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深圳將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用民主保證百姓利益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08: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過去30年,經濟特區為中國貢獻了什麼?未來30年,特區還能為中國貢獻什麼?昨日,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人民日報》、《求是》雜誌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聯合主辦的“經濟特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討會”在深圳召開,來自深圳、珠海、汕頭三大特區的官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120多人共同進行了研討。

  深圳是起點最小成就最大特區

  8月26日,經濟特區將迎來30歲的生日。過去30年裏,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成長為一個國際化、現代化的先鋒城市,年均增長25.8%,累計創造了5.78萬億元的GDP,實現中央各項稅收1.23萬億。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表示,“深圳經濟特區30年來不辱使命,敢為人先,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發展史上的奇跡。”

  30年來,深圳充分發揮經濟特區的窗口、試驗田、排頭兵和示範區的作用,為全國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了歷史性的探索和貢獻,較好地實現了中央當年建立特區的戰略意圖。人民日報社副總編馬利表示:“如果小崗村的紅手印是改革開放的星星之火,深圳就是改革開放的旭日朝陽。”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表示,深圳是改革開放初期起點最小但取得成就最大的特區。“深圳在先行先試、改革開放方面成就輝煌,堪稱典範。”

  “五化”聯動給浦東許多啟發

  深圳特區三十而立,它最值得人們珍視的經驗是什麼?《求是》雜誌總編輯張曉林表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深圳30年來最值得總結的寶貴經驗。

  全國政協常委李君如分析説,深圳經濟特區最重要的經驗有4條:在思想解放中發揮區位優勢;改革創新求得快速發展;建立人才高地吸引全國人才;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吸引大量勞動力來深圳。

  上海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高宏則表示,“深圳的奇跡是利用我們執政黨的優勢,把很多的資源很好地整合起來,實現了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國際化、信息化的聯動。”他表示,拉美的城市化進程由於工業化滯後,最後創新了倒退,而中國的“大三線”和“小三線”建了很多企業,但因為城市化跟不上而難以發展。他表示,深圳給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提供了很多的啟發和激勵。

  未來改革必須把握三個導向

  前30年,深圳破繭成蝶,一飛沖天,而未來30年,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直言:“容易好改的全改了,剩下的全是難的了。以前先行先試給大家帶來利益,現在先行先試碰到各方面的利益阻礙……第二次解放思想,這個不亞於前面殺出一條血路的難度。”

  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勁松表示,未來深圳的改革必須把握策略,堅持問題導向、民生訴求導向、公民政治參與導向。“改革要形成工程化的操作。有一個總體設計、分步分階段實施,只要上了馬,就不要下馬,這樣改革才能産生效益。”

  以前,深圳是要從制度當中突破,解決生存和發展問題,現在深圳則是要走出一條新路,面臨的很多問題具有共性。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宣傳部長陳高宏表示,深圳未來應該更加注重城市的功能和品質,在産業上更加重視高端和高效,在整個社會構建上更加重視人文和人本。

  特區要“特”在先行先試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場特區還要不要特下去的爭論席捲全國,而現在,隨著政策的普惠化和其他城市紛紛謀劃各自的發展戰略,深圳面臨的外部環境已經大大不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現在這個爭論應該平息了,特區還要特,特不是爭優惠,而是爭先行先試。”

  “深圳的下一步發展要依靠更多的創新和産業升級。”盧中原表示,深圳的産業升級應立足於現有的技術層次高、産業層次高、智力資源豐富的優勢,著力發展戰略型新興産業,特別以綠色、智慧、可持續為特徵的新能源革命為代表的技術革命、産業革命。

  文化與科技融合是深圳文化建設的顯著特徵。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司長于平對深圳的文化産業比較了解,他建議深圳應建立文化創新體系,特別是深圳有條件謀劃高科技含量産業化運作的音樂劇産業。“深圳的演藝創作有質量,但是缺數量;有産品,但缺産業……美國有好萊塢、印度有寶萊塢……深圳能不能打造一個‘百藝匯’?”

  政府決策要與民生需要結合

  也有不少專家將深圳的未來指向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李君如表示,深圳除了要繼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還要配套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特別要讓深圳的市民在深圳的改革開放中有更多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社會建設情況比較複雜,要解決醫療、教育、社保、養老等問題……但政府不能為所欲為……政府決策一定要和老百姓的真正需要結合起來。只有用民主的力量才能保證決策的科學性、準確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黨組成員韓俊則提出了社會建設的課題,他建議深圳,必須要讓外來人口子女融入公辦學校促進外來人口融入城市,讓農民工逐步融入企業建立和諧穩定的勞動關係,促進農民工融入社區改善基層治理,強化公共服務均等化促使外來人口融入公共服務體系。“作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深圳在外來人口管理體制改革上可以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為全國的城鎮化提供可作借鑒的經驗。”

  南方日報記者黃超

  實習生孫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