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調研行]湖北--把創新寫在發展的旗幟上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05: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武漢東湖自主創新示範區光谷廣場。

  胡報攝

  一樣的快捷,一樣的安全;一樣的舒適,一樣的方便:最高時速120公里,可連續行駛500公里以上……不一樣的是,這是一輛純電動客車。今年6月,客車又一次載著四方賓客,從武漢安全駛抵襄樊。令人稱奇的是,這車的研發人,是一名農民發明家,名叫曹青山,現在是襄樊高新青山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只是湖北千軍萬馬科技創新大軍中的一員。

  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説,自主創新是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湖北突出的優勢在科教,崛起的希望在創新。要把自主創新寫在湖北發展的旗幟上,努力實現湖北科教資源優勢向經濟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的轉變,加快構建促進中部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湖北,已經吹響了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集結號。

  做強光谷,更放大光谷

  這裡是中國第一根光纖、第一套獨具自主知識産權的超長距離光傳輸系統誕生的地方。

  這裡是主導制定了5項國際標準、80項國家標準、110項行業標準,擁有6300多項專利的地方。

  這裡,國際金融危機吹不“冷”。2009年至今年7月,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在25%以上。

  她,就是被譽為“中國光谷”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從光電子信息産業起步,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現代裝備製造、高新技術服務業四大産業闊步向前,今天的光谷,已成為湖北乃至整個中部地區高新技術産業的制高點,輻射和帶動了全省自主創新和新興産業的發展。

  2009年12月8日,繼北京中關村之後,武漢東湖開發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示範,意味著引領和放大。

  光谷是領跑者。“光電子信息技術起源歐美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在這個領域,我們一直受制於人。但正是依靠了我們的科技創新和光谷建設的集聚效應,中國光電子信息技術和産業發展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領域的技術與産品領先世界。”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峰火科技集團的當家人童國華告訴我們。目前,光谷的光纖光纜生産規模已居世界第一,國內市場佔有率達55%,國際市場佔有率達25%。一根長1米、直徑50毫米的光纖棒,國際上通常只能拉長到1000公里,光谷人卻把它拉長至2000公里。

  下一代光盤産業,光谷人同樣領先一步。2009年1月,由武漢光谷新光電公司與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等機構集體攻關研發成功的“紅光NVD高清視盤機”在光谷全球首發上市,打破了西方數十年行業技術壟斷,迎來光盤産業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新跨越。

  科技創新,不僅創造奇跡,更創造效益。光谷現有規模以上企業900多家,是中國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省長李鴻忠意味深長地説:光谷,在“谷”不在“光”。

  光谷是輻射器。今年1月,光谷企業華工科技在毗鄰武漢的鄂州葛店經濟開發區建起了“分號”——葛店激光産業園,將高性能數控等離子切割成套設備生産項目“外遷”至鄂州。今年上半年孝感分園創造了1.23億元的産值。

  隨著光谷的“光速”發展,土地資源相對緊張,而武漢城市圈內的8個中小城市,卻常常因“築巢難引鳳凰來”而發愁。“所以,我們通過興建‘園外園’、招商合作、研發合作、人才交流、管理輸出等多種方式,助推周邊地市高新産業發展。”東湖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盧勝説。目前,東湖開發區已在武漢周邊地市,先後建設成中國光谷孝感光電産業園、咸寧産業園、仙桃産業園等一批分園區。僅葛店分園,就有20多家光谷企業在此投資,年增加高新技術産業産值5億元以上。

  光谷是風向標。在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過程中,2009年在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最嚴重的情況下,光谷交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單。當年,東湖開發區以43.4%的驚人速度實現跨越增長,全年2200億元的高新技術産值,佔到了武漢工業總産值的四成。如今的東湖開發區,儼然已成為武漢三鎮之外的“第四鎮”。

  向光谷看齊,向創新致敬。湖北其他地區,高新技術産業同樣高歌猛進。

  荊門市主抓“循環經濟”,通過科技創新,已形成粉煤灰、廢氣、廢渣,乃至廢舊電池、廢舊電視、冰箱、電腦等“變廢為寶”的多條循環産業鏈。僅廢棄資源再利用就為荊門相關企業增效60億元以上。

  宜昌市著眼“綠色增長”,在磷礦開發上,利用自主創新技術,改寫了“嫌貧愛富”低層次開發的歷史,把低品位的磷礦吃幹榨盡;食品醫藥産業百舸爭流,大小企業競相推陳出新。如今,宜昌産品以綠色優勢,創造了6個産品産量世界第一、兩個亞洲第一、11個全國第一。

  高新技術産業,已成燎原之勢。過去被當作邊角余料的黃磷,在湖北被加工轉化為磷酸鐵鋰,成了電動汽車電池的先進原料。前不久,國家批准建設22個新能源研發中心,有4個花落湖北……去年,湖北高新技術産業完成工業總産值4038億元,增長22%,實現增加值1331億元,增長20%,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10.4%,佔全省工業的比重達到28%,全省的産業結構逐漸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