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青島港農民工管理經驗:為“汗水”鑄就榮譽和尊嚴 讓農民工挺起脊梁 勇當産業工人生力軍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5日 15: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島港農民工實現了“由技能匱乏到又紅又專、由掙錢吃飯到實現價值、由短期務工到當家作主、由打工者到新時期産業工人”的“四個根本性轉變”,成為新時期産業工人的生力軍。

一是教育引領,促進由技能匱乏向又紅又專的轉變,素質提升更快

    中央今年 “一號文件”強調指出:對於新生代農民工,不僅要解決好他們的打工問題、社保問題,與此同時,也要關注他們的素質提升問題,以逐步達到將他們市民化的目標。

    不願意作城市的“過客”,就必須適應城市的發展。職業培訓是每一名進入青島港農民工的必經之路,首先解決眼高手低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常德傳積極倡議,應大力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和培訓。説行一致,20多年來,為了提升這支隊伍的業務技術素質,青島港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金,培訓方式更是煞費苦心:

    廣泛推廣“一室三書一網”培訓模式,在每個基層隊設立員工學習室,購買大量科技、文化、專業書籍,設立隊內“互聯網”,使員工的培訓教育實現了集成式、網絡化。

    每年集中對農民工進行大規模脫産培訓,使廣大農民工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新生代農民工進港後,公司、隊、班三級培訓關關相接,業務技術、安全培訓面面俱到。
堅持組織在技術崗位工作的農民工參加每年一度的技術工人資格考核,考試合格並取得證書者,按規定享受技能津貼和考工補貼。

    各種措施激發了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2009年青島港技術工人考工晉級中,有1000多名新生代農民工踴躍報名,認真備戰考試。

    這種培訓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崗位培訓上,青島港鼓勵農民工向更高領域發展,出資培訓,出資報名參加省、市技能大賽,並不斷嶄露頭角。

     劉京俊,是青島港的一名新生代農民工,在2007年青島市職業技能大賽中,力壓各路好手,奪得輪胎吊“狀元”,現在是青島港QQCT集裝箱公司操作部二大隊的副隊長,月工資5000多元。

    這並不是個例,一大批農民工練就了自己的崗位“絕活兒”,有了像“豐武平車”、“廣田清車”這樣直接用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名牌,過去只能幹搬搬抬抬體力活的農民工成為了有高技能的“金藍領”在省市各級技能大賽中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叉車司機安立強信心十足走上中央電視臺全國狀元360技能挑戰賽中,金榜題名。

二是培養提速,促進由掙錢吃飯向實現價值的轉變,工作上更受重用

    青島港有兩位全國聞名的農民工。一位是徐萬年,目前是青島港西聯公司黨委書記,正處級,全國勞動模範,溫家寶總理2009年1月1日來港視察時,對他當上縣級幹部給予高度評價。還有一位是皮進軍,目前是青島港大港公司裝卸二隊副隊長,創造了66項絕活,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進城務工青年.

    不僅僅是他們,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在工作上受到重用。

    在青島港,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常德傳稱農民工為“兄弟”;公司經理和各隊的隊長稱他們為“職工”,和城裏的員工沒有任何區別。一聲“兄弟”,凝聚著多少關愛?沒有任何區分的“職工”這個稱呼,飽含的是一點不攙假的平等和尊重,是對這個群體轉變身份後的肯定和褒獎。

    多年來,青島港堅持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觀,誰能幹誰幹的用人觀,對農民工一視同仁,搭建起了實現人生價值的大舞臺,農民工成為隊長、班長,成為“品牌”,在職業發展中,看到了奔頭,一系列的培養計劃,促成他們在城市紮根:

    大力創新教育機制、分配機制、用人機制,推進農民工實現價值轉變。每年召開的職工代表大會都讓農民工代表參加。每次出臺政策,總是廣泛徵求並聽取農民工的意見。每年的年終總評,青島港都專門設立 “十佳農民工”獎項,讓農民工和正式職工一樣披紅戴花,登臺領獎。

    多年來,大力倡導“無論是城市工還是農民工,都是港口財富創造者,凡做出貢獻都是人才”的理念,引導農民工在“小崗位”做出大貢獻。對於農民工創造的優異成績、技術創新,就用他們的名字命名“員工品牌”,極大激發了廣大農民工幹事創業和崗位創新的積極性。農民工“員工品牌”大有作為。

