泥石流怎麼辦”,唐維元擔憂地説,一些鄰居準備搬離南嶽村。

  不過更多村民表示對家園堅守。龍池有國家森林公園,震後2年,農家樂恢復很快。

  許強告訴記者,大地震後的3至5年,正是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高發期。

  劉啟平是龍池鎮雲華村支書。他説,他剛和都江堰市一位領導私下討論過這個問題,“泥石流的陰影起碼還有三五年,重建能否緩一緩,等山溝裏該衝下來的泥石衝下來,山坡上地皮穩定一點再開始重建?”

  劉啟平説,“這又涉及到過渡期安置、村民生活補助誰來發的問題”。

  劉啟平説,都江堰市領導表示,這需要大“政策”,要更上層領導決定。目前需要收集數據和民意,再綜合考慮。

  17日,都江堰市市長助理高山表示,目前龍池正在進行進一步的地質災害評估,“還是要儘快重建的。等災害評估結果出來後,由專家進行選址和規劃。我們慎重對待次生災害”。

  監測全省兩萬多隱患點

  地震改變了地質災害參數,防災面臨新課題,四川以群防群測等4項舉措應對新難題

  汶川地震是我國首次遭遇的山區高震級地震。他使我國地質災害防治面臨一個新課題。

  許強説,地質災害的很多固有特點和常規技術參數,在地震後都發生了變化。以前的泥石流流量計算公式現在都不適用了。

  他認為,震後次生地質災害將持續10年以上。之後地質生態才能慢慢恢復,基本固結則可能需要15年以上。

  作為滑坡領域研究的權威之一,何思明認為,震後主要次生災害就是泥石流,防範泥石流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弄清這條溝暴發泥石流的臨界降雨量,然後在溝裏裝上自動雨量計,監測這條溝的降雨量,達到臨界參數,及時預警,避免傷亡。

  他説,這些需要學界的努力,也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更大的投入和支持。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地質環境處副處長蔣俊告訴記者,四川已經意識到地震次生地質災害的嚴峻,已從4個方面大力加強災害處置。

  這4方面分別是監測預警、應急除險、工程治理和搬遷避讓。

  四川震後加大了群防群測建設力度。

  “省長強調,要把群防群測落實在操作層面上”,蔣俊介紹,目前全省28000多個隱患點都落實了監測員,監測員由村幹部或災害點附近農民擔任,他們享有補助,每天要查看災害點變化,在監測本上做日記。監測員背後有村幹部擔任的責任人,負責監督。

  在政府層面,地質部門和氣象部門建立了聯席預警制度,加強會商。預警信息以往發到縣級,現在則發到村組,具體到監測員手機上。

  對於災害點小,處置簡單的一些隱患點,採用應急除險辦法,比如爆破危岩。

  而對於災害規模大,威脅性很大的隱患點,則採取工程治理辦法。

  對於災害點規模非常大,威脅性很急迫的隱患,沒有辦法進行工程治理的,則組織搬遷避讓。

  蔣俊介紹,2008年10月,國家批准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規劃》,其中2334處較大隱患確定為工程治理。規劃要求兩年完成,目前已經完成一半。

  蔣俊説,此次山洪泥石流災害,許多災害隱患點發生了變化,還有新增的隱患點。目前地質部門正在調查,最終拿出處置方案。

  新老地災不斷疊加。蔣俊坦承,四川今後較長時間內,應對地震次生災害形式嚴峻。

  許強説,“人幹不過天,也幹不過地,急不得”。

  本報記者 楊萬國 四川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