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紅旗文稿》:自覺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0日 10: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紅旗文稿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劃清“四個重大界限”學習讀本》正式出版發行

      中國社會科學院   姜 輝  趙培傑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長期的奮鬥目標。早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民主問題時,就主要強調兩個方面:一是糾正“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錯誤,採取各種措施繼續努力擴大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68頁)二是強調必須向人民講清楚什麼是中國人民所需要的民主。“中國人民今天所需要的民主,只能是社會主義民主或稱人民民主,而不是資産階級的個人主義的民主。”(《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75頁)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就是遵循這樣的原則,既始終堅持正確方向,又堅定不移地推進。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同時強調,“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的任務,也鮮明提出要劃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同西方資本主義民主的界限。這是我們黨面對國際國內新形勢,堅定不移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一、正確認識民主問題的幾個基本點

      正確認識民主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民主的真正含義。正如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指出的:“民主是什麼呢?它必須具備一定的意義,否則它就不存在。因此,全部問題在於確定民主的真正意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04頁,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時代不同,利益和立場不同,對於民主的看法和態度也就不同。馬克思主義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民主理論,是正確認識民主的性質、目的、內容、形式和意義的指南,對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馬克思主義關於民主問題的幾個基本點,是結合當今實際來劃清界限、推進民主建設所必須掌握的。

      一是民主的階級性。民主不是純粹的、抽象的、絕對的,它作為一種國家制度和政治制度,以及作為意識形態,屬於上層建築的範疇,歸根到底是由一定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在階級社會裏,民主表現出鮮明的階級性,代表階級利益,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和手段。在階級社會裏,抽象地談“一般民主”、“純粹民主”,是沒有實質意義的。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國家內部的一切鬥爭——民主政體、貴族政體和君主政體相互之間的鬥爭,爭取選舉權的鬥爭等等,不過是一些虛幻的形式——普遍的東西一般説來是一種虛幻的共同體的形式——,在這些形式下進行著各個不同階級間的真正的鬥爭”。(《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84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列寧也曾説:“馬克思主義者卻決不會忘記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是對哪個階級的民主?’”(《列寧選集》第3卷第593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在歷史上,先後出現過奴隸主階級內部的民主,替代封建制度的資本主義民主,替代資産階級民主的社會主義民主。西方資本主義民主,不管其形式如何,其實質是資産階級的統治,是少數人的民主。今天的一些所謂“民主國家”,在歷史上都是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在國內實行資産階級剝削和統治,對外實行擴張、侵略和掠奪而發展起來的,如今又利用經濟全球化,打著民主、人權、自由的旗號,“輸出民主”,干涉別國內政,實際上是為了實現國際壟斷資産階級的全球霸權和統治。社會主義民主,實質和核心是人民當家作主,同資本主義民主有著根本的不同,同時也是對資本主義民主的繼承、揚棄和超越,是更高類型的民主形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堅持馬克思主義民主理論與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是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集中反映。

      二是民主的目的性。民主是形式與目的的結合,目的決定形式,形式為目的服務。比如競選、選舉,是形式和方法,而不是目的。在現代社會,絕大多數國家的統治階級都要通過選舉制度取得和維護領導權和執政權,其目的是為實現本階級的利益服務。我們要正確看待選舉、政黨競選等問題。在階級社會裏,從來沒有超越階級利益的選舉。有的人認為,只要是經過選舉的,就是好的,就是合理合法的,經過普選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偏頗的,實際上混淆了形式和目的,或者是只顧形式,不看目的。西方一些人士推崇或推銷西方民主的一種方法,就是將形式與目的分離,只片面論證形式的絕對性,把形式説成目的本身。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一些西方國家的鼓動或引誘下,不顧自己的國情以及經濟社會條件,盲目按照西方的“民主程序”實行競選、政黨無原則爭鬥、全民公決,甚至街頭政治不斷,並認為這就是向“民主社會”過渡,甚至認為為了這些“民主程序”,付出經濟社會上的代價也值得,相信一些人鼓吹的所謂“必要的民主成本”。這種不顧目的和內容、只有形式和程序的“民主”,是我們堅決反對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其目的是通過實現廣大人民在經濟、政治、社會上的平等,推動生産力的發展,實現國家制度和人民權利的有機統一,實現人們在經濟、政治和社會上的徹底解放,最終實現馬克思所説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裡,形式和目的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但實現它們的完全統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就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制度的不斷完善,逐步探索實現民主形式和目的的有機結合。

