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部委動態 >

13省市公選廳局級幹部逾300名 規模創歷年之最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2日 17:5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廣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規模創歷年之最,公選已成選拔幹部一種必要機制,且公選幹部級別越來越高

  “公選幹部的級別越來越高,這是去年以來的最大突破……公選幹部的級別越高,其社會影響力越大。”

  ———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

  “目前政府官員的公信力偏低,而加大幹部選拔公信力,公選無疑是最佳方案,通過此方法,也增加了政治決策的民主參與程度。”

  ———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陸續展開幹部公選,其級別也上升至廳局級為主,今年以來各地公選的廳局級幹部總數已超過300名。有專家指出,公開差額選拔幹部、公選幹部趨於高官化已成大勢所趨。未來需繼續改善的,不僅是公選的繼續擴大,更重要的是採取合理方式避免選出“高分低能”的官員。

  廳局級幹部成公選主流

  近期,各地均拉開幹部公開選舉序幕。包括北京、浙江、陜西、湖南、江蘇、四川、江西、深圳、天津、海南、貴州、吉林、山東等13個省(市),均面向社會公開選拔不同數量的省管領導,其總數超過300名,創歷年之最。

  “現在每年大約有10%的省管幹部都是公選出來的。”湖南省委組織部公選辦負責人由紅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湖南自1993年推行公開選拔領導幹部工作以來,目前全省已有1500多名縣處級領導幹部通過此方式上崗,而各縣市區公開選拔科級領導幹部則達4700多名。而廳局級幹部在近年來也逐漸走入公選視野。目前,全省公選上崗的廳級幹部已有121名廳級。今年,湖南公選的主體依然是廳級幹部,但卻首次將正職納入公選範圍,比如今年公開選拔的省管領導幹部職位共有17個,其中就有5個正職。

  “公選幹部的級別越來越高,這是去年以來的最大突破。”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目前公選已成為選拔幹部的一種必要機制。目前公選的最大問題仍是正職偏少,因為正職決定一個領域的工作興衰,作用關鍵。但公選幹部的級別越高,其社會影響力越大。

  目前,公選已經在全國各地得以普及,而今年,中央部委也開始了大範圍公選。前不久,公安部首次從311名候選人中公開差額選拔3名局長;環保部公開選拔11名副司局級領導幹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認為,目前政府官員的公信力偏低,而加大幹部選拔公信力,公選無疑是最佳方案,通過此方法,也增加了政治決策的民主參與程度。

  對於公選,目前也有制度保障。2009年底頒布的《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規劃綱要》,提出“加大競爭性選拔幹部工作力度”,完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制度,積極探索多種形式競爭性選拔幹部辦法。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廳局級以下委任制黨政領導幹部中,通過競爭性選拔方式産生的,應不少於三分之一。

  由紅軍在採訪中也坦言,目前湖南的公選指標,也是以此《綱要》為指導。

  在汪玉凱看來,幹部公選所代表的,是領導官員選拔任命的制度改善,近年來一系列的加強幹部監督、測評標準改革等,均是規範幹部選用、深化人事體制改革的體現,也是組織工作取信於民的舉措。

  百里挑一使公選幹部普遍高學歷

  在北京今年公選新任職的38名副局級人員中,平均年齡41 .2歲,其中13人具有博士學位,佔34.2%,一半人具有碩士學位;而在新任職的186名處級人員中,博士比例也達到11.8%,碩士比例為36.6%。

  高學歷已成為公選幹部最普遍的現象。但當選人員的“出類拔萃”,則是建立在眾人的“前仆後繼”之上。“公選”職位報名火爆,成為各地的共同現象,以至於“十里挑一、百里挑一”成為現實。比如陜西西安2010年公開選拔副局級領導幹部,12個開考職位吸引了220余名競爭者參加了筆試;江蘇省公推公選30名副廳職領導幹部報名第3天,報名人數就達到331人。

  浙江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庒躍成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就坦言,這是公選優勢體現。原先單純的組織任命幹部,幹部考察範圍具有局限性,而公開選拔則突破了這一問題,使得有能力的人脫穎而出。

  “公選的目的,就是需要有廣泛性和代表性,要從多數人中選取各方面精英和社會代表”,吳江認為,眾人參與、眾人挑選,能夠擴大領導幹部的選舉範圍,最直接目的就是打通企業家隊伍、學術人員隊伍和政府領導隊伍。

  現任浙江省副省長鄭繼偉,就是在上世紀80年代因公選,從杭州大學的一名普通中層幹部考上了教育廳副廳長。在庒躍成看來,正是有了層層篩選、嚴格把關,使得這些“過五關斬六將”的“佼佼者”在上任後也普遍呈現出較高的工作能力。

  學者提醒避免選出“高分低能”

  隨著公選形式的推廣,各地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公選形式。比如貴陽公選縣級領導幹部,135名群眾就坐上了評委席;南京市16名局長候選人在電視上公開競職演講PK……

  但在庒躍成看來,各種選拔形式,都無法從根本上杜絕高分低能,這也是目前公開選拔的最大問題。考試專業戶的文化程度高,但實際工作中素質能力欠缺。“公選最需要避免的就是高分低能,”庒躍成坦言,浙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試行公選,作為全國最早開展這一工作的地區之一,考核方法至今仍在探索之中。“幹什麼,考什麼是今年考核的最大特色。”庒躍成介紹,今年公選考試,浙江增加了視聽錄像,公佈最近中央推進綠色發展的信息,要求考生歸納主要觀點、如何解決現實問題。與時事緊密結合,成為今年的最大特色。而在吉林今年的試卷中,抗洪救災成了考試的內容。

  但在吳江看來:“百姓看得眼花繚亂,但公選質量仍有待提高。各種選拔方法仍是以外部介入為主,無法科學測量其政績。因此,選拔風險系數高。選拔後,還要面臨繼續培訓。他建議出臺配套選拔機制,降低選拔成本,最重要的是整合現有資源。”

  在由紅軍看來,目前公選職位最高仍僅限于廳局級,建議中央適當放開更高級別職位,以起到“&&作用”。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江認為,高級別官員一旦施行公選,便具有巨大風險,而目前政治任命,則顯得更為穩妥。在他看來,目前黨代會、人大會所具有的選舉權,也體現了對高級別幹部的選舉。

  汪玉凱指出,雖然並不具備省級官員的公選,但可以增加省長、副省長等省級領導在選拔中公開演説這一程序,擴大外界對其了解範圍,較之目前單純的組織任命,同樣是民主形式的進步。(記者葛倩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