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成都建地震烈度速報臺網 3分鐘精準定位烈度分佈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8日 08:2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成都建成地震烈度速報臺網作為全國首個建成的地震烈度速報臺網,該系統67個子臺覆蓋全域成都,將為救援提供科學依據

  眾所週知,一旦哪兒“震”了,地震臺網中心“飛速”就能測出結果,如時間、震級、地點、震源深度等。但地震發生後,哪些區域受破壞程度最嚴重,哪些區域又相對較安全?如果通信中斷,又如何掌握“受震區域”的災情?現在,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將派上用場,及時為應急救援提供科學依據。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市防震減災局組織召開的地震烈度速報系統驗收會上獨家獲悉,由中央、市、區(縣)三級財政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的成都地震烈度速報臺網正式建成,並率先通過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紹燮為組長的專家組驗收。這標誌著,成都成為全國首個擁有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的城市。分佈在全成都範圍內的67個地震烈度速報子臺,將在3分鐘內精準定位地震烈度分佈。

  該系統國內暫無標準模板

  成都先行一步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山河巨變。“成都受災最嚴重的地方在哪?”由於地震災區一度出現通信中斷,市委、市政府不能迅速了解到災區的破壞情況。在總結汶川地震救援教訓後,成都市作出了一項大膽的舉措,那就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地震烈度速報臺網,“不僅要知道震級、震源深度等關鍵要素,更要在幾分鐘內掌握不同區域的破壞程度,以有效地指揮抗震救災,併為應急救援提供科學依據。”

  “這套臺網系統的功能不是地震預報,也不是地震預警。”市防震減災局副局長袁海良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為做好防震減災工作,儘量將災害減少到最低程度,第一時間掌握“受震區域”的地震烈度就尤為關鍵。

  據了解,在國內,很多省、市也都在“嘗試”建設該臺網,但國家層面並沒有一個標準模板,各地只能參考一些相關規範來進行。國務院在今年1月召開的防震減災工作會上提出,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地區要逐步建立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為抗震救災提供及時、科學、有效的服務信息。”

  “成都是國務院確定的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歷史上曾發生過5.0級以上中強震。同時,成都還受到周邊地區強震乃至特大地震的波及。”在談及為何先行開建這套系統時,市地震監測技術中心副主任鄭松林表示,作為西南地區“三中心二樞紐”,成都的地震位置與經濟地位顯得極為重要。

  67個子臺覆蓋全域成都

  精確定位地震烈度分佈

  記者獨家了解到,成都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總投資1380.7萬元,按照當前國際先進技術進行建設。整套系統由1個臺網中心、67個子臺組成,覆蓋城鄉、佈局合理,平均密度為每100平方公里0.54個子臺(平均臺距14公里)。目前,已全部安裝完成。其中,33個子臺已於今年5月進入連續考核運行。從項目獲市政府批准到臺網系統進入考核運行,僅耗時16個月左右。

  “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和數字地震臺網有本質的區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許紹燮表示,地震臺網測的是地震時間、震級、地點,以及震源深度和平均值烈度,而地震烈度速報臺網測的則是精準值。“一個地方發生地震後,其震中、周邊的烈度是不一樣的。這套系統是專門為應急救援而準備的。”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大克解釋説,假設成都市發生破壞性地震,“哪個地方最嚴重?”“有的説部分房屋倒塌、有的説房屋摧毀嚴重”,當局者難以判斷怎樣“佈置兵力”抗震救災。“另外,萬一通訊中斷呢?怎樣準確獲悉受災程度?”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就能將以上問題“迎刃而解”。他還表示,“臺網佈局越密,精準度越高。成都這套系統已基本覆蓋城鄉,甚至可精細測到一個區域的烈度。”

  “鑽”地百餘米

  子臺探頭“嗅”出地震烈度

  在驗收會中,專家組一行還乘車前往設立於市防震減災辦公樓內的成都地震烈度速報臺網中心,審查運行情況。

  “地震臺網收到地震‘情報’後,烈度速報臺網能迅速顯示區域烈度分佈圖。”鄭松林打開系統向專家組演示,比如這次地震,就可通過顏色深淺度反映出烈度大小,並查到區域內烈度。“設置紅色為烈度最大值,地圖可放大至萬倍以上,這片深紅色區域就為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指揮者就可派出救援力量向‘災區’進發。”

  他介紹,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總體技術系統由三部分組成:地震烈度速報臺站、數據傳輸網絡和數據處理中心。 “全市地震烈度速報子臺均為無人值守設計,臺站主要由數據採集單元、綜合避雷單元、數據傳輸設備等組成。”子臺的“家”看起來和普通機房無多大差異。但專家稱,其核心為“鑽”地百餘米的探頭,它的作用就是“嗅”出地震烈度,然後將數據匯入數據採集單元,再傳回臺網中心。

  專家組的驗收結論稱,通過對強震動的實時監測,監測數據的實時無線傳輸,臺網中心的實時數據處理,能準確實時生成地震烈度分佈圖。“通過一期工程33個子臺的考核運行期間發生的幾次中小地震實例表明,該臺網産出的地震烈度分佈與當地實際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此外,該設備能及時提供成都市境內地震烈度分佈範圍,為強震後的地震應急救援工作提供科學依據,也為我國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具備了國內先進水平。 另外,此次驗收會還吸引了來自廣州、深圳、無錫、蘭州、武漢、西安等城市地震部門的領導前來“借鑒”。

  對話

  它能為市民“報平安”

  成都鐵路局已率先與其聯網

  成都商報:地震遙測和地震烈度速報兩套系統並存,是否重復建設?

  楊大克:並不重復,當然這也只是一種探索。地震烈度速報臺網在一定程度上對減少災害損失能起到重要作用。

  成都商報:此臺網在選址上有無要求?有些市民因為家附近有幾個臺網,有些擔心和害怕,對此您怎麼看?

  楊大克:在日本,這種手段已經非常普及。當某地發生地震後,日本的電視頻道就會滾動打出字幕,告知公眾不同區域的烈度,老百姓能直觀地了解到受災程度。舉例説,若你家住在城東,但你在西門上班。地震發生了,但顯示城東烈度很低,你就可以放心地工作,地震烈度速報臺網的工作就是“報平安”。它的存在就是為地震區域周邊提供數據,服務於人民。至於選址,一個與地震斷裂段有關,另外也與一些重大設施有關,比如水電大壩、基站等。

  成都商報:在服務人民和社會方面,能否再具體講一講?

  鄭松林:隨著成都市基礎設施建設的不斷完善,特別是高鐵、地鐵等的建設,人們對破壞性地震的應急反應時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震烈度速報臺網能使重大生命線工程在第一時間獲取信息,及時採取措施。成都鐵路局就已率先與此系統聯網,以便指揮列車運行。

  許紹燮:它還能為工程設計、抗震設防和生命線工程的應急避險提供基礎數據,具有較大的社會意義。

  【名詞解釋】

  地震烈度: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響和破壞的程度。震級和烈度是衡量地震的兩把“尺子”。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烈度不止一個,離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壞大;反之烈度低,破壞小。 我國把地震烈度劃分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響和破壞也不同,如小于三度:一般情況下人無感覺,達到七至八度,房屋受到破壞,地面出現裂縫,達到十一至十二度,則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