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和諧東勝 市民文化大講堂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16: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全國知名網絡媒體內蒙古行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和諧東勝 市民文化大講堂”是由東勝區委宣傳部聯合區委組織部和講師團共同主辦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動,其宗旨是: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時代精神,提升市民素質,推進城市文明。意在全力打造一所政府出資、幹部和市民免費聽講、匯集名家名師的開放式大學。從2008年1月18日大講堂正式啟動以來,已成功舉辦講座600余場次,聽眾人數達到12萬多人次,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在逐步成為一個公益性的文化品牌。

  一、領導重視 分工明確 保障有力

  為了確保大講堂規範有效地運行,區委成立了大講堂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東勝區委副書記何濤同志擔任,副組長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王兵同志擔任,成員是各相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大講堂的選題策劃、專家邀請、社會宣傳等具體工作。區委對這項工作給予高度重視,把大講堂工作列入目標責任制,作為每年區直部門目標責任制考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區政府每年為大講堂安排專項經費,保證了活動正常開展。大講堂在運行上採取多渠道發佈講座信息(講座專家、題目、時間、地點),定期向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和區委領導上報講座計劃、活動進展情況及工作總結。聽眾組織採取單位組織和免費向公眾開放相結合的方法(除個別講座免費發票、憑票入場外,絕大部分講座,市民無需辦理任何手續,自由參加。)為了廣納社會智力資源,補充和完善市民文化大講堂重大決策,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我們專門聘請19名來自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大講堂專家顧問委員會,並召開了會座談會,委員們提出的建議和意見對我們的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結構合理 內容豐富 特色鮮明

  按照不同文化層次、不同社會群體、不同市民需求的普遍性和多樣性特點,大講堂在整體形式上劃分為:高層論壇、名家講座、社區課堂三個模塊,將“黨委中心組學習、黨員幹部培訓、市民農民教育”集于了一體,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根據東勝發展狀況以及機關幹部和廣大市民的文化需求,我們把面向大眾、貼近百姓生活作為講座選題的重要標準,講座內容共安排了10大系列,即:城市人文精神建設系列、中國傳統文化系列、鄂爾多斯文化系列、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研究系列、黨的理論政策教育系列、政企管理系列、養生保健文化系列、勵志教育系列、名家名著系列、投資理財系列。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多個領域。除此之外,大講堂還通過問卷調查、電話徵詢、召開座談會等渠道和形式長期面向全社會公開徵集講座選題,切實以豐富實用、喜聞樂見的選題內容來吸引聽眾、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要。

  名家講座是大講堂的重點,是大講堂權威性、高品質、高水準定位的具體體現,演講嘉賓絕大多數是國內一流的名家大師,同時我們也注重本地專家學者的參與,每年有3-4名優秀專家到名家講座演講。涉及中心組學習、幹部培訓、企業家隊伍建設等。

