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京報:三胺奶粉重現 監管官員怎樣問責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2日 05:3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 社論

  繼今年7月份曝出的青海發現問題奶粉之後,全國食品安全整頓辦又先後查辦了河北承德、山西陽泉市、山西太谷縣、天津等地問題奶粉案,共發現涉案問題乳粉103.44噸。目前各地正對所有乳品和含乳食品生産經營單位進行持續排查,涉案的41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並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新京報》8月21日)

  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查了兩年還未查完。不法商人見利忘義、罔顧道德、挑戰法律,他們的行為不僅威脅民眾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還給整個社會再度帶來信任危機,其受到嚴懲當無疑議。然而,在毒奶粉通往市場的道路上,那些負有監管責任的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是不是也應該問問責呢?

  這次多個省市均發現毒奶粉,而且,排查還在繼續,問題遠未了結。問題奶粉出現範圍如此廣泛,固然説明了此次查處的力度之大,但也透露出一個危險的信號,那就是地方政府和部門的監管漏洞不是一般之大。全國食品安全整頓辦負責人也指出,毒奶粉案頻發,反映出個別地方集中徹查銷毀問題乳粉工作還沒有真正落實、日常監管措施還不到位。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發之時,由於波及範圍較廣、涉案人員較多,相關企業、政府部門、受害民眾之間的情形也比較複雜,“事急從權”,當時採取了地毯式的、見效較快的監管運動,也確實有助於迅速查處問題、穩定市場、安撫人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運動過後有關部門就可以放鬆監管,甚至對大批問題奶粉去向不聞不問,從而為問題奶粉的隱匿、再出江湖留下政策空當。

  誠然,大量存在的小乳品廠、小作坊確實可能成為監管的難點,從此次查處的不法企業分佈地域看,也印證了問題奶粉的分散性和不確定性。以張北縣鹿源乳業公司為例,其董事長代文明私藏數十噸問題奶粉於民宅和廢舊倉庫之中,也算得上煞費苦心。然而,企業的生産地再隱蔽,它生産的奶粉終究是要到公開的市場銷售的。代文明僅在今年2月到6月就售出48噸問題奶粉,何以當地政府和相關監管部門一無所知?

  實際上,2008年的大力整頓規範乳品市場確實成效顯著。這一點,從其後發現的毒奶粉均為當時隱匿問題奶粉即可看出來。如果相關監管部門的後續監管措施再嚴密一些,監管政策再連貫一些,則問題奶粉重出江湖的可能性將微乎其微。很簡單,既然2008年以後整個行業都能頓時改觀,監管很到位,又如何頻頻冒出2008年的庫存呢?這樣的悖論正反證了監管的失職。

  後三聚氰胺時期問題頻出,也與地方的態度有關。彼時三聚氰胺事件甫出,地方視為恥辱,不是知恥而後勇,而是根本就不願正視,甚至不能提及。在諱疾忌醫的官方態度主導下,監管部門很難真正做到“除惡務盡”、“不留後患”。也因此,大規模的排查運動也往往流於虎頭蛇尾,一開始聲勢浩大,到了後期,需要調查去向、監督銷毀的時候,草草收場。此後哪怕再有舉報,也往往不了了之。

  目前,涉案企業的相關責任人均已被查處,而河北、青海等地的監察機關正調查當地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履職情況。但願只見查處未見銷毀、只見表態難見問責、只見處理不法商人未見問責監管官員的情形不要出現。毒奶粉一再現身江湖,其損害的不僅僅是公眾的食品安全,更兼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的公信力。沒有問責就不會有真正的監管,而隱匿在幽暗市場角落的問題奶粉,也必將伺機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