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地方聯播 >

鄭州新任市委書記鐵腕治堵 公務車每週停開一天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3日 05: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8月10日下午18時30分,鄭州市花園路與緯三路花園商廈門前,交通擁堵。《河南商報》 供圖

  交通擁堵、混亂,是河南鄭州一大痼疾。今年7月,新任市委書記連維良上任後,掀起一場全民治堵行動。接連出臺多種政策,包括嚴厲打擊公務車違章等。截至目前已有8輛公務車被沒收,一位區長助理因違章被處理。

  這些政策帶有濃重的“連氏”色彩。有官員稱,這是連維良上任的第一把火,要燒多久還是未知數。有關專家認為,要徹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僅靠行政命令難以治本。

  鄭州金水區政府司機楊勇最近很“清閒”。

  此前,他開單位的車,每晚十點前很少能回家,夫妻間為此常爭吵。如今,他不但能按時下班,而且每週還有一天不用出車。此外,他最近開始坐公交車上下班,不再把公務車開回家了。

  金水區政府近期規定,所有公務車下班後全部入庫封存;機關公職人員,一週內必須有一天步行或坐公交車、騎自行車上班。

  鄭州市其他市直機關與金水區政府一樣,近期紛紛出臺類似政策。另外,鄭州近2000名機關幹部被要求上街調查擁堵現狀,上萬名志願者每天在各路口宣傳文明出行。

  當地人士稱,鄭州正在掀起“全民治堵”運動。

  “這是連維良書記上任的第一把火。”8月4日,鄭州市治堵辦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任市委書記上任一個月內,已有數名官員因交通違章被處理,其中包括管城區一名區長助理。

  堵車“典故”:新書記遇“下馬威”

  連維良是7月13日從洛陽調任鄭州的。6天后,一場暴雨給這名新書記來了個“下馬威”。

  7月19日早上8時許,下了一夜的大雨停了。連維良原定上午9點召集數十個部門在市委開會,他要調研交通擁堵問題。

  參會的鄭州市交通局一幹部回憶,他早上7點接到通知,要他8點半趕到市委。聽説是新書記主持會議,他趕緊出門。

  但他發現馬路上全是水,最深處能漫過小腿。汽車全都停滯不前。花了一個多小時,他才“搶”到出租車,隨後堵在路上,40多分鐘只前行了200多米。

  上午9時,這名幹部還在路上。跟他一樣遭遇的參會者有一大半。

  由於多數參會人員被堵在路上,連維良取消會議,直接帶着領導班子上街查看路況。

  這次大雨,導致鄭州全市交通癱瘓半天。當天,鄭州市委市政府向市民公開道歉。

  “這次是連書記對鄭州交通擁堵狀況第一次直觀認識。”8月3日,鄭州市委辦一賈姓工作人員説。

  據了解,鄭州市交通擁堵由來已久。十年來,“鄭州鄭州,天天挖溝”的順口溜,一直在民間流傳。

  “鄭州交通正處在陣痛期。”8月2日,鄭州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支隊長常志軍説,影響交通的,除車多路少的供需矛盾、停車位供給問題外,城建工程已成最突出問題。

  近兩年來,鄭州又因修建地鐵和快速公交車道等市政工程,加劇了擁堵程度。

  常志軍説,鄭州交通擁堵問題,已引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今年6月22日,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對鄭州交通提出批評,“鄭州的交通擁堵問題十分突出。老百姓上下班怨聲載道。”

  盧展工還特別提出,政府必須要舍得為公共交通花錢,公交車不應賺錢,夏天增加的一元空調費應由財政補貼。

  收集民意:網上徵集治堵建議

  省委書記的批評不足一月,連維良走馬上任。

  今年48歲的連維良在洛陽執政時,留下“網絡書記”的稱號。這名60後副省級官員,在洛陽給人的印像是善於利用互聯網收集民意。

  2007年,洛陽市委、市政府公佈“網絡新聞發言人”:“LYIC”(LuoYang Information Center的簡稱)。到任鄭州後,他把在洛陽建立的網絡輿情周報制度帶了過來。

  7月17日,鄭州市委、市政府推出名為“ZZIC”的網絡新聞發言人。這一ID在大河網、商都網、中原網等本地網上論壇與網民互動。

  8月4日,鄭州市委辦一工作人員説,連維良到任後要求各區和主要市直機關每天上報網絡輿情。針對這些輿情通報,連維良會親自批示。

  在“暢通鄭州”會議中,連維良要求對於擁堵問題要多聽取市民建議,尤其是網民的建議。

  從上任前三天的工作來看,連維良把整治交通擁堵作為首要工作。

  7月13日下午,鄭州市委召開新老書記交接班會議。當天也是連維良第一天到鄭州市委工作。

  當晚,連維良就召開“暢通鄭州”工作專題彙報會。會議從晚上8點開到夜裏12點。

  第二天上午,連維良帶領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先後到七八個交通重點工程現場調研,並現場協調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連維良上任第三天,7月15日晚,鄭州上百名科級以上幹部和縣處級幹部被動員走上街頭,調查鄭州擁堵的根源,並要寫出報告。