  有位哲人講過這樣一句話:“得大樓易,得大師難”。在組織過程中,我們清醒地認識到,要維持大講堂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取決於主講嘉賓的學術地位和演講內容的獨創性。為此,我們確定了“五湖四海、廣邀名家”的思路,要求主講嘉賓必須是本領域內的知名專家,同時要具有較高的演講技巧。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們採取“領導請專家、教師請專家、專家請專家、上門請專家”四種模式,千方百計在全國範圍內邀請各界名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名家講座已成功舉辦了69期。著名實戰派管理專家翟新兵的《卓越領導力》、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的《和諧社會與美滿家庭》、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的《蒙牛成功之道》、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的《構建和諧心靈》、上海銘源集團副總裁余惕君的《你可以活的更好》以及感恩教育演講家金雪的《讓生命充滿愛》等精品講座相繼走進了大講堂,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名家大師們以生動精彩、通俗易懂的語言,打破了人們對高雅文化深奧莫測的偏見。聽眾普遍反映,在與專家近距離的接觸中可以開拓思想、增長見識、汲取人生智慧、享受文化熏陶。為了幫助聽眾做好筆記,增強聽講吸引力,每次講座我們都為大家印發講座提綱宣傳單,同時在課間休息時還安排一些發放物品、贈送書籍、搖號抽獎等活動來提高聽眾的學習興趣。聽眾的聽講情況讓大講堂的工作人員感到了欣慰,特別是遇到有關政企管理、心理健康、婚姻與愛情、子女教育、養生保健等專題講座時大講堂會場總是爆滿,甚至還有不少人士情願站著聽講,也不願離開,這充分顯示了大講堂特有的吸引力。據問卷調查顯示,100%的人認為開辦大講堂有必要,其中87%的人認為很有必要、92%的聽眾願意下次繼續參加講座,聽眾滿意度在90%以上,有不少熱心人士積極向大講堂推薦社會各界名家大師,留下了他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高層論壇是大講堂的深度、廣度和高度的延伸和昇華,活動不僅有名家專題講座,還有前期調研與論證、高層對話與研討等。通過高層論壇要切實為決策者解決東勝區發展中面臨的具體問題和解除各種困惑提供智力支持。目前,高層論壇共舉辦了12期。2008年,我們舉辦了“東勝區第三産業高層論壇”,邀請了著名經濟學家、國內第三産業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李江帆教授作了《服務産品理論與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和《東勝區服務業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2場專題報告。2009年,根據市區物流業發展需要,我們邀請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霍雲福教授作了《兩化融合背景下的物流信息化平臺建設鄂爾多斯物流信息港建設構想》專題講座。今年,我們根據東勝區物業管理的現狀和需要,邀請深圳物業管理協會進修學院培訓部部長趙向標作了《學習借鑒先進地區經驗,優化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專題講座。此外,各單位聯合企業界成功舉辦了大型企業管理論壇、首屆東勝餐飲經營管理論壇,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很多文化公司和企事業單位也積極聯絡專家教授開展公益性的專題講座和高層論壇。高層論壇的舉辦切實為地區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區政府將李江帆和霍雲福聘請為經濟顧問,為政府決策提供了有益的幫助。

  社區課堂是大講堂公益性、參與性、普及性定位的具體要求,也是大講堂工作的重心和主體,由區委講師團具體負責。區委講師團聯合市區黨校、就業、城管、司法、科技、教育、衛生等相關單位及一些企業和社會組織,邀請各行各業的理論骨幹、專家學者、先進人物、居民代表加盟宣講團,建立起了地區性的動態大講師團,採取講師講政策、專家講專題、典型講經驗、居民講感言等多種形式,努力實現擴大宣講、創新宣講、細化宣講、分類宣講。為了進一步加強和拓展社區課堂工作,各街道辦事處、鎮也相應成立了社區(鎮村)課堂領導小組和社區(鎮村)課堂宣講團,制定了社區(鎮村)課堂工作方案,同時將轄區內的企業、學校等單位也納入宣講範圍,力求實現基層宣講全覆蓋,受到了廣大幹部群眾和社會各界的普遍歡迎。

  社區課堂在宣講內容的設置上力求體現以人為本、按需設講、百花齊放、靈活多樣,宣講要根據轄區實際情況和居民實際需求提供對應服務,把過去“我想講什麼,你就聽什麼”變為“你想聽什麼,我就講什麼”。幾年來,先後有幾十位各行各業的講師,走進社區課堂,圍繞形勢政策、法律法規、思想觀念、創業理財、子女教育、健康教育等與居民工作生活緊密相連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經濟適用的宣講作品,及時滿足了廣大聽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要。在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在農民轉移、徵地拆遷的政策推進中,常常會矛盾交織、問題凸顯,致使這些工作的推進阻力頻現、困難重重。為此,宣講成員及時深入一線展開調研,傾聽民意呼聲,把握思想動態,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宣講策略,從大局出發、用政策説話,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解疑釋惑、凝心聚力,最終化解了矛盾、統一了思想,推進了工作,落實了政策。

