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舟曲災區“90後”士兵:宣告了一代人的成長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21: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

  新華網甘肅舟曲8月18日電(記者蔡暉、樊永強、王經國)他們,是父母眼中的“嬌娃娃”;他們,是百姓眼中的“大救星”!

  在舟曲災區,活躍著大批被人們稱為“娃娃兵”的“90後”士兵。他們急難險重挑重擔,苦活累活搶著幹,成為搶險救援的生力軍。

  儘管還透著青澀,但成熟正在發生;也許仍個性鮮明,但責任已經扛起。

  在救援的特殊考驗面前,可愛可敬的“90後”,用自己的勇氣、智慧和擔當,宣告了一代人的成長。

  救援任務異常艱巨,“90後”士兵奮不顧身

  舟曲搶險救援,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出動的6000多名官兵中,“90後”士兵佔到了40%以上。在救援一線,這些青年戰士在黨員骨幹帶領下,爭分奪秒搜救群眾、奮不顧身清淤排險,涌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這次舟曲受災的面積雖然不大,但救援難度和對官兵身心的挑戰卻很大。”曾帶領官兵參加過汶川抗震救災和玉樹抗震救災的蘭州軍區某集團軍政委劉雷認為,“對入伍時間不長的"90後"戰士來説,他們每天面對的都是生離死別的衝擊,每天要幹的都是苦活、臟活和累活。”持續高溫的天氣,高度腐爛的人畜屍體,異常繁重的救援任務,都使剛剛離開家門、走出校門的年輕士兵面臨嚴峻考驗。

  記者在搜救現場看到,戰士們在深可過膝的污泥濁水中奮戰,頭頂烈日暴曬,汗流浹背,從上到下滿身泥污。為了不傷害廢墟下的倖存群眾、保護遇難者遺體完整,大多數時候,官兵們都是靠雙手一點點刨挖、清理。許多人因長時間連續作業,而雙手磨爛、指甲磨脫。

  邱少雲生前所在部隊、蘭州軍區某摩步旅的戰士張文雙手已磨滿水泡,為了便於救援,他一直不肯戴上手套。他説:“人命關天,爭取一秒是一秒。”

  為儘快搜救出更多生命,官兵們顧不上吃飯休息,沒日沒夜高強度工作,每天平均睡眠時間不超過3小時,不少戰士因過度勞累虛脫暈倒。

  1991年出生的大學生新兵邢立鵬在一棟坍塌的四層樓房內發現了兩名倖存者。三具遇難者遺體被倒塌的房樑壓住,支撐起了一個小小的空間,兩名倖存者被困在裏面。只要一動遺體,房屋就可能倒塌,生命通道只能從遺體下面開挖。

  邢立鵬含著眼淚靠雙手不停地刨著,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當最終救出倖存者時,邢立鵬已趴在廢墟下10多個小時滴水未進,雙手被磨得血肉模糊……

  面對記者,這位年輕戰士聲音嘶啞地説:“當時完全忘記了害怕,心裏只有一個想法,他們就是我的親人,再苦再累也要把他們救出來。”

  隨著時間的流逝,清淤現場腐臭沖天。強烈的氣味讓不少“90後”士兵當場嘔吐,但吐完後又衝上戰場。一天工作下來,戰士們往往噁心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

  出生於1990年的武警森林支隊戰士滿建希,入伍前連鐵鍬、鐵鎬都沒有摸過,更沒有見到過死者遺體。參加救援後,他覺得自己“一夜之間長大了”。他説:“廢墟下埋著的都是我們的親人,如果不把他們儘快挖出來,我會愧疚一生的。”

  “90後”士兵個性鮮明,正確引導可成為部隊戰鬥力提升重要資源

  在人們的印象中,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90後”年輕人,是“電視機前、電腦前、課桌前成長的一代”,身上有著鮮明的個性,也帶著明顯的缺點。

  “最近幾年,隨著"90後"青年大批進入部隊,我們發現這些戰士有著"獨生子女多、文化程度高的多、家庭條件好的多"等整體特徵。”在蘭州軍區某集團軍政委范長秘看來,“90後”戰士有理想、有抱負、接受新生事物快,但吃苦意識、紀律觀念較差。通過部隊的教育鍛鍊,他們身上所具有的民主意識、參與意識和創造精神將發揮重要作用。

  19歲的新兵陶騰,做夢也沒有想到過,自己會跳進齊胸深的泥水裏,打撈遇難者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