  同時“ZZIC”在網絡上也頻頻出手。7月30日,“ZZIC”公佈了62處積水點改造及河道疏挖工程的市領導分包表。

  在這份表中,除了市委書記、市長外,鄭州市其他主要領導全部分包積水點改造工程。

  全民參與:倡議“綠色出行”

  在洛陽時,連維良的工作風格被稱為“連軸轉”。

  當地媒體人士稱,連維良要求媒體選派男記者跑市委市政府的新聞。他説自己常半夜開會,女記者會吃不消。

  據鄭州市委內部人士稱,連維良的辦公桌上放着全市科級官員的電話號碼。常常晚上11點多,他直接給幹部下達任務。這次治理交通擁堵,連維良也發動全市各級幹部參與,包括上街調研等。

  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今後機關公務車輛每週停運一天。市委書記、市長、市委副書記、主管副市長每週至少乘一次公交車。倡議市黨政班子其他成員每週乘坐一次公交車,市直部門領導幹部每週一天乘坐公交車出行。

  鄭州市委宣傳部一李姓負責人稱,各市直機關都已制定了“綠色出行”措施。鄭州市人大、政協也發出號召,倡議“綠色出行”。

  同時,鄭州市公安局以局長&&,穿上交警制服,上路指揮交通。

  鄭州市交警二大隊劉姓民警介紹,從7月份開始,鄭州所有交警全員上街。市公安局也抽調一部分警力,包括做行政的辦公民警,上街指揮交通。目前,還要招一批民警,補充交警警力。

  近期,鄭州市各十字路口,除有交警指揮外,還站着四五名佩戴條幅的志願者。據了解,鄭州市交警支隊聘請了近萬名大學生做志願者,在早晚高峰時,宣傳文明出行。

  當地人士稱,鄭州正在進行“全民治堵運動”。

  曾經,連維良在洛陽時,也發起過一場“全民運動”。

  2007年,洛陽再次提出創建國家級衞生城市。此前,洛陽連續11年申報沒成功。連維良曾對洛陽市民公開承諾:創衛,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當時,洛陽市各機關幾乎三分之二的精力用於創衛。出現了法官上街撿煙頭、街道辦出錢收購蒼蠅、關閉沿街商店等諸多怪現象。洛陽一時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連維良的創衛行動最終取得“勝利”,洛陽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衞生城市。

  鐵腕行動:治理公務車公務員

  截至8月5日,鄭州市“治堵辦”沒收8輛公務車,統一交由市財政局重新調配。

  據了解,連維良到任次日,鄭州市文明辦、監察局、財政局、公安局聯合下發通知:7月20日以後,對存在交通違法行為的公務車直接沒收。存在公務車交通違法的單位,3年內不得更新、增加車輛。

  7月20日,“暢通鄭州”首日,鄭州市公安局長、副局長上街執勤。當日,鄭州中牟縣公安局和市舊城改造開發公司的兩輛車被沒收。

  7月22日下午,鄭州管城區區長助理龔廣臣所使用的轎車發生事故並産生糾紛。經查該車有49次交通違法記錄未處理。鄭州市“ZZIC”後來通報,給予龔廣臣停職檢查處分,肇事車沒收。

  一個月來,鄭州市針對“治堵”出臺全方位多個措施。

  鄭州文明辦等四單位聯合規定,對違反交通規則的公職人員通報、曝光,嚴重違反的嚴肅處理,並將各單位公職人員交通違法情況與文明單位評比挂鉤。

  7月30日起,河南發起了整治公務車交通違法百日行動。河南省取消“豫O”號牌,鄭州市則取消“豫AAA”公務車牌。另外,軍隊和武警部隊也配合開展治理軍車違章。

  對此,有網友認為,治堵不是取消特權號牌那麼簡單,取消了反不容易被辨別監督。

  7月31日,鄭州當地媒體報道,在連維良“率領”下,鄭州市多名領導班子成員乘坐公交,體驗交通擁堵狀況。

  治理效果:預期三五年後改觀

  據了解,經過一個月的治理,鄭州交通擁堵得到一定程度緩解。亂停亂放、交通違章事故明顯減少。

  鄭州市“治堵辦”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最近一個月組織了2000多人次幹部上街調查擁堵原因。這些幹部都要做分析,提出意見。這些意見匯總後上報。

  8月5日,金水區政府工作人員王新説,目前治堵“人人自危”,不僅對公務車出行多加小心,公務員駕私家車違章,也將受到重處。

  清華大學自動化係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所長胡堅明認為,緩解交通擁堵最重要的,還是要鼓勵公交出行。政府部門要提高公交競爭力,讓人們被公交優勢吸引過去。

  8月4日,有市民提出,根治交通擁堵還有待有關部門合理規劃、科學設計。這些市民認為,目前交通秩序有效果,但擁擠程度沒減輕。

  據鄭州市長趙建才介紹,鄭州以外圍交通和市政道路交通兩項為目標,將總計投資195億元。

  “陣痛期不是短時間能改變的。”趙建才説,隨着“暢通鄭州”行動,一年內將會有初步效果,但真正要有大改觀,將到三五年後。(新京報 本報記者 涂重航 鄭州報道)