      三是民主的差異性。在歷史和現實中,民主制度和體制從來就沒有固定的、單一的、不變的模式。每個國家的政體一方面受國體制約,另一方面又受各自的實際條件制約,所以民主制度和體制也千差萬別。民主的形式是多樣的,在實現政治目的、完成一定任務的過程中,總是有多種方式、方法,多種體制機制。比如政權構成、選舉方式等方面,都不可能一樣。無論是資本主義民主,還是社會主義民主,都是如此。比如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無論從歷史還是現實看,由於各國的實際情況和條件不同,政體的形式也不同。西方政體上有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共和制,共和制下,還有總統制、內閣制等。同樣實行代議制和政黨輪流執政,英國實行的是君主立憲制,美國是民主共和制;同樣是民主共和制,美國是總統制,法國是半總統半內閣制,瑞士是委員會制。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和道路也有各自的特點和多樣性。列寧説過:“一切民族都將走向社會主義,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卻不會完全一樣,在民主的這種或那種形式上,在無産階級專政的這種或那種形態上,在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上,每個民族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列寧全集》第28卷第163頁,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他還曾強調,要“徹底發展民主,找出徹底發展的種種形式,用實踐來檢驗這些形式等等”。(《列寧選集》第3卷第181頁,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我們研究借鑒別國的民主制度和體制,一定要看到民主的差異性、多樣性、複雜性,看到民主是具體的、歷史的,切忌簡單化、單一化、絕對化。

      四是民主的有效性。在特定的社會制度下,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社會發展階段,一個國家究竟選擇什麼樣的民主制度,怎樣對待民主,就要看它的有效性。對於資本主義民主來説,其有效性是能夠維護資産階級的統治。如果人民爭取真正民主的鬥爭觸犯了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對統治階級的利益和地位構成挑戰時,資産階級國家就會千方百計壓制、取消這樣的民主。毛澤東同志在20世紀40年代末評論西方民主的時候,就有一段深刻精彩的話,他認為西方的法西斯政府實行專制獨裁,就是取消人民的真正民主,“取消了或者索性不用那片資産階級內部民主的幕布,是因為國內階級鬥爭緊張到了極點,取消或者索性不用那片布比較地有利些,免得人民也利用那片布去手舞足蹈。”“美國政府現在還有一片民主布,但是已被美國反動派剪得很小了,又大大地褪了顏色,…… 這是階級鬥爭迫緊了幾步的緣故。再迫緊幾步,美國的民主布必然要被拋到九霄雲外去”。(《毛澤東選集》第4卷第1503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0多年前毛澤東同志的論述,對於我們今天認識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和功能,仍具有啟示意義。而社會主義民主的有效性,就是要看是否適應本國條件,符合本國實際,有利國家發展,造福本國人民。鄧小平同志在談到我們的基本政治制度時曾指出,我們不搞西方的多黨競選、三權分立、兩院制,“我們實行的就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院制,這最符合中國實際。如果政策正確,方向正確,這種體制益處很大,很有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避免很多牽扯。當然,如果政策搞錯了,不管你什麼院制也沒有用。”(《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20頁)在當代中國,適合國情、有利於人民當家作主、有利於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有利於國家統一的民主制度,就是有效的,就是好的;脫離國情、脫離實際,背離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造成經濟停滯、社會動蕩、民族分裂、危害國家統一和安全的,就是有害的,是絕對不能採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