  判斷宣講是否成功的根本標準就是聽眾是否滿意。聽眾普遍反映:社區(鎮村)課堂的講座更貼近東勝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更容易觸及他們的心聲,是黨員幹部了解形勢熟悉政策的可靠陣地,是居民群眾更新知識加油充電的有效場所。講師們能抓住聽眾心理,理論聯絡實際、通俗易懂的講解,使普通百姓更易於接受和理解,容易消除人們思想和心理上的各種困惑。社區課堂開辦以來有效提升了廣大幹部群眾整體素質,推進了創城創衛工作,加強了城市軟實力,為建設和諧東勝、打造城市核心區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輿論氛圍。到目前,社區課堂已開展講座近500場,累計受教育人數達6萬多人次,宣傳內容、力度、普及率均居全市之首。大講堂分會場教育系統、婦聯組織和各大企業(萬正集團、興泰集團、新大地集團、東方路橋集團)也不定期舉辦專題講座,不斷提升管理人員和員工素質,目前已舉辦講座80多場次,成為大講堂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擴大宣傳 推廣成果 爭做典型

  宣傳工作是大講堂工作的重要環節。在大講堂創辦伊始,我們就提出了“大講堂要向廣大市民開放,為我區文化強區建設服務”的指導思想。為了打造“和諧東勝?6?1市民文化大講堂”這一公益性文化品牌,我們在創辦初期就積極籌劃,組織開展了標識徵集活動,現已啟用江蘇省昆山市翟傑明先生設計的標識,並且精心設計了大講堂背景畫面。為了能讓更多市民知曉大講堂,我們通過多種方式及時全面地宣傳公佈大講堂講座信息及進展情況。每月定期在地區報紙、廣播、電視臺、公交出租車廣告、網絡等媒體上公佈講座題目、時間、地點、專家介紹及專題報道等全面發佈大講堂的相關信息。在“東勝之窗”和“新華網?6?1東勝新聞網”都開設了講座視頻或音頻欄目,打破了大講堂在地域和時間上的限制。講座過程中,不僅重視做好現場的佈置、攝影、攝像和錄製及現場服務等工作,還通過發放宣傳折頁(每次講座10000份)宣傳門票(每次講座10000份)廣泛吸納聽眾。大講堂活動的開展引起了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內蒙古日報和《實踐》雜誌對大講堂進行了專題採訪報道,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及北方週末報的記者對大講堂的進展情況也給予了高度關注,充分肯定了大講堂在建設先進文化中發揮的引領示範作用。

  大講堂在不斷探索和努力中發展起來,整套工作機制正在逐漸完善,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重視,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烏蘭部長做出重要批示:“東勝區的這一做法非常好,希望能在全區範圍內進行推廣”。之後又提出東勝區要建設大講堂分會場,進一步擴大教育覆蓋面,為群眾提供更好的文化服務。從去年開始,市委決定將大講堂工作向全市推廣,各兄弟旗區學習和借鑒東勝區的先進經驗相應開辦了具有地區特色的大講堂。

  按照相關領導的要求,我們今年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努力實現市民文化大講堂工作的轉型升級,在邀請教授方面要有新突破,與中華講師網、浙江大講堂、青島海洋大學等國內一些高端培訓基地加強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培訓質量;在實現教師資源共享方面,與我市其他旗區加強合作,互通有無,共同推動各旗區的宣講工作;在運作模式上,引入市場化運作模式,部分講座採取了企業冠名贊助,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大講堂經費壓力;在理論下基層方面,開展了大講堂走進機關企業宣講活動;在宣講內容方面,重點突出感受幸福、感恩社會的主題,關注群眾熱點難點問題;在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方面,選擇了9個社區實施了社區數字化視頻專網及視頻會議系統建設工程,實現了大講堂講座現場直播,進一步擴大了宣講覆蓋面和影響力,更好的滿足了廣大市民的文化需求。

  大講堂作為近年來公益文化的新生事物,它有一個從小到大,不斷完善的過程,也有一個市民逐步了解、接受和參與的過程。要想打造成為公益文化的品牌項目,需要我們不斷創新活動方式,豐富活動內容,提升工作水平,也正如大講堂專家顧問委員會一些老同志所講的“這是一項提升幹部群眾素質複雜的長期的工程,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抓下去,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志要甘於奉獻、甘於清貧,大講堂工作任重道遠,辦好了功德無量。”2010年是“大講堂”的品牌深化年,相信通過努力,“市民文化大講堂”一定會成為一個具有影響力、輻射力、凝聚力的文化品牌,為打造學習型城市、提升地區文化軟實力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