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我軍"專業應急突擊力量"戰鬥在抗洪一線(圖)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0日 07: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我國多省市遭遇暴雨襲擊

衝鋒舟訓練。

  劉玉國攝

解救受困群眾。

  田海民攝

打撈化學原料桶。

  王紹波攝

  核心閱讀

  2000年1月,中央軍委確定19支部隊為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他們主要由工兵和舟橋專業部隊構成,承擔著全國七大流域、九條江河和兩大湖泊的抗洪搶險任務。經過10年發展,這支部隊已成為作風過硬、裝備精良、專業嫻熟、反應快速的抗洪搶險任務應急力量。

  8月初,正是吉林省暴發洪災,抗洪搶險如火如荼之時。

  從瀋陽軍區某集團軍工兵團團部,到松花江沿岸的七道攔截線、十多個抗洪險段,記者見到了一批批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工兵團官兵。他們都戴有一個醒目的紅色臂章:軍徽之下,水花托著門橋,船槳與鉤鎬交叉。

  溫德河畔,記者遇上了一個名叫李卡臺的士兵。他今年入伍,剛滿17歲,年輕而堅毅的樣子,顯得虎虎有生氣。我問他:“這個臂章代表什麼意思?”

  他看了看我,一掃先前的靦腆,頗有氣勢地説:“這是我軍抗洪搶險專業應急部隊的專用標誌,我們的標誌!”後來我聽説,這個士兵在搶險中“累趴下了”,還堅持再往上衝:“我有力量,我能救人。”

  十年磨劍

  訓練多流汗,搶險少流血。“磨劍”不止,常備不懈,“亮劍”時才會及時有力

  十年前,該工兵團被確定為搶險專業應急抗洪部隊,擔負松花江、嫩江、黑龍江及部分遼河流域的抗洪搶險應急任務。自那以來,這個團就開始了在“磨劍”中“亮劍”,在“亮劍”中“磨劍”的循環。

  十年磨劍,十年辛苦,十年汗水和收穫。

  在工兵團,記者看到一份抗洪戰備計劃。其中要求:嚴格落實連每月、營每季、團每半年組織一次實裝戰備演練。

  洪水從來都是突如其來的。既然是應急部隊,就得有應急的本領。團裏的歷任班子接力強化應急能力建設,逐專業、逐建制地配齊、配全各級各類器材。

  每年春夏時節,團裏都要把部隊拉出去,在野外對築城分隊進行地形改造訓練、對舟橋分隊進行主汛期抗洪搶險針對性訓練,提高各專業隊伍快速遂行任務和“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的實戰能力。記者看到,即使是在搶險間歇,部隊的針對性訓練依然穿插進行。部隊政委管序東告訴我:“訓練多流汗,搶險少流血。”

  2009年,瀋陽軍區曾經對工兵團的全面建設進行過一次考核,最後評價:該團已經具備了固定滑坡、水中爆破清障、架設浮橋等多種抗洪搶險救災能力。

  十年準備和歷練,工兵團的應急搶險已經有了成熟的模式:每年4月進行防範性部署,七八月進入最高應急準備;部隊盯著暴雨走,洪水未到部隊先動。

  從工兵團2010年的抗洪日誌上,同樣可以看到這樣的事實:

  今年4月下旬開始,工兵團就進駐松原市哈達山地區,一邊開展野外駐訓,一邊完成抗洪搶險防範性部署。6月初,團裏每週修訂一次抗洪搶險應急預案,調整配備戰備要素,做好執行急難險重任務的準備。7月14日,黑吉兩省軍地聯合進行抗洪演練,團裏近千名官兵以近乎完美的操練,贏得軍隊和地方領導、群眾、專家的肯定。7月27日,集團軍抗洪形勢分析會預測到吉林地區可能面臨嚴峻抗洪形勢,工兵團的一個營立刻進入應急抗洪搶險待命狀態。

  “磨劍”不止,常備不懈,“亮劍”時才會及時有力!

  抗洪團長

  抗洪對我們來説,就是一場戰鬥。洪災現場就是戰場

  王朝暉,工兵團團長,面龐黝黑,晝夜搶險留下的疲憊,加上一身洪水氣息。

  這就是當地群眾説起的“抗洪團長”。

  “不,我是一個兵,我的本職是打仗!”聽到記者轉述群眾的讚譽,王朝暉話鋒一轉:“抗洪對我們來説,就是一場戰鬥。洪災現場就是戰場!”

