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舟曲災害特稿:哀之更要鑒之 常懷敬畏自然之心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4日 22: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社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專題:甘肅舟曲發生特大泥石流

  8月14日,上海世博園中國元素活動區活動現場,千名遊客為表達對甘肅舟曲泥石流災害中遇難同胞的哀悼之情,紛紛折制紙鶴為舟曲祈福。中新社發 蔣雪林 攝

  8月14日,甘肅舟曲災區縣政府辦公大樓前的南街開設了一家災區急需商品臨時市場,受災群眾在這裡可以買到10余種物美價廉的蔬菜水果。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中新社北京8月14日電 題:哀之更要鑒之:常懷敬畏自然之心

  中新社記者 翁陽

  如同相距未遠的汶川和玉樹地震,以及人類遭遇的每次重大自然災害,舟曲的不幸再度讓世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自身的渺小。

  這起猝不及防的特大泥石流災害,主要源自汶川地震導致的山體鬆動,“前有大旱、後逢豪雨”等直接原因。面對一條條鮮活生命轉瞬消逝,被哀慟情緒緊緊裹挾的人們不禁要問:地球家園究竟怎麼了?

  自人類有記錄的歷史起,地球便從未平靜過,洪水、大旱、地震、颶風、火山噴發……在與災害一路前行的進程中,逐漸掌握部分自然規律的人類開始擁有了更多“週旋”甚至“對抗”的能力,“人定勝天”即是這種信心的真實寫照。

  尤其是近代工業化以來,以科技為先導的生産力飛躍讓人類對地球的“改造”步伐不斷加快、攫取力度日益加劇,在“享受”當代物質盛宴的同時,亦“成就”了空氣和水污染、物種瀕危、江河斷流、雨林消失、土地荒漠化、垃圾圍城等生態惡果。

  儘管當前人類尚無對地震、泥石流以及極端天氣等災害作出精準預測的能力,但卻認識到由於自身生産、生活導致的環境惡化,將極大威脅未來生存和發展空間,甚至成為引發災害的誘因,且生態一旦遭到破壞便需更多的補償與時日方能修復,甚至不可逆轉。

  昔日的舟曲“萬山皆翠、空氣清新”。然而,當災害發生後,人們才倏忽發現曾擁有“隴上江南”美譽的小城早已“判若兩人”。歷史上對於林木的亂砍濫伐已讓這裡植被萎縮。儘管20多年來當地政府已根據中央政策嚴禁亂伐並加強造林,但由於欠賬太多而收效甚微。

  類似舟曲這樣以農業生産為主的貧困縣,在中國並不算少,遙望被泥石流侵襲掩埋的舟曲,還有那裏光禿禿的山坡,痛心之餘亦當是決斷之刻。

  明天,中國將為舟曲遇難同胞舉行全國哀悼活動,願世人哀之更要鑒之,常懷敬畏自然之心,以免後人復哀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