三是激勵肯定,促進由短期務工向當家作主的轉變,政治上更有尊嚴

    今年7月15日,皮進軍再次創造了一項全國紀錄——成為全國首位獲得職稱的裝卸工人。青島港開全國之先河,再次為農民工拓寬發展通道,在裝卸工人中實行技術等級評聘,按在崗裝卸工人數的1%、2%、5%的比例評聘裝卸工藝師、助理裝卸工藝師、裝卸工藝員。這是青島港農民工又一次命運的大轉變,尊嚴的大提升,待遇的大改革,青島港給用汗水譜寫職業篇章的農民工鑄就榮譽和尊嚴。
一直以來,青島港堅持把人格上尊重作為農民工工作的首位要求,“尊重”被放在第一位,農民工感覺到自己不是“外人”,在青島港享受到了和城市工同樣的待遇,受到同樣的尊重。

    青島港堅持薪酬,榮譽,情感的長效激勵機制,讓幹得好的農民工名利雙收,形成正確導向,加快轉變步伐。

    目前青島港的農民工已有250多人入了黨,1671人入了團,3075人被錄用為合同制工人,有540多人擔任了班長、副班長,37人擔任了隊長、副隊長,農民工徐萬年還被任命為公司黨委書記,農民工領導發揮關鍵作用。

    涌現出了以全國優秀農民工、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徐萬年、全國十大傑出進城務工青年皮進軍和全國優秀農民工朱廣田、王召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典型。
四是造福情深,促進由打工者向新時期産業工人的轉變,生活更加幸福

    在青島港,年年增資已經不僅僅是正式職工的待遇.在港口發展、效益增長的前提下,青島港堅持每年為農民工提高工資。特別在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後,率先實現了同工同酬。

   青島港的“同工同酬”,不僅僅是簡單的同工資,還有身後一系列的“同投入”。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形勢,青島港沒有讓一名職工下崗,為農民工保崗位,同時還保收入,出臺特殊時期激勵政策,鼓勵大幹多超、多勞多得,2009年農民工工資收入同比增加13%,年均收入達到3.3萬元,高於青島市職工社會平均工資43%,一線農民工達到了人均3.7萬元,高於青島市職工社會平均工資60%。

    針對農民工特點,青島港設立全勤激勵獎、積累貢獻獎、合同制津貼、住房補貼。
年年為農民工健康查體、發放節日物品、生日蛋糕等。不斷投入鉅資,建設“星級”候工室,夏天有空調,冬天有暖氣。為農民工免費提供班中餐,按國家政策享受帶薪休假,與各級組織通力合作,解決農民公子女入學難問題。舉辦群眾性文化體育娛樂活動,豐富農民工業餘文化生活。

    目前,已經有近十分之一的農民工購買了住房,82%的農民工租房,有117人開上了私家車,開始了名副其實的城市生活。

    富裕起來的農民工,有了大發展的農民工,仍然有顧慮,其中一點就是保障問題。

    這一點,早已引起了青島港的思考,他們制定的政策中有這樣的保障措施:

    堅持為農民工終生負責,對入港工作15年以上、年齡45歲以上因身體原因不能勝任一線崗位的,經本人申請可照顧轉崗到適應崗位。這一條和正式職工享受的完全是同等待遇。

    為全體農民工繳納基本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五項社會保險,解決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等問題。

    戶口也是農民工很關注的一個問題。

    皮進軍是青島港第一個創造世界裝卸紀錄的農民工。2007年4月,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閻啟俊親自為他發放了青島市戶口。

    戶口政策當然不是一個企業所能解決的,青島市出臺政策,技能大賽獲獎選手,各行業拔尖人才都有機會轉為城市戶口。青島港所做的就是不斷地為農民工鋪墊發展之路,讓他們成為優秀人才,無形之中為農民工搭建了一個成為市民的平臺。

    這所有的做法帶給新生代農民工的都是一種“有前途”的信號,因此青島港的新生代農民工願意在此紮根。只要企業設身處地為他們的發展、紮根打好基礎,他們對社會的發展必然會做出不同凡響的貢獻。

    農民工主要的務工方向還是在企業中,保障不僅是一個社會問題,更應該引起企業的重視,青島港做好了準備,搭建好融合通道,使他們能“落地生根”,能與城市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