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雲南施甸縣億年古生物化石群裸露山間 亟待保護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3日 14: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新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新網昆明8月13日電(記者 蔣晨 趙書勇)“我們施甸有著非常珍貴的古生物化石群,至今已經有上億年的棘皮動物、三葉蟲、珊瑚類、竹節石等多種海林檎化石裸露在地表上,但對這些古生物化石群一直缺乏專門管理。”雲南省保山市宣傳部副部長劉曉俊13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希望有關文物管理部門給予施甸古生物化石群及時支持,保護好“中國海林檎的故鄉”。

  據悉,該化石群位於海拔1900米左右的保山市施甸縣何元鄉大寨門、西邊塘、茅草板以及仁和鎮徐家半坡等處,這些地方的山間坡地隨處可見零散的古生動物化石。經科研人員對當地地質進行剖面分析發現,地層地質構造存在多個生物時代,時間跨越4.5億年前到2.8億年前。

  劉曉俊向記者介紹,當地古生物化石群發現的時間已不可考證,當地居民曾將化石當作止血藥世代使用。從1877年,德國地質學家洛採到施甸等地進行考察開始,至今100多年的時間內,該地的古生物化石群引起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重視,吸引了中外無數地質學家到此考察。如今,大寨門化石點已成為國內外人士學習生物演變史的重要基地,同時也是科學考察和旅遊觀光的好地方,被中外地質學家稱之為“中國海林檎的故鄉”。

  據介紹,海林檎屬於棘皮動物門的一綱,現在已經絕滅。體為球形,與林檎相似,由許多排列不規則的多邊形骨板組成。口位於腹面中央或其附近,有小板。萼板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小孔,有單孔也有雙孔。生存于古生代,以奧陶紀和志留紀最多。

  “受資金和技術條件的制約,至今沒有對古生物化石群進行專門保護。”劉曉俊表示,雖然當地政府和文物管理部門對當地的古生物化石群進行過分析鑒定,並對海林檎化石點中地層剖面較典型的何元鄉西邊塘、茅草板、大寨門和仁和鎮徐家半坡4處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是裸露在外的古生物化石群一直處於自然侵蝕狀態,“我們希望得到國際國內的相關支持,從而更好地保護海林檎化石群。”

  遠古時期,施甸一帶處於海洋之中,經過滄海桑田的地殼運動,海洋生物慢慢地沉澱下來,經過上億年劇烈的造山運動,巨大的壓力使古生物遺體被一層一層相壓,同時通過地表的作用,形成現在的古生物化石,隨著地殼運動便裸露了出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