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數字版權怎一個"亂"字了得 盜版數字觸目驚心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08: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解放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模糊”操作引發歸屬糾紛 監管滯後導致“羊群”效應

  數字版權怎一個“亂”字了得

  近日,中華書局為維權“二十四史”而在全國範圍內發起13起訴訟,引起了業內的關注,同時,也把傳統出版物的數字版權問題擺了出來。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電子閱讀器、移動多媒體等數字終端的出現,使得數字出版物的市場有了一個快速的發展。這一切改變著版權産品的生産傳播和消費方式,同時也催生了一系列代表文化産業未來發展方向的新型版權業態。據統計,2009年上海市數字版權産業實現185億元,佔全國的市場份額約1/4左右。

  隨著數字版權産業的蓬勃發展,也引發一系列全新的版權保護和産業發展的問題。其中,數字版權歸屬的模糊和盜版問題成為兩大最突出的問題。

  盜版數字觸目驚心

  在上海書展舉辦的一個以 “數字網絡環境下的版權保護” 為主題的OPOB高峰論壇上,盛大文學總裁吳文輝透露,目前盜版現象很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現今文學盜版網站的數量約為530000家,一家站點的建設成本僅為數萬元。通過搜索引擎對盜版網站的收錄與宣傳,每年盜版市場總規模約為50億元,每個盜版者每月能獲得的收益少則數千元,高則上萬元乃至上百萬元不等。隨著我國文化創意産業的飛速發展,盜版産業亦在不停生長,盜版模式也已經從單純盜貼文字內容轉變為圍繞版權、在版權周邊諸多領域不斷滋生的趨勢。

  而來自易觀國際的調查顯示,目前國內1400多家電子網站當中真正擁有版權的只有4.3%。也就是説,目前的絕大多數網站都存在盜版問題。

  版權歸屬模糊引發官司

  版權操作流程一般是先授權,後傳播。中國圖書版權的現狀是過於分散,由於早期作者和出版社簽訂的合約大多不包含數字版權,電子書網站需要從每一個作者處獲得數字版權,過程比較繁複。數字製作商往往默認出版社擁有作者授權,而從出版方直接購買版權;出版社也承諾擁有圖書的數字權利。其中交易雙方或彼此含糊,或彼此心知肚明。這種模糊的數字版權歸屬問題,往往就會帶來很多後遺症,進而“對簿公堂”。

  中華書局在全國發起的13起訴訟中,包括起訴漢王科技侵權。漢王自查自己的産品並沒有直接使用中華書局的點校史籍、二十四史和《清史稿》,只是預裝的一套《國學備要》産品中有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部分內容,這是國學文化傳播股份有限公司製作的一款電子出版物。國學公司説該産品是他們合法製作,擁有自己的版權。這其中究竟孰是孰非還沒有結論。目前,越來越多的傳統出版企業正在往數字化上進行轉化,這無疑是可喜的。但説到底,數字圖書的關鍵是內容,內容版權歸屬的梳理和明確成為數字出版的首要工作。

  有效監管一靠法律二靠技術

  網絡的數字版權保護也面臨一個全新的課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讓網絡侵權案件面臨取證難、認定難、維權成本高等問題。上海新聞出版局版權産業促進處處長武幼章認為,網絡環境下數字版權保護不僅僅靠法律靠執行,還需要靠技術,以及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同時,版權的集體管理這種機制也能夠發揮不錯的作用。

  還有業界專家認為,對於數字版權的良性發展,可以從這樣幾方面著手:要加強産業鏈多方的聯動,以政府和版權管理機構為主導,進行合法內容的授權。其次産業鏈中包括作者到出版社到運行機構到終端廠商,應該要建立一個常態化的日常可以去進行更多交流和溝通的機制,共同監管數字版權的盜版現象。

  不過,保護並不是最終目的。知識的有效傳播和版權的創新交易,也是現代出版工作者的責任所在。易觀國際高級副總裁葛惟穎認為,推進數字版權的良性發展,關鍵要促進內容版權的進一步交易。在版權的交易過程中可以創新式地引入一些一次和二次的交易。比如説有一些版權內容可能一次交易需要有比較高的價格。但是過一段時間之後這種版權可以進入市場進行二次交易,使更多廠商可以獲得相對便宜的正版內容,或者採取創新的合作方式,比如説授權盈利、授權合作、廣告引入,從而引導合法供應的産權交易。

  (記者 姜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