  王朝暉不簡單。

  “聞戰則喜”是他挂在口邊的常用語。精明強幹,心理素質好,鐵血作風,則是戰士們對他們團長的評價。

  “在抗洪搶險一線,行動是最好的指揮。”王朝暉對記者講的話,聽該團官兵們説,已經對部隊講過百遍、千遍。

  7月28日一早,接到支援永吉縣口前鎮命令後,他火急火燎地率領21名官兵和4部衝鋒舟,從松原奔向吉林。在他們路過吉林市外環巴虎屯地區時,發現有許多群眾受到洪災威脅,立刻展開救援,奮戰11小時,成功轉移1300多人。

  打撈化學原料桶,是部隊搶險必須完成的任務。王朝暉親自率領80多名官兵,攜帶16部衝鋒舟,先後打撈出化學原料桶407個。

  8月2日淩晨4點,松原市哈拉毛都江段堤壩告急。王朝暉又率領120名官兵緊急出動,苦戰5個多小時,加固堤壩130余米。

  8月4日,吉林市溫德橋上遊急需建立交通通道,地方政府緊急求援。王朝暉立刻帶隊撲向新的戰場,架設了一座180米長的浮橋,保障了抗洪搶險物資及時輸送到災區。

  “有什麼樣的領導,就有什麼樣的部隊、什麼樣的士兵。”同在抗洪一線的某集團軍軍長高光輝這樣讚許他的部下和部隊。

  關喜志,是工兵團的參謀長,在抗洪中為搶救群眾和戰友犧牲了。“他是我們的好戰友、好兄弟!我們得為他爭光!”王朝暉在得知關喜志犧牲的消息後,強忍悲痛對在場的官兵們吼道。那些天,王朝暉和政委管序東一邊抗洪,一邊做著另一項工作:盯著最危險的地方,不讓官兵再傷亡。

  “抗洪是個與時間和死神賽跑的戰鬥,得拼!”王朝暉每天、每刻都在忙碌,受領和部署新任務,指揮關鍵地域的搶險行動,協調軍地關係,常常通宵達旦地拼。

  “團首長都玩命了,我們可不能落後!”這是“90後”戰士趙嘉航説的。這個舟橋二連的士兵,既是車輛駕駛員,又擔任操舟手,曾連續兩天奮戰,睡了不到4個小時。

  “兵鋒”指向“洪峰”

  除了拿槍的敵人,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對手,那就是洪災

  洪水無情。洪峰所到之處,山河飲泣。

  “抗洪應急部隊的使命更像是告訴我們:除了拿槍的敵人,我們必須面對一個殘酷的對手,那就是洪災。”管序東是2008年從軍區政治部到工兵團任職的,按他的話説,報到前,他對工兵團不熟悉,對舟橋專業更是一竅不通。但團隊肩負的使命任務要求他甘當起小學生。

  平時,他利用休息時間主動參加訓練,今年,他乾脆要求到舟橋營包片。不到兩年時間,就實現了對舟橋專業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的蛻變,成為“下水能操舟,上岸能架橋,上路能開車”的多面手。他告訴記者:“我們的責任,是面對洪災、抵擋洪災!”

  “兵鋒”指向“洪峰”,究竟意味著什麼?

  團政治處保衛股長方寶雙的傳奇經歷是一個注解。

  口前鎮,一度險情最嚴重。方寶雙堅決要求去了那裏。他的任務是帶著衝鋒舟救人。

  在洪水中開衝鋒舟,一個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水下會有什麼物體和危險。淹沒了屋頂、卷動了大樹、推動著泥石流的洪水,時刻有可能把衝鋒舟摧毀掉。

  方寶雙指揮的衝鋒舟,就被漂浮物纏住了槳葉。操舟機熄火、衝鋒舟失控。洪峰襲來,舟上的戰士劉川、趙利林落水了。方寶雙緊跟著跳進了洪水,一把抓住他們。當兩名戰士得救後,他自己卻被洪水卷走。

  一同搶險的政委管序東聞訊大驚,駕駛衝鋒舟急來解救。然而,洪水滔滔,哪還有方寶雙的人影?

  奇跡發生在3個小時後。下游5公里以外,方寶雙被群眾救起。當他歸隊時, 管序東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意識到不是幻覺後,這個曾經參加過多次實兵演習的指揮員竟像個孩子一樣抱著方寶雙哭了!

  “兵鋒”與“洪峰”相抗,更重要的是戰鬥精神。

  這是舟橋一連衝鋒舟作業手畢海峰説的一句“名言”。雖然剛入伍不久,臉上稚氣尚存,但他可是抗洪前線的一把好手。一身泥水的迷彩服,在最苦最累的時候也在喊:“時刻準備戰鬥!”

  舟橋營在“98抗洪”中曾被四總部授予“抗洪搶險模範營”榮譽稱號。在這次抗洪搶險救災中,他們既是主力,也是前鋒。全營官兵叫響的口號是:“幹部當尖刀,黨員打突擊,誓死奪勝利!”

  專業化突擊力量的運用,帶來抗洪救災的高效率。

  此次工兵團奉命救災,先後出動人員1459人次,運輸車輛58輛、各類舟艇187部,往返機動2000余公里,打撈化學原料桶400余個,解救和轉移受災群眾2700余人。“如果放在10年前,完成這樣的作業量至少需要5000人次出動。”集團軍軍長高光輝説。

  群眾對這樣的部隊是滿意的。“感謝解放軍,我們得救了!”發自肺腑的感激,從許多救災得救的群眾中傳來,代表著對一支支抗洪應急隊伍